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鳳
?
“自讀感悟
—開放引導”教學模式解讀
孫淑鳳
【摘 要】語文教學在中小學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其他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眾多教育者不斷實踐、反思、探索,推動著語文教學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語文教學模式。本文聚焦“自讀感悟—開放引導”語文教學模式,對該模式的內涵、特點、操作程序以及實施策略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對語文教學實踐具備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模式 “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1]實際教學模式并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是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依托,學生在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開放引導、多元調控,使學生的語文素質獲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發展的教學。[2]重點強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形成的自讀意識、自讀習慣和自讀能力。
著眼發展,強調學生知情意行統一和諧發展,注重學生創新意識、潛能發揮以及人格完善。以學定教,立足學情,把握學生已有學習知識和經驗,尊重學生學習規律和特點設計教學。讀書為本,學生自主閱讀活動作為閱讀教學最主要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理解意義、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尊重差異,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且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發揚民主,營造民主、尊重、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一個心理安全得以滿足的環境下自由的發展。引導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會質疑,進而能積極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允許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自主確定閱讀計劃、閱讀目標等。強化語感,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內化閱讀中獲得的語言,體驗語言特色,語言作用,重視語感培養。以情感人,注重語文情思共鳴的特點。鼓勵創新,尊重學生在自主感悟基礎上獲得的認識和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和多元閱讀。
教學模式,都有其具體的操作程序,這樣才會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程序是師生活動的內在組織結構,完整的操作程序具有一些列操作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其特定的任務和目的。該模式程序分為兩個部分:自主感悟和開放引導。每個部分又包含三個一次遞進的層面,詳見下表:

程序屬性步驟 方法 任務初步綜合閱讀 通讀課文 疏通文句,了解文章的大意局部分自讀感悟基礎環節先導環節 析閱讀 精讀課文 疏通文句,了解文章的大意深入分析閱讀 練讀課文 感悟文章脈絡和主旨,讀寫結合,遷移運用

多元反饋 匯報 交流自讀感悟的結果開放引導關鍵環節調控環節多維評價教師,學生,計算機對學生的感悟結果進行判斷和評議多向調控引導學生進行二度學習、重新感悟或肯定、或贊賞、或認可、可期待、或點撥、或提示、或設疑、或疏導
模式實施策略體現了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具體措施。該模式在實踐中具體策略包含兩類,即開放教學策略和引導策略。每種策略又包含若干內容,詳見下表:

策略 內容 要求教學目標開放 開放教學目標的內涵開放教學目標的結構教學內容開放 立足課堂,拓展課外教學程序開放 刪繁就簡、返璞歸真作業練習開放 開放性、多解性、獨創性教學評價開放 指向、形式、主體的開放引導 啟發思路策略 誦讀、聯系、追問、比較等調控策略 針對不同內容采取對應策略開放教學
每種語文教學模式的形成都蘊含了特定背景因素,同時體現著具有探索性語文教師的教育理念,是他們實踐經驗的理論升華,對所處語文教育發展階段產生了一定影響,有些甚至至今仍然對語文教育的探索具有可貴的指導借鑒意義。然而,沒有一種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沒有任何一種模式是永久的至善至美的。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提升,對待任何一位權威開創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做的不是怎么落實到自己教學實踐中,而是認真鉆研模式背后蘊含的教育理念,形式的東西可以千變萬化,本質的內容卻往往是相對穩定的。“掌握學生學習機制,提升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是語文教育的發展,
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的兩大切入點,在此基礎上,語文教育呼吁教師各具創造性的教學實踐。語文教學不是一個模具走天下,而是各有千秋展百花。
參考文獻:
[1]喬伊斯著.荊建華譯.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2]葉茂章.新課程與語文教學模式的建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
作者單位:(河北省黃驊市呂橋鎮王大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