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玲?曹楠
[摘 要]環境監測技術是一項涵蓋多學科的技術措施,其應用目的就是對環境污染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但是環境監測從采樣到試驗到數據分析所涉及的項目繁雜,容易造成監測質量的下降,所以需要從質控的角度來規范監測流程,提高監測結果的質量。
[關鍵詞]環境監測技術;質量控制
一、環境監測技術分析
傳統的環境監測技術主要是以手工方式進行監測為主,同時需要借助一些監測儀器做現場的監測工作,有的需要用到取樣采集,將其儲存運輸到實驗室借助物力化學手段進行監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環境監測技術也已經由人工監測方式轉向了高精度儀器監控方向發展,在監測范圍上也逐漸由小到大,從單純地面監測技術延伸至遙感監測技術,真正實現了全方位的進步與發展。
當前我國很多的環保部門對環境監測工作中都是采用儀器分析法以及化學分析法檢測環境提取樣品。針對儀器分析法而言,這屬于一種依靠光譜等多種技術進行分析的物理分析方法,而化學分析法則分為重量法和容量法,比如在溶解氧、堿度或是硫化物等測定工作當中采用容量分析法,在降塵、硫酸鹽等的測定當中采用重量法進行監測。現在運用比較廣泛的技術主要有數據處理技術、采樣技術和測試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是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徹底地分析,從采樣數據中找到對環境污染有幫助的數據,采樣技術是收集所需要的樣品,分析樣品的組成并對其進行鑒定與測試,而測試技術則是針對環境樣品進行的分析,充分認識到污染物的組成,隨后有針對性地分析當中各個組成成分。除了要掌握這些常用的環境監測技術,相關的工作人員還要充分了解環境質量的組成、性質以及整體的結構,從中細致地分析環境質量問題和污染程度,進而找到解決環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二、環境監測技術和發展方向
環境監測技術主要包括了采樣技術、測試技術、數據處理技術這三個基本技術措施,其中采樣與測試技術是環境監測的重要環節,尤其是測試技術更是環境監測的重要基礎,測試技術就是對環境污染物中的組分進行試驗測試,研究歷史時期和空間內的環境質量的性質、組成、結構等。而目前主要的監測技術包括了大氣監測、水質監測、土壤環境監測、生物監測、放射性監測等。其中大氣與水環境監測最為普遍。如:大氣監測,就是對大氣中的污染物進行采集與分析,確定其含量,目前檢測已知的大氣污染物有近百種,多為分子與粒子。分子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等;此外還包括對懸浮顆粒和可吸入粒子等。同時大氣污染物的監測還需要將風向、風速、氣溫、氣壓等氣象學參數納入到監測過程中,這樣才能完整的反應污染狀況。水質監測中,主要檢測的對象就是被污染的天然水,如江河湖水、地下水等,以及各種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情況。主要監測的內容分為水質污染指標,即速度、濁度、懸浮物等;還有就是有毒物質的監控,鉛、汞、鎳等。除了以上監測對象外,其也需要關注水體流速與流量等水文數據。
總結環境監測技術其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以人工采樣和試驗分析、數據統計為核心的自動化和網絡化監測發展方向;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性發展的高效監測技術;從小區域任務型監測到大范圍動態與趨勢監控;從單純的地面技術向衛星技術發展;監測設備向多功能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型發展,并突出其性能的多樣性。
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分析
在環境監測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質量管理工作,它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周密性。所以,通過省級以上部門計量認證的質量體系文件,并進行相應監測活動的監測站,才能使環境監測的數據準確性得到保證。
在工作中保證監測數據的質量,首先,要提高質量管理意識,是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的關鍵。通過提高質量管理意識,切實將質量管理工作納入環境監測和環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對環境監測的每個環節、各個工作部門、實驗室的環境和條件,對每個工作崗位和監測管理者職責和行為進行規范,要定期或經常性地運用質量監督、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來評價質量管理體系,修補漏洞、糾正偏差。其次,要樹立全員參與意識,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中的監測設計、規劃、布點、采樣、數據處理、審核、綜合分析、評價等各個監測環節,需要全體監測人員的團結協作。從而形成質量管理的體系化、制度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機制,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推進。再次,要進一步健全質量管理機構建設,配備足夠的質量管理人員資源配置,按照質量體系管理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過程、全要素的開展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工作,實現環境監測工作的規范運行,持續提高環境監測質量。這些都為做好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保障。
縱觀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其核心目標就是提高工作質量與相關質量管理工作的相互協調,工作質量是保證監測質量的基礎,工作質量的優劣可以利用試驗結果來評價,如果報告質量不佳則可認為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不善。所以,在抓監測質控就必須注重工作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蔡永蓮.環境監測技術與質量控制的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3,12(1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