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群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浙江 杭州 310053)
?
基于館員
—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研究
吳慧群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針對信息素養教育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的特點,強調館員與教師的合作教學。通過分析館員與教師合作教學的障礙,討論館員與教師在合作關系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館員—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型。
[關鍵詞]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合作館員教師
信息時代,信息素養已成為人們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這不僅關系到人們能否有效地獲取和利用信息,還關系到一個人能否立足社會,謀求發展進步所必備的技能。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是必不可少。信息素養是從圖書館檢索技能演變而來,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Zurkowski在美國圖書館與信息科學委員會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信息素養被界定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并將它作為基本的人才評價指標。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下屬的信息素養委員會正式給信息素養下定義:具備信息素養的人能夠知道什么時候需要信息,能夠有效地獲取、評價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90年代以后,信息素質教育被作為教育改革的催化劑。2003年,UNESCO文件明確了信息素養與教育的關系,指出信息素養應該在各種課程或終身教育項目中得到體現。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醫學圖書館領域最先開始嵌入式用戶信息素養教育的實踐。90年代,一些圖書館的參考館員通過虛擬或物理形式,比如在院系建立辦公室,將信息素養教育嵌入學生的作業和課程當中。90年代末21世紀初,電子資源無處不在,圖書館員通過各種手段將信息素養教育進一步延伸到專業課程教學當中,比如嵌入式虛擬咨詢,WIKI等。到2004年,Barbara Dewey首先使用了“嵌入式”這個詞,并指出“嵌入式”這個術語是受到伊拉克戰爭期間嵌入式戰地記者”的啟發[1]。在信息素養教育中,“嵌入式”即指館員與教師之間有目的的合作,館員虛擬的或實際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
關于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目前尚沒有統一的定義,最初是指嵌在遠程教育的課程中,后來逐漸發展到也可以在院系里設有專門辦公室或直接嵌入到課堂。因而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嵌入教學平臺,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實現信息素養教育,比如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blackboard平臺,是以課程為中心集成網絡“教”“學”環境,教師提前準備好課程相關內容,上傳到課程教學平臺上,館員可以到課堂現場提供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總體介紹[2];另一種是館員走進課堂,與教師合作教學,參與課堂,面對面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比如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醫學院在嵌入式教學中運用了問題導向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基于問題的學習,是由專業教師和館員共同設計教學模式的。一般來說,學生是通過聽講座和閱讀來學習,但基于問題式學習,學生可以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研究能力[3]。
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的特點,因此,信息素養教育需要學科教師的協助,嵌入到專業學科課程中才能完成。2006年,耶魯大學圖書館員Gliman發表文章《show your librarianssome love》,針對為什么大學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難以嵌入專業學科課程,指出主要是由于教師不愿意承認館員的努力與作用。多數教師不愿意把時間用在信息素養課程教學上,因為他們不愿意失去在專業學科內容或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文中Gliman對研究指導做出若干建議時忽略了一要點:有效整合的最大障礙就是教師不愿意配合,館員與教師之間的文化知識差異以及缺乏溝通了解。如果想將信息素養教育有效嵌入專業學科課程的話,首先必須在圖書館與教師之間建立一個持久性橋梁,實現館員與教師之間的有效對話,盡可能消除對彼此的誤解[4]。教師與館員合作是信息素養教育有效嵌入課程的關鍵,但對彼此的不了解,甚至是誤解造成雙方的不合作是開展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最大障礙。為此,需要尋找一種合適的合作模式,在這種合作模式下,既能保證館員在信息素養課程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也能確保教師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下面筆者將主要討論在館員與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中,二者分別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以及館員教師有效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模型,以實現館員與教師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中的有效合作。
3.1館員的角色
有效的信息素養教育需要館員與教師的合作,合理定義館員與教師在信息素養教育合作中的角色將鼓勵合作的實現。昆士蘭大學圖書館視覺中心(CentralQueensland University Library's Vision)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信息素養教育計劃與課程的整合,能夠使學生的成績更好。不同的計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以及使得學生和教師更加有效地利用時間和信息資源[5]。
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在信息素養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國外很多學者都對此做了研究。比如,Roberts 和Levy認為,圖書館員作為教育者,應是積極的協調員,無論館員是否直接關注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或者參與設計和支持信息互動,以及促進學生專業課程學習[6];King和Lindsay認為,館員不僅要幫助學生完成他們的作業,還要鼓勵學生對所有事物充滿求知欲。換句話說,圖書館要關注知識創造和共享,通過館員、用戶和其他的信息提供者之間交換和分享知識[7];Auer和Krupar建議館員要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教學設計和成績分級技術,因為教學能力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8]。
試想一下,如果學生對館員準備的課程內容不感興趣的話,那么館員會覺得很受挫。館員應該要在用戶信息素養教育上具有靈活性,千萬不能指望通過與學生的一次對話就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信息素養知識。在與教師合作教學中,館員不僅要明確了解學生所缺乏的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開發學生本身已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在網絡信息時代,館員不可忽視網絡的作用,網絡已被學生視為最迅速和可靠的信息來源,逐漸成為學生查找信息的第一選擇。所以,在信息素養教育實施過程中,館員可以利用網絡來向用戶介紹圖書館資源。
總之,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素養教育,館員要仔細管理和評估信息素質教育的整個過程。這就需要館員要與所有信息素養教育計劃人員有很好的溝通交流,包括圖書館內部其他部門的同事和其他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教師、學校管理人員、IT專家和志愿者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息素質教育的成果質量。同時,館員還必須謹記,現代高校要求館員不僅可以教授學生信息素質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以及如何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所以館員還要通過學習與實踐,提高教學能力。
3.2教師的角色
除了館員,教師同樣也是信息素養教育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是跨學科、跨專業的,單靠館員自身的專業知識是無法成功的,需要融合教師本身所具有的教學經驗與課程知識,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另外,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需要在特定的主題任務、專業研究課題中得到培養與鍛煉,因此,在嵌入式信息素養的教學中,教師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制定信息素養教育計劃前,教師首先要明確什么是信息素養。另外,圖書館可以向教師展示他們是如何通過自身的知識經驗來促進學生掌握信息素養的技能。教師從中吸取經驗并結合自身的教學方法向學生教授信息素養教育知識。舉例來說,多數教師都擁有電子設施設備,比如筆記本電腦等。一般來說,學生偏好于支持計算機電子設備的課程。教師可以利用電子儲備系統展示數字資源來提升教學質量和工作效率,所展示的數字資源可能包括教師的課程筆記、樣卷、教師的練習、問題設置、期刊文章等。
對于教師來說,信息素養課程教學除了必須符合常規教學原則,還要在符合常規教學原則的前提下,對學生展開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與鍛煉。Cullen在2005年發表的文章《通過健康信息素養教育保證病人健康》一文中指出,一個完整的教學框架需要5個步驟[9],如圖1所示。

圖1 信息素養教學框架
從圖1可以看出,教師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期望學生可以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時掌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想要展示給學生什么。這是在沒有館員參與課程的情況下,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所指定的教學計劃框架,在與館員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保持原有的教學計劃的前提下,還要在這種合作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比如課程開始之前向學生介紹館員及在課程中扮演的角色并強調課程最終成績評定包含館員的意見,與館員商議決定后,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布置相關主題作業,由館員教學生如何正確有效查找作業中所需要的信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學生作業的最終成績由館員和教師評定。當然,館員與教師所給分數占總成績的比例不同,比如教師所給成績占總成績的80%,而館員占20%。同時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信息資源概念,并引導學生認識信息資源的重要性等。
總之,校園教學活動利用適當和充足的信息資源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職責,這方面還需要學校行政機構的相關政策支持。教師不但要對館員嵌入課程教學表示歡迎,還需要在原本的教學方法中加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與館員協作幫助學生接收圖書館和館員的信息資源、學會如何正確有效查找信息和評價信息,并在課堂上建立適合于學生發展的知識架構。
3.3館員——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模型
館員與教師是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成功的兩個關鍵因素。如果館員與教師能夠密切合作并共同承擔信息素養教育責任的話,那么信息素養教育計劃會取得成功。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能力素質,是一個了解、發現和利用信息的智力架構,不但需要融入信息技術和合理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批判性的思維能力、鑒別能力和創新能力[10]。因此,要實現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信息專家(館員)和學科專家(教師)的密切合作基礎上。
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培養計劃中,館員要積極與教師溝通交流,通過將信息素養教育嵌入課堂,以發展、計劃、實施和評價信息素養教育計劃。盡管館員已經意識到與教師合作的重要性,并試圖推動這種合作的有效實現,但失敗的實例仍然多于成功。在談到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障礙時,涉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館員與教師的相互不合作、不了解,導致這種合作模式難以開展。換句話說,教師不尊重館員的角色,而館員認為教師沒有真正理解圖書館的功能。Badke. W.B.2005年發表的文章《Can'tgetno respect:Helping faculty to understand the educational power of information literacy》指出,實現信息素養教育的關鍵在于將信息素養教育嵌入部門內部,在那里他們可以更好地培養部門目標。館員與教師的合作如果可以得到學校行政管理機構的支持和鼓勵的話,館員—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將獲得更大的成功[11]。要進一步提高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需要建立在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的基礎上,但目前國內關于館員與教師合作教學模型的研究較少,筆者研究了國內外一些專家提出的館員—教師合作教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提出基于館員—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館員—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模型
本教學模型是建立在館員與教師合作的基礎上,主要包括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課堂教學、教學成果評估與反饋5個部分。從圖2可以看出,館員與教師共同確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并在課堂上合作教學,館員與教師扮演著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作為領導者、組織者,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館員作為co-instructor存在,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并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學生如何查找信息,并有效利用、判斷與評估所查找的信息源。教學成果評估主要是看信息素養教育與課程結合得是否緊密,學生是否真正具有了信息素養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平時的作業評估與最后的學期論文設計,教師與館員合作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分,其中教師給的分數占最后成績的80%,館員的占20%。最后將信息素養教育計劃所得到的實際成果與最初確定的教學目標比較,看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沒有,就要從中尋找原因,加以修正,以確保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獲得成功。
信息時代,網絡信息資源豐富,為了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獲取有效信息,開展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勢在必行。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成功需要教師與館員的緊密合作,館員的專業信息素養知識與教師的專業學科知識相融合,勢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素養,具備信息素養能力。如此,既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也有助于學生今后在其他領域的工作和學習。基于館員—教師合作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不但實現館員與教師的合作共贏,最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的信息服務需求,提高了學生綜合信息素養能力。相信隨著這種合作模式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方案的不斷完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Dewey.B.I.The embedded librarian:strategic campus collaboration[J].Resource Sharing&I-nformation Networks,2004(1-2):5-17.
[2]Judy.X.Integr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Blackboard:librarian-faculty collaboration for successful student learning [J].Librarian Mangement.2010(8-9):654-668.
[3]龔芙蓉.國外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之“嵌入式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0(3):147-149.
[4]Gilamn.T.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Chronicle careers.3 October,available at:http://Chroniclr.com/article/ Show-Your-Librarian-Some-Love/46753/,[2012-05-04].
[5]Central Queensland Library.2006 CQU Library learning and teaching plan,availableat:ww-w.library.cqu.edu.au/services/staff-research/infolit/ti-plan/2006.htm,[2012-05-07].
[6] Roberts.S and Levy.P.Developing the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The changing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an[J]. Emerg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nd practices,2005:223-242.
[7]King.P and Lindsay.N.Teachablemoments,teachable places:education beyond classroom[J].Change,2004(3):51-55.
[8] Auer.N.And Krupar.E.Librarian grading:giving As,Cs,Ds,and Fs[J].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05(89-90):39-61.
[9] Cullen.R.Empowering patients through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J].Library Review,2005(4):231-244.
[10]張靜波.合作化——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必由之路[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1):69-72.
[11]Badke.W.B.Can'tgetno respect:Helping faculty to understand the educational power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The Haworth Press.2005:63-80.
吳慧群女,1989生,助理館員。
[分類號]G252.8
收稿日期:(2016-01-05;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