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洪劍明 陳光 馬騰宇(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 100048)
鷸、勺嘴鷸16種具有重要保護意義、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水鳥物種,選擇對其遷徙、繁殖、越冬具有重要作用的關鍵棲息地,同時結合重要棲息地選擇標準確定最終的重要候鳥棲息地,對其做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表1、表2)。
?
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主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
張健 洪劍明 陳光 馬騰宇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 100048)

潘陽湖濕地(余會功 攝)
摘 要通過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對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的55個主要棲息地進行了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平均得分66.51分,其中,1個棲息地得分80~90分,15個棲息地得分70~80分,13個棲息地得分60~70分,8個棲息地得分50~60分。有16個棲息地得分在70分以上,其中6個位于黃渤海沿岸,5個位于東北和內蒙古,5個位于長江中下游,基本覆蓋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保護恢復應予以優先考慮。
關鍵詞水鳥遷徙;濕地保護;優先性評價
鷸、勺嘴鷸16種具有重要保護意義、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水鳥物種,選擇對其遷徙、繁殖、越冬具有重要作用的關鍵棲息地,同時結合重要棲息地選擇標準確定最終的重要候鳥棲息地,對其做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表1、表2)。
我國水鳥遷徙主要有東部、中部和西部三條大的遷徙通道,其中東部遷徙通道包含了沿海和內陸兩條重要遷徙路線,所涉及的水鳥種類和種群數量都是最多的。例如,我國一級重點保護的10種水鳥中,有8種出現在東部通道上,而白鶴、丹頂鶴和東方白鸛等全球瀕危鳥類幾乎全部的個體僅利用東部遷徙通道。東部地區水鳥的重要繁殖棲息地包括了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東北地區的廣袤濕地,中間停歇地包括了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五大區域中的2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區域和東部沿海各省市,越冬棲息地則北起遼寧南部,包含了華北、華中、華東和華南廣大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湖泊濕地。作為我國濕地保護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東部地區水鳥的越冬地、繁殖地和遷徙路線上重要的中間停歇地的保護直接關系到這些水鳥的生存與種群穩定。東部地區是近30年來我國城市化速度最快、濕地喪失最多、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問題較為嚴重的區域,這些因素都對水鳥棲息地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位于天津市、河北省和遼寧省的渤海灣80%的灘涂已被圍墾為工業用地和城市化發展;江蘇省2010-2020年計劃圍墾1 800 km2灘涂(陳克林等,2015),濕地的圍墾嚴重侵占水鳥的棲息地。本研究通過文獻檢索、問卷調查、專家咨詢、現場調研,建立棲息地生境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從而對我國東部水鳥重要性棲息地現狀做出科學評價,對遷飛路線上需要優先保護和恢復的棲息地提出優先性排序,為國家制定新的濕地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的重要棲息地,包括我國東部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共20個省市,參考重要水鳥選擇標準,選取東部遷徙路線上的丹頂鶴、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黑臉琵鷺、中華沙秋鴨、大天鵝、小白額雁、鴻雁、遺鷗、黑嘴鷗、中華鳳頭燕鷗、紅腹濱鷸、黑腹濱鷸、斑尾塍
1.2 研究方法
通過現場調研和參考第2次濕地資源調查結果,了解上述水鳥種群數量變化與棲息地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獲得影響水鳥種群數量的關鍵因素。通過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珍稀水鳥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路線上停歇地保護恢復優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發放問卷調查獲得重要棲息地的具體指標信息,應用評價體系對關鍵棲息地進行評價,獲得評價結果。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9份,回收59份,有效問卷55份,有效率93%,其中國家級保護區33個,省級保護區13個,國家濕地公園3個,縣級保護區3個,保護小區1個,未建立保護區棲息地2個。

表1 重要水鳥選擇標準

表2 棲息地選擇標準
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主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個目標層,2個系統層,23個指標層,每個系統層各包括1個附加指標,附加指標不分配權重,最后得分直接計入總分(表3),評價體系包含棲息地重要性和棲息地變化趨勢及威脅(表4、表5)。每部分的評價指標由外聘專家審核通過。評分依據各保護區填寫的東部遷徙水鳥調查問卷、補充調查表和第二次全國濕地普查數據。評分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附加指標,其中,基本指標通過加權計算計入總分,附加指標得分直接計入總分。

表3 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主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按照重要棲息地選取標準選取東部水鳥遷徙通道的55個棲息地作為評價對象,得到排序結果見表5。

表4 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主要棲息地重要性評分標準

表5 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主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 — 棲息地變化與威脅評分標準
3.1 棲息地重要性分析
棲息地重要性得分在60~70之間的棲息地數量為23個,占評價總數的41.82%,包括13個國家級保護區,1個國家濕地公園,8個省級保護區,1個縣級保護區。重要性得分在90~100、80~90、70~80三個等級數量的各為1、8、17個,包括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濕地公園、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保護小區、1個未列入保護范圍的濕地,說明重要性與保護區級別相關性不顯著。55個棲息地重要性平均得分為70.02, 分數等級分布基本符合正態分布(表6)。水鳥總數量超過30萬只的棲息地7個,而棲息地面積超過15萬hm2的棲息地僅為3個,天津漢沽濕地以3 000 hm2的棲息地面積支持了30萬只水鳥,類似的還有河北唐海及灤南,水鳥集群恰恰說明了該地區大量濕地的喪失和退化,增加局部區域的生態壓力和重要性。既是重要水鳥的遷徙停歇地,又是重要水鳥繁殖地(或越冬地)的棲息地共計18個,其中10個分布于濱海地區,尤其是黃渤海地區,既是遺鷗等重要水鳥的越冬地,也是黑嘴鷗等重要水鳥的繁殖地,還是鸻鷸類等涉禽重要的遷徙停歇地,其北部海岸更是很多涉禽遷往繁殖地之前最后的停歇地(陶思明,2003)。
3.2 棲息地變化和威脅分析
棲息地變化和威脅得分最高的為安徽貴池十八索省級自然保護區,得分90.69,具體表現為湖區承包養魚,水鳥棲息地減少,瀕危水鳥種類數量均明顯減少,植物多樣性減少,食物來源不足。此外,十八索雖為省級保護區,保護機構無級別,未定員,人員從林業局內部調劑,在林業局人員緊張情況下,根本抽不出人來管理,現在僅有一人兼職管理,而且保護經費不足。棲息地變化和威脅得分第二的為湖南省漢壽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得分82.65,由于三峽工程造成洞庭湖來水量減少,加之大面積種植楊樹林、湖區圍網養殖、魚堤攔截河道、矮圍漁業等人工干擾使得西洞庭濕地破碎化嚴重,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劉云珠,2013)。因此,該保護區近兩年來采取了多項措施進行棲息地保護恢復。
棲息地變化和威脅得分在70~80的棲息地有4個,國家級保護區(內蒙古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保護區(內蒙古松樹山自然保護區和海南東方黑臉琵鷺省級自然保護區)各占兩個,內蒙古兩個保護區表現為棲息地面積減少,水鳥數量和種類減少,過度放牧較嚴重;黑龍江扎龍棲息地面積和水鳥數量減少,且水鳥食物不足,人為捕魚嚴重;海南東方黑臉琵鷺保護區瀕危水鳥和優勢水鳥數量明顯減少,保護區附近風力發電,對鳥類有明顯干擾。
棲息地變化和威脅得分在50~60的棲息地有34個,棲息地基本保持穩定,威脅較少,處于可控范圍。吉林向海和湖南大通湖由于個別指標缺乏數據,按零分算取,故總分低于50分。

表6 東部水鳥遷徙通道主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結果
變化趨勢按照單項指標來看,水鳥棲息地變化和瀕危水鳥數量變化最為明顯,平均分分別為61.36 和62.72,水鳥棲息地減少24個,占調查總數的43.6%,其中最嚴重的為內蒙古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減少面積超過20%;瀕危水鳥數量減少的棲息地21個,占調查總數的38.2%,其中超過20%的棲息地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水鳥食物供給嚴重不足的棲息地3個,均為國家級保護區;食物相對不足的棲息地7個,其中國家級保護區4個、國家濕地公園1個、省級保護區2個。圍墾或養殖較嚴重的棲息地12個,國家級保護區8個,省級保護區3個,未納入保護范圍棲息地1個。存在偷獵毒殺現象的棲息地5個,包括國家級保護區4個,保護小區1個。生物入侵嚴重的棲息地8個,包括5個國家級保護區,2個省級保護區,1個保護小區。污染和過度放牧各有4個棲息地,威脅較輕。
3.3 保護恢復優先性分析
保護恢復優先性獲得評分棲息地共有55個,分數分布范圍為益陽市大通湖的51.04分到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81.30分,其中80~90分有1個棲息地,70~80分有15個棲息地,60~70分有13個棲息地,50~60分有8個棲息地(表6)。排在首位的是江西鄱陽湖,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亞洲最大的水鳥越冬地之一,同時也是白鶴、東方白鸛等大型水鳥全球最大的越冬地,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劉觀華等,2014),存在植被退化、水鳥食物短缺、保護區范圍爭議等問題。雙臺河口、鹽城、崇明東灘、天津漢沽、興凱湖、扎龍、莫莫格等得分較高的均為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過程中的重要棲息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與威脅,亟需進一步加強保護與恢復。
通過對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上55個重要棲息地的保護優先性評價,得出保護恢復優先性排序結果。保護恢復優先性評價平均得分66.51分,得分在70分以上的棲息地有16個,其中6個位于黃渤海沿岸,5個位于東北和內蒙古,5個位于長江中下游,基本覆蓋我國東部水鳥遷徙通道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保護恢復應予以優先考慮。
東部沿海棲息地受到的主要威脅為圍墾和圍填海,集中在黃渤海地區。北大港、漢沽、鹽城、小洋口、崇明東灘等棲息地均面臨圍填海的威脅,究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土地占補平衡和經濟利益的考慮,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打破政府經濟發展優先于生態保護的觀念。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的入侵也是沿海濕地面臨的威脅,大片密集的互花米草群落如同在鳥類與食物間形成的一道“綠色隔離帶”,減少了鳥類的活動區域與取食空間,直接影響到濕地內涉禽的數量和種類(袁紅偉等,2009)。長江中下游等處的棲息地主要面臨的威脅為越冬水鳥食物不足,對此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濕地植被恢復,恢復或重建食物網,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候鳥食物來源。內陸與沿海兩條遷徙路線均存在偷獵毒殺水鳥的現象,保護區范圍之外的偷獵毒殺尤甚,要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從產業鏈根源打擊投毒者、販賣者,沒有買賣才能沒有殺戮。
由于評價范圍涉及多個省市,評價所選棲息地未一一實地考察,評價體系雖經過多位專家討論,保證了其合理性,但調查問卷均由保護區或當地林業部門填寫,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而且個別棲息地指標數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通過文獻檢索和專家咨詢后補充,數據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此外,本研究選取的棲息地大部分為保護區,而一些重要的屬于保護空缺的棲息地因為缺乏相關數據未列入評價范圍,如河北南堡,其他棲息地的喪失增加了該棲息地的重要性,其保護優先性高于已建立了保護區的棲息地,需要搶救性的保護。我國水鳥棲息地現有的保護機制為孤島狀、破碎化保護,應盡快建立候鳥遷徙廊道保護管理協調機制,各保護區應通力合作,數據共享,為候鳥的生命通道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陳克林,楊秀芝,呂詠.2015 鸻鷸類鳥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的重要驛站:黃渤海濕地[J].濕地科學,13(1):1-6
劉觀華,金杰鋒,李鳳山,等.2014.2012年冬季鄱陽湖大型越冬水鳥數量與分布[J].江西林業科技,42(1):39-43, 51
劉云珠,史林鷺,朵海瑞,等.2013.人為干擾下西洞庭湖濕地景觀格局變化及冬季水鳥的響應[J].生物多樣性,21(6):666-676
陶思明.2003.濕地生態與保護[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袁紅偉,李守中,鄭懷舟,等.2009.外來種互花米草對中國海濱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評價及對策[J].海洋通報(6):122-128
doi:10.3969/j.issn.1673-3290.2016.02.11
收稿日期:2015-12-14
基金項目:國家林業局全國濕地資源普查項目
作者簡介:張健,男,碩士研究生,從事濕地生態學研究。E-mail:zhang jian@cnu.edu.cn
通訊作者:洪劍明。E-mail:hjm2910 @263.net
Priority Assessment of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of Main Habitats along the Migrating Routes of Waterfowls in Eastern China
ZHANG Jian HONG Jian-Ming CHEN Guang MA Teng-Yu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AbstractAccording to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riority fo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55 main habitats of migratory waterfowls in eastern China were evaluated,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66.51.Among the habitats, 1 habitat was scored 80-90, 15 habitats were scored 70-80,13 habitats scored 60-70, 8 habitats scored 50-60.There were 16 habitats were scored 70 and above, of which 6 habitats were located in the coast of Yellow Sea, 5 habitats in the northeast and Inner Mongolia, 5 habita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basically covering the most important locations for breeding, wintering and migration stopovers of eastern migratory waterfowls in China, and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Key wordsMigratory Waterfowl; Wetland Protection; Priority 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