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芬
【摘 要】在中學裝飾畫教學中,對綜合材料的選取和運用,必須強化學生藝術美感的訓練,引導學生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把握綜合材料的運用基本規律,依據裝飾創作的需求合理取舍,使綜合材料在裝飾畫創作中展現出最高表現價值。
【關鍵詞】裝飾畫教學 綜合材料 選取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B-0161-02
綜合材料裝飾畫,顧名思義可以理解為多種材料材質綜合于一體所制作出的裝飾畫表現,同時也能將其理解為材質同繪畫的關聯組合。在綜合材料裝飾畫創作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認知材料屬性,合理運用材料的肌理、色澤、形狀以及質地,表現裝飾畫的藝術效果,是中學裝飾畫教學的關鍵。
一、引導學生正確把握綜合材料的屬性
裝飾畫創作實踐表明,不同材料所具有的色澤、比重、強度、形態等材質性能對其主題表達、造型處理、工藝手法等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表現的藝術效果也截然不同。例如,玻璃,精美、透明、質地純凈、色彩明亮,很有美感,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眾所周知,氣泡對于玻璃來說是次品的標志,但就美感而言,玻璃中的氣泡具有一種靈動之美,有一種自由的空氣在一瞬間被凝固的感覺,蘊含了神奇的魅力。在裝飾畫中就可以利用氣泡玻璃這一特質,加以運用和創作到裝飾畫中,使之畫面更加靈動。而木材,大都色澤柔順,芳香清純,有較好的彈性和韌性,質地輕盈強度高,且耐震動,處理手法非常豐富,易造型,表現力多樣。將木材運用到裝飾畫中,給人以質樸清晰的美感。纖維卻是給人以親切溫暖的自然符號,強調了自然材料的運用,具有原始的自然風格。在教學實踐中,綜合材料從物理化學屬性方面,可分為無機物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物材料和不同類型材料所組成的復合材料。金屬材料,顧名思義,包括鐵、鋼、銅、鋁等。那么陶瓷、玻璃、水泥、石膏等就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它主要是指除金屬材料外的其他無機材料。而有機物材料是指棉花、羊毛、蠶絲、塑料、橡膠、尼龍、干樹枝、干樹葉、稻草麥稈等。復合材料則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復合成一體形成的材料。比如常見的有鋼筋混凝土、玻璃鋼、新型納米材料等。
在多年的裝飾畫教學實踐中,筆者主要是引導學生將材料按照以下兩種方式進行使用:一是將材料混合使用。所謂混合材料的使用,是指裝飾繪畫制作材料不是單一品種,而是多樣化,將有機材料、無機材料在同一幅裝飾中表現不同藝術個體,這不僅保持了原有材料的特質,而且增添了裝飾畫的工藝性和多樣性;二是將傳統材料賦予新型的表現形式。比如紙漿材料。紙是有機高分子材料,傳統材料的一種,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如果將紙和白乳膠進行一定比例的均勻調配,再運用到裝飾畫中,運用不同的技術手法,將會增添畫面的肌理感。
二、提升學生對綜合材料應用中的審美能力,增強裝飾畫質感
裝飾畫的材料美,是指材料自身所具備的形狀、色澤、質地、肌理等,通過設計而加以運用并充分發揮其特點,從而構成視覺效果的美。現代的裝飾畫越來越注重材料的語匯表達,有的作品甚至通過材料與材料之間的組合關系來表達藝術家的播種審美意向和審美追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把握材料的外形、色澤、質地、肌理結構美,增強裝飾畫藝術表現效果。
(一)材料自身的形狀美。有些材料自身已具備制作裝飾畫要求的形狀美,無需加工。合理地運用材料自身的形狀美感,能使裝飾畫更具自然界的天然美感。有些材料大小不適合則需裁剪輕微加工,也可以運用自身材料的美感。
(二)材料的色彩美。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色彩在繪畫中被稱為“第一視覺語言”,不同的色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比如粉色粉紅象征溫柔、甜美、浪漫、沒有壓力,可以軟化攻擊、安撫浮躁。白色象征純潔、神圣、善良、信任與開放;但白色面積太大,會給人疏離、夢幻的感覺。每種色彩都給人心理上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就判定了裝飾畫色彩的主調,什么樣的主調給人以什么樣的感受。在教學中,我們常把材料的色彩分為兩類:一類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色彩(材料自然色)。一類是材料根據創作的需要所加工處理產生的色彩,是材料本身不具備的。像第一類色彩,材料自身的色彩給人以環保、質樸、自然清新之感;光亮金屬色彩給人以現代時尚之感。在裝飾畫中運用這些自然形成的天然色彩,將其充分發揮作用,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材料的質地美。人類對材料的質地有視覺、觸覺和心理上的不同感受。比如,對待石料,則覺得堅固凝重;木料則覺得親切溫暖。但將這些感受合理和諧的運用裝飾畫中,才能充分發揮其特性,增強表現力。
(四)材料的肌理美。肌理是指物體表面各種縱橫交錯的紋理變化,是一種紋理特征的感受。從形式上可分為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從加工程度上可分為自然肌理(也叫“一次肌理”)和人工肌理(也叫“二次肌理”)。它是我們設計創作靈感的來源。
在教學實踐中,選擇什么肌理材料,主要從以下幾個因素進行考慮:一是材料肌理的選擇與創作主題相吻合。如果在創作過程中所選材料的肌理與主題所要表現的意境、情趣相吻合,那么材料就能表現裝飾畫抽象的內在含義,起到強化主題的作用。二是材料肌理的應用比例。如果一味地追求肌理感,在一幅畫中使用太多材料,就會導致畫面的肌理堆積,而沒有了美感。所以在裝飾畫中材料肌理的運用應該追尋一定的比例,追求單純性、統一性,使之畫面和諧。三是材料肌理的組合和對比關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分為同一材料肌理組合、相似肌理材料的組合、對比肌理的組合三類。其中對比肌理使畫面的視覺效果和沖擊力加強,層次分明,不過要注意主次協調。在對比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增強了裝飾畫的審美和欣賞價值。
三、引導學生把握綜合材料的應用基本規律
裝飾畫具有功能美和形式美兩大要求,現今材料在裝飾畫中應用已是相當的普遍,但不能毫無理由地隨便運用,必須引導學生遵從一定的創作規律,將材料與一定的創作手法相結合,考慮材料的特殊性。
(一)適合的材料與材質——可用性與可塑性。一幅優美且具有藝術價值的綜合材料裝飾畫,挑選什么樣的材料及如何使用這一材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首先,要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的適用性問題,即可用性問題。其次材料的材質問題,它關乎著材料的可塑性以及所表達出來的效果。在這里,學生不僅要了解材料的材質,也要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這樣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利用材料的特性,創作出最適合此材料所表達的裝飾畫。
(二)適合的材料外觀——視覺效果。對于裝飾畫,材料的外觀直接影響到整幅作品所展現出的視覺效果,而最終的視覺效果則是裝飾畫需要追求表現的一個重要部分。一種是自然面貌,即材料的本來面貌。第二種就是進行藝術加工后的外觀。如果是這樣,就要清楚地認識到材料的工藝特性,才能有處理和加工這一材料的能力,使其出現原有想象的效果。不過對材料進行藝術加工,也要考慮到材料原來的主要特色,盡可能有所保留,否則就缺失使用這一材料的意義。
(三)與環境因素緊密結合。裝飾畫是不可能脫離環境而單獨存在的,那么選擇什么樣的材料應用到裝飾畫中,要考慮到裝飾畫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中,與主題相對應。如果是表現環境自然生態樸素美,那么就可以多選擇環保類有機物材料,而非金屬材料,像麻、木材等就是不錯的材料,在教學中應注意合理取舍。
(四)利用材料之間的對比因素。利用材料的特殊形狀、自身色彩、表面肌理等形成軟與硬、光澤與無光澤、華麗與粗糙、生命與死亡等材質美感的對比,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審美風格。
在文化多元的今天,裝飾畫可以不受材料、技法和形式的局限,進行大膽綜合的創作,大大提高了畫面協調的可能性,與所處的空間、環境、光線相呼應,促進情感的表達。所以,選擇什么材料是與環境因素緊密結合的。
綜上所述,一切裝飾畫藝術都是物質材料語言的凝結,藝術精神在于人類對物質語言的運用,其材料本能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不同材料所具有的色澤、比重、強度、形態等性能對其主題表達、造型處理、工藝手法等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必須在強化對學生藝術美感訓練的同時,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依據裝飾創作的需求合理取舍,使綜合材料在裝飾畫創作中展現出最高表現價值。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