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凱帥+李鑫龍+李春宇+王學恩
摘要:對狂犬病病原、傳播途徑、臨床癥狀、分型和診斷方法進行了介紹。旨在從源頭上控制狂犬病的發生,切斷其傳播途經,阻止該病的蔓延,保護易感動物及犬類密切接觸人員免受該病的危害。
關鍵詞:狂太病;傳播途徑;診斷;綜合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2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5-0020-02
狂犬病(Rabies)俗稱“瘋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因狂犬病患者有害怕喝水的突出臨床表現,該病亦被叫做“恐水病(Hydrophobia)”,但患病動物沒有這種特點。狂犬病是迄今為止人類惟一病死率高達100%的急性傳染病,全世界每年報告的狂犬病死亡人數達5萬例之多[1]。我國是受狂犬病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的年報告狂犬病死亡人數均在2 400人以上,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一直位于我國各類傳染病報告死亡數的前三位[2]。我國人狂犬病95%以上由犬咬傷引起,由此可見犬類狂犬病診斷與綜合防控顯得尤為重要。
1 狂犬病病原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屬于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病毒形態似子彈,整個病毒表面呈蜂窩狀的六角形結構。核酸是單股不分節負鏈RNA。該病毒對環境抵抗力不強,對脂溶劑(肥皂水、氯仿、丙酮等)、70%乙醇、碘制劑以及季胺類化合物敏感。也易被巴氏消毒、紫外光、酸(pH 4以下)、堿(pH 10以上)滅活。但不易被酚或來蘇爾溶液殺滅。
2 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狂犬病病毒幾乎感染所有溫血動物,自然宿主為犬類及野生動物。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感染了狂犬病的動物在咬傷人時,通過唾液使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狂犬病病毒還可以通過無損傷的正常黏膜進入人體,或帶有狂犬病病毒的液體濺入眼睛,通過眼結膜進入人體,但以這種方式進入人體的例子要少得多。另外,通過吸入空氣中帶有狂犬病病毒飛沫而感染的例子也很少見,只有空氣中狂犬病病毒的濃度達到極高程度時才可能發生。人與人的一般接觸不會傳染狂犬病,理論上只有發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才有使被他咬傷的人得狂犬病的可能。
3 犬狂犬病的分型
犬狂犬病根據病犬的發病表現一般分為狂暴型、麻痹型和頓挫型。
3.1 狂暴型可分為前驅期、興奮期和麻痹期
病犬發病初期精神沉郁,常躲在暗處,不愿與人接近或不聽呼喚,強迫牽引則咬畜主;有的表現不安,輕度刺激即易興奮,有時望空捕咬;有的性欲亢奮,有的口閉不合,唾液分泌逐漸增多,此為前驅期的表現。隨時間推移病犬由不安和興奮變得狂暴并常攻擊人、動物,狂暴發作往往和沉郁交替出現。病犬疲勞時臥地不動,但不久又立起,表現一種特殊的斜視惶恐表情。有的病犬狂亂攻擊,自咬四肢、尾等,此為興奮期。隨病程發展,病犬進入麻痹期,麻痹加劇,病犬出現下頜下垂,舌脫出口外,流涎顯著,四肢麻痹,臥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樞麻痹或衰竭而死。整個病程為6~8 d,少數病例可延長到10 d。
3.2 麻痹型
該型興奮期很短或只有輕微興奮表現即轉入麻痹期。表現喉頭、下頜、后軀麻痹、流涎、張口、吞咽困難和恐水等,經2~4 d死亡。
3.3 頓挫型
病犬臨床上不表現可見的癥狀,精神食欲正常,但在其唾液中有時帶毒,有可能使被其咬傷的人畜感染發病。
4 犬狂犬病的診斷
根據病犬的臨床癥狀,結合被咬傷病史及其他可疑情況可以初步診斷。但要注意與破傷風等病鑒別診斷。確診需做實驗室檢查。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有內基氏小體檢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及瓊脂擴散試驗等特異性的檢測[3]。目前最常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
5 犬類養殖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犬類養殖存在著飼養方式落后,進入流通領域犬的數量多;養犬戶數多,犬只基數大,流浪犬數量多;犬狂犬病疫苗免疫率低;犬只管理涉及部門多,存在管理真空等[4]。這些問題的存在加大了狂犬病由犬類向人類傳播的風險。
6 犬狂犬病的預防與控制
由于該病一出現臨床癥狀就無治療意義,死亡率達100%,因此必須盡早捕殺,并做好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預防和控制該病傳播要注意以下幾點。
6.1 犬狂犬病的免疫
對所有犬實行強制性免疫。對幼犬在出生兩個月后進行初免,第三個月加強免疫一次,以后同所有的犬一樣每年用疫苗加強免疫一次。由于疫苗生產方式的不同,犬類養殖者也可以根據疫苗說明書進行免疫。其他動物的免疫可根據當地疫情情況,根據需要進行免疫。所有的免疫犬和其他免疫動物要在當地動物防疫監督部門的監督下按規定佩帶免疫標識,并發放統一的免疫證明,建立免疫檔案。
6.2 犬狂犬病的疫情監測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每年應組織對老疫區和其他重點區域的犬進行1~2次疫情監測。對活犬可以采集犬的新鮮唾液,用RT-PCR方法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行檢測。對于死亡的犬可以采集腦組織進行RT-PCR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時,再采樣送指定實驗室進行復核確診。
6.3 犬的檢疫
在運輸或出售犬前,畜主應持免疫證明和狂犬病抗體水平檢測報告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檢疫合格的犬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活犬在運輸或出售時,畜主必須持有檢疫合格證明,犬應佩帶狂犬病的免疫標識。犬類養殖者想購入犬時,應從非疫區引進。引進后,應至少隔離觀察30 d,隔離期間發現異常時,要及時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6.4 狂犬病的日常防疫
養犬場要建立定期免疫、消毒制度,還要有健全的引入制度和隔離制度;養犬戶要注意做好圈舍的清潔衛生并定期進行消毒,按規定及時進行狂犬病免疫,這樣才能阻斷狂犬病的傳播。
對于寵物犬和觀賞犬更要嚴格按以上幾點執行,這樣才能減少狂犬病的傳播,保證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abies[EB/OL].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099/en.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S].2009.
[3] 于海濤.狂犬病的診斷與綜合防治[J].山東畜牧獸醫,2011(6):30-31.
[4] 沈朝建,賈智宇,孫向東,等,我國犬狂犬病流行與相關風險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獸醫雜志,2011,47(1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