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輝海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的相關防治措施以及臨床效果。方法 總結分析60例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患者的具體流行情況以及控制情況。結果 60例患者經治療后, 顯效30例(50.0%), 有效25例(41.7%), 無效5例(8.3%), 總有效率為91.7%。結論 應盡可能防止同β-內酰胺酶感染或者定植相關的危險因素, 如果出現β-內酰胺酶感染, 應該及時有效的采取頭霉素類以及碳青霉烯類藥物對感染進行控制。
【關鍵詞】 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防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nd clinical effects for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Methods Summary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specific prevalence condition and control status in 60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60 cases, there were 30 excellent effective cases (50.0%), 25 effective cases (41.7%), and 5 ineffective cases (8.3%),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1.7%.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risk factors of β-lactamases infection and planting. Timely and effective implement of cephamycin and carbapenem drugs is essential to suppress β-lactamases infection.
【Key words】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本研究總結分析本院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中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的具體流行情況以及控制情況, 以探討分析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的相關防治措施以及臨床效果,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ICU中收治的60例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病程1~30 d。
1. 2 方法
1. 2. 1 細菌學檢查 培養標本分別源自于靜脈導管、糞便、皰疹液、臍部分泌物、氣管插管、尿液、腦脊液以及血液等;其采集方法均在無菌操作下進行, 把標本放置于無菌瓶或者是培養基中, 立刻送到細菌室進行培養鑒定。其中, 藥物敏感試驗選擇紙片擴散法進行。通過雙紙片協同試驗判斷β-內酰胺酶, 其判斷標準為:若含克拉維酸復合劑與三代頭孢的抑菌圈比單藥三代頭孢抑菌圈擴大超過5 mm, 則認為超廣譜β-內酰胺酶為陽性[1]。
1. 2. 2 β-內酰胺酶防治對策 ①充分對抗菌藥物的適應證進行掌握。濫用抗生素是導致耐藥菌株增多的關鍵因素, 因此, 除了采取應急的方法對細菌感染性疾病進行治療外, 還應該進行病原學檢查, 且依照藥敏試驗合理的選擇抗菌藥物。②正確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法與劑量進行掌握[2]。長期過低劑量服用, 且血藥濃度比治療濃度范圍低, 既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還會刺激細菌出現耐藥。反之, 長期大量應用抗菌藥物也會導致發生耐藥菌株。③限制抗生素的應用。應限制預防用藥, 且有針對性的選擇碳青霉烯類與廣譜頭孢類藥物。相關研究顯示, 在一段時期內停止應用三代頭孢菌素, 則會在一定程度內降低發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幾率, 其與國外的報道一致[3]。
1. 3 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參考文獻[1], 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 結果
60例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后, 顯效30例(50.0%), 有效25例
(41.7%), 無效5例(8.3%), 總有效率為91.7%。見表1。
3 討論
β-內酰胺酶是一種由革蘭陰性桿菌產生的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種, 其既對超廣譜頭孢菌素具備抗藥性, 并且大量攜帶β-內酰胺酶基因, 質粒上還包含四環素、氯霉素、氨基糖苷類以及磺胺等基因[4]。所以, 對于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株的監測與篩選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日趨發展進步, 抗生素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并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應用, 細菌耐藥性問題也逐漸變得復雜與嚴重, 而耐藥菌種也變得更為廣泛, 特別是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細菌感染也不斷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重視[5]。
本次60例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后, 顯效30例(50.0%), 有效25例(41.7%), 無效5例(8.3%), 總有效率為91.7%。
綜上所述, 應盡可能防止同β-內酰胺酶感染或者定植相關的危險因素, 如不恰當的使用三代頭孢菌素、置入各種導管以及長期應用抗生素等, 如果出現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 則應該及時有效的采取頭霉素類以及碳青霉烯類藥物對感染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1] 陳捷, 李南洋, 李健平, 等. 906株大腸埃希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狀況及耐藥性分析.海南醫學, 2012, 23(16):117-119.
[2] Silva J, Aguilar C, Estrada MA, et al. Susceptibility to new beta-lactams of enterobacterial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 producers and 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Mexico. J Chemother, 1998, 10(2):102-107.
[3] Lucet JC, Chevret S, Decre D, et al. Outbreak of multiply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acquisition. Clin Infect Dis, 1996, 22(3):430-436.
[4] 魏全珍, 張惠珍, 鐘馥霞, 等.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監測及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第十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 2003:334-336.
[5] 耿燕, 劉原, 王香玲, 等. 2003~2005年肺炎克雷伯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攜帶率及其耐藥性變遷.陜西醫學雜志, 2006, 35(9):1226-1228.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