李艷玲
[摘 要]在語文教學的眾多文體之中,筆者認為,詩歌教學是最具備難度也是最考察教師教學能力的文學體裁。一篇詩歌的誕生,通常包含了悠遠的意境,以及作者通過最為凝練的語句抒發的自己的感慨。這無疑加大了老師教學的難度。筆者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提升詩歌教學的質量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當代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詩歌在我國流傳的時間十分之久,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要尊重我們的文化符號,并且能夠理解和傳承這種文化。筆者認為,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多讀詩歌,多體會詩歌都能夠達到陶冶情操的功效,由此可見詩歌存在的重大意義。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在詩歌上擁有很高的造詣,現代人在讀古代詩歌的時候依舊能夠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情感,這就是一種傳承。作為教師,要通過最優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其魅力,從而將之進行最佳的傳承。值得注意的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剛接觸語文的階段,詩歌對之而言具備一定的難度,作為教師,一定要用最溫和的方式,讓學生愛上詩歌并理解詩歌,從而達到傳承詩歌的教學目的。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具體闡述在小學語文階段進行詩歌教學的做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引導并鼓勵學生多讀詩歌
筆者認為古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說得是十分正確的,只有大量的閱讀詩歌,才能夠逐步體會詩歌的魅力,從而理解詩歌,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的同時,傳承詩歌。由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用最佳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詩歌的閱讀,并且讓學生能夠大量的進行詩歌的閱讀,從而達到詩歌教學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進行詩歌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促進學生詩歌的閱讀量,巧妙借助了獎勵和競爭兩種教學模式,通過前者,筆者鼓勵達到一定詩歌閱讀量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定的小獎勵,通過后者,激發學生對所閱讀詩歌的有效運用。通過兩者的結合,筆者所教導的學生能夠大量的閱讀并運用相應的詩歌,從而能夠最大程度的理解詩歌,愛上詩歌,傳承詩歌。
二、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存在的背景,從而真正地理解詩歌
筆者認為,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詩歌的理解,可以借助作者抒寫詩歌的時代背景進行講解,通常情況下,通過時代背景進行詩歌講解的切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接下來的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而時代背景的講解中,學生能夠逐步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境,從而能夠逐步意識到詩歌的本質,這是十分關鍵的,因為這時候教師還沒有進行詩歌的深入解讀,而學生已經可以通過背景的講解逐步摸清楚詩歌的大體意思,從而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詩歌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靜夜思的時候,我們要首先讓學生了解李白在寫這首詩時的處境,讓學生想象自己處在那種環境下會產生怎樣的思緒。
三、將詩歌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緊跟潮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所在,將之和詩歌教學緊密相結合,從而給學生呈現別樣的詩歌畫面,豐富學生對詩歌的認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例如,筆者在講述《絕句》這首詩歌的時候,詩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筆者依據詩句中的“江山,春風,花草,飛燕”這些景物,結合多媒體技術,在學生面前呈現了豐富多彩,別有意境的組圖。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描繪的詩歌的意境。此時,筆者做了錦上添花的事情,在網上買了變音器,用大家十分熟悉的貓和老鼠的聲音進行詩歌的講解,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詩歌的理解。
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最為簡單的詩歌創作
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詩歌興趣的提升,筆者認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最為簡單的詩歌創作,也就是盡可能的拋開詩歌的體裁限制,鼓勵學生用最簡單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進行詩歌的創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會感到學以致用,還能夠在老師和家長面前進行炫耀,從而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
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有講到《草》這篇詩歌,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詩歌,其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絕句。筆者鼓勵自己的學生對這樣優秀的詩歌進行模仿創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詩歌其實距離自己沒有多遠,每一位同學都是可以進行詩歌創造的。從而拉進了學生和詩歌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更為開心的進行相應詩歌的學習。
五、巧妙結合游戲進行詩歌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十分喜歡玩游戲,并且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如果將游戲和詩歌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就能夠高度集中的學習詩歌,學習效率自然十分之高。
例如,筆者在講述有關《題西嶺壁》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在講述“橫看成嶺側成峰”這一句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們進行相關的游戲創造,讓學生自己排列成詩歌描述的場景。通過這樣的小游戲,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同時又因為是游戲模式,十分收到同學的喜愛。而在詩歌《小兒垂釣》這篇文章中,筆者讓學生扮演小孩和路人的兩個角色,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這篇詩歌的理解。
由此可見,通過游戲和詩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很快速的理解相應的詩歌內容,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同時還能夠通過游戲,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詩歌教學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給學生進行最佳的詩歌教學是對學生的負責,也是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瑰寶的負責。學生是傳承的載體,教師務必要意識到這一點,只有學生意識到了詩歌的重要性,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將詩歌進行傳承,學生才能夠真正達到討厭情操的同時,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徐永杰.怎樣加強職高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時效性[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0,5.
[2] 張建強,趙芝.全面認識課程目標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 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 2007(02) .
[3] 馬冬雪.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 2015 .
[4] 賈敏.小學五年級學生對比實驗學習現狀及教學策略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