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艷 沈海建 楊平
近年來,浙江省針對電氣火災多發、易發的嚴峻形勢,在湖州等地探索推廣應用“智慧用電”系統,通過第三方技術服務手段,為企業提供隱患排查服務,大幅降低了因電氣隱患而引發的火災和觸電事故。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童裝加工業、竹木業、紡織業較多,產業層次處于“低、小、散”階段,易發生電氣火災事故的企業、單位和場所點多、面廣、量大。
由于湖州市現有監管力量薄弱,管理手段仍然以“人防”為主,安全隱患數量眾多與排查治理能力較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各類電氣火災事故易發、頻發、突發的情況普遍存在,成為浙江省湖州市安全生產工作的短板和“頑疾”。
如何破解小微企業用電安全難題,成為提升企業本質安全的一只“攔路虎”。為此,湖州市吳興區、南潯區分別在童裝加工業和木制品企業中先行試點運行了智慧式用電安全隱患監管服務系統(以下簡稱“智慧用電”)。
借力科技補“短板”
在“低、小、散”企業,火災事故的發生大多由電線老化、線路過載等安全隱患引起。對此,企業電工也十分苦惱:“突發線路故障,我們一般是人工排查原因再針對性修復,有時故障找不出,就會耽誤生產用電。”
那么,有沒有可能借助科技力量來實現隱患動態排查及事故的預警預報呢?杭州家和物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家和物聯”)研發的“智慧用電”系統正好契合這一需求。
該系統可對電氣引發火災的主要因素(線纜溫度、電流和剩余電流)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和統計分析,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發現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針對電氣線路相關參數的數據分析,判斷故障發生原因,及時向企業管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指導企業開展隱患治理,消除潛在的電氣火災安全隱患。“這個系統就是電流世界的‘醫生,能對電氣線路進行在線‘體檢,全面分析病源,開出診斷報告,及時提醒治療。”家和物聯董事長方正平闡釋了該系統的功能價值。
為了消除“短板”,湖州市安監局印發《湖州市安全生產適用“智慧用電”項目推進方案》,明確推進目標、行業、步驟及工作要求,為穩步推進“智慧用電”項目提供系統指導。南潯區安監局、吳興區安監局分別召開“智慧用電”試點工作動員會,并下發《關于開展“智慧式用電安全隱患監管服務系統”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以及時間節點。
截至2016年5月,兩區共安裝使用“智慧用電”系統1 297套,實現了實時監控各企業和單位用電設施、設備、電氣線路的運行情況,及時警示電氣火災隱患。
吳興區 千余“智慧管家”入企
吳興區是湖州市中心城區所在地,全區下轄12個鄉鎮街道和1個高新區,其中織里鎮是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分工協作最為緊密、市場配套最為齊全的童裝產銷基地。
由于轄區內電氣安全隱患點較多,吳興區對童裝加工業、危化企業、小紡織業、人員密集場所、居住出租房等企業和場所開展試點,并注重邊試點邊推廣,充分利用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智慧用電”系統知識宣傳,動員和引導生產經營單位參與和推進試點工作。
2015年以來,吳興區部分企業安裝了 “智慧用電”系統。“請來了這個‘智慧管家后,我可以隨時關注企業的用電安全情況,如果發現隱患,后臺就會發送短信提醒,我也可以第一時間處理。”在吳興區織里鎮從事童裝加工業的陳先生,對剛裝上的“智慧用電”系統豎起了大拇指。
該系統應用于200~400 V低壓配電系統,可實現對配電柜、二級箱柜、末端配電箱等各關鍵節點的剩余電流、電流和溫度監測,一旦發現異常,便可通過聯網的實時監測后臺,及時將警報信息發送至分管安全的責任人手機上。
吳興區安監局局長郭士忠介紹說:“我們從2015年7月底開始試點安裝,目前已有894家企業安裝‘智慧用電系統1 100余套。”
2016年1月10日,湖州(吳興)安全生產監控服務中心正式運行,該中心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高科技技術,對企業的用電系統實現實時、在線、無線傳輸,監測相關物理數據,為企業提供遠程“體檢”報告,評估用電的風險和存在的隱患,對癥下藥給予排查解決。目前,吳興區所有試點企業“智慧用電”系統均接入中心,實行統一管控。
自監控服務中心建立以來,已排查整治剩余電流過載135家,排查整治電氣線路過載27家,排查整治線纜溫度過高現象20家。
米加米優精品童褲有限公司存在剩余電流報警,經過工作人員仔細排查,企業單臺設備剩余電流值超標,因零線和地線混接導致漏電,規范線路安裝后,故障消除。
湖州芭比寶貝制衣有限公司存在線纜溫度過高現象,通過線路排查,發現配電箱中連接到設備溫度傳感器的電線被老鼠咬斷導致短路,更換連接線后,線纜溫度恢復正常。
南潯區 從最薄弱企業入手
地板、家具制造業是南潯區的特色產業,轄區存在大量木業企業,近年來,因不安全用電導致該區各類電氣火災事故頻發。2015年,南潯區發生火災事故319起,其中電氣火災約占70%。
為了將“電老虎”關進智慧的籠子里,南潯區安監局從電氣火災安全狀況最薄弱的企業入手,首先確定38家木制品企業進行第一批試點安裝,然后結合花林集鎮皮鞋產業區域性隱患專項整治工作,在61家皮鞋廠安裝該系統。在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后,又將該技術引至文物保護、娛樂、商場等場所與單位,目前已安裝209套“智慧用電”系統。
南潯古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鎮內木結構老房子密布,去年古鎮主動引進15套“智慧用電”系統,協助古鎮管理委員會做好火災事故預防控制。南潯古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褚夏亮對這套系統贊不絕口:“2015年云南大理古城樓發生火災,600多年歷史古跡全被燒毀。安裝這套系統以后,南潯古鎮電氣線路出現任何問題,平臺就會自動報警,管理部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針對電氣線路老化、破損進行更換,花些小錢卻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我們感覺安心多了。”
由于已安裝的企業大都是小型企業,基礎條件較差,設備首次安裝報警率可達80%。但是,小型企業電氣專業人員缺乏,很多企業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查具體的報警原因,還有的企業管理人員不懂如何查看網上平臺的相關信息及診斷報告。
對此,南潯區安監局與家和物聯溝通后組織安排網上平臺運用專題培訓課程,并由家和物聯安排技術人員對每家報警企業進行首次免費排查,手把手教導企業電工隱患排查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當前,“智慧用電”系統帶來的成效正初步顯現。2015年,湖州市電氣火災起數比2014年減少538起,同比下降53.4%。為了激發企業安裝“智慧用電”系統熱情,湖州市安監局與市財政局對接,2015年度從安監專項經費中劃撥55萬元補助吳興、南潯兩區,2016年度預計劃撥135萬元補助市本級(吳興區、南潯區、開發區和度假區),助推“智慧用電”項目。
為了最大可能發揮安全生產技防優勢,安監部門在推廣“智慧用電”工程的同時,引導企業將系統排查出的隱患交由“電力托管”受托方整改,同時由安監部門監督整個隱患排查治理過程,實現安監部門、企業、預警方、治理方四方良性互動。
編輯 畢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