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妮,謝秋嫻,楊 純,鄭蔓嘉,陳少玲,黃韓蔚,陳嬋玉(.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廣東 潮州 5000;.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院婦科,廣東 潮州 5000)
化濕行氣湯促進婦科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臨床觀察
黃少妮1,謝秋嫻2,楊 純2,鄭蔓嘉2,陳少玲1,黃韓蔚2,陳嬋玉2
(1.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廣東 潮州 521000;2.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院婦科,廣東 潮州 521000)
[摘 要]目的:觀察化濕行氣湯促進婦科經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方法:70例隨機分成兩組各35例。兩組術后均按常規對癥支持處理,對照組予四磨湯口服液,觀察組予化濕行氣湯加減,兩組均連續口服2天。結果:觀察組首次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腹脹、惡心、食欲、大便通暢程度等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化濕行氣湯能有效減輕婦科腹部術后腹脹、惡心等癥狀,改善食欲及大便通暢程度,有效促進婦科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
[關鍵詞]婦科腹部術后;化濕行氣湯;胃腸功能恢復
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是術后康復的重要環節,加快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早期恢復進食,防止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還可以減少術后腸粘連、腸脹氣、腸梗阻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的康復和預后有重要意義。筆者予化濕行氣湯加減治療經腹部術后出現胃腸功能障礙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婦科病房行經腹部手術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35例。對照組年齡37~63歲,平均(47.63±5.43)歲。觀察組年齡39~64歲,平均(47.97±5.4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婦科行經腹部手術,術后24h已排氣或未排氣出現明顯腹脹、惡心嘔吐等胃腸功能障礙癥狀,麻醉方式為腰硬聯合麻、或氣內麻,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原發性嚴重心腦血管、肺、腎、內分泌、神經、血液系統疾病,精神性疾病及不愿意中醫治療。
對照組:四磨湯口服液20mL,每日2次口服(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連續口服2天。
觀察組:化濕行氣湯(自擬)加減,藿香10g,蘇葉10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厚樸10g,枳實10g,大腹皮10g,香附10g,神曲10g,如濕邪壅阻甚加茵陳30g,石菖蒲10g,濕濁化熱加黃連3g,米碎木10g,腹部脹滿甚加烏藥10g,木香10g。日1劑,水煎取400mL,少量頻溫服,連續服用2天。
兩組術后均按常規對癥支持處理,記錄兩組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及治療后的腹脹、惡心、食欲、大便狀況等癥狀值。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中“痞滿”的診斷及癥狀分級量化表制定。①腹脹情況:輕度為腹部脹痛,1分;中度為腹部膨隆,但能忍受,3分;重度為腹部膨隆、切口脹痛、煩躁不安、呻吟甚至呼吸困難,5分。②惡心嘔吐:偶有惡心,1分;時有惡心,偶有嘔吐,3分;頻頻惡心,有時嘔吐,5分。③食欲情況:食欲較差,食量減少低于1/3,1分;食欲不佳,食量減少1/3以上,3分;終日不欲進食,食量較病前減少1/2,5分。④大便通暢程度:大便稍有不暢,1分;大便不暢,2分;大便明顯不暢,3分。
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首次排氣、排便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首次排氣、排便時間比較 (h,±s)

表1 兩組首次排氣、排便時間比較 (h,±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胃腸功能障礙是圍手術期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以胃腸動力不足為主要表現,功能性病變占大多數[3]。
胃腸功能障礙屬中醫“痞滿”范疇,以氣滯濕阻為主要病機,主要由于麻醉后胃腸功能失司,脾胃的運化功能不濟,升降失調,導致氣機不利,水濕不化,阻滯中焦,出現腹部脹滿不適、胃納差、不排氣排便,甚至氣逆上泛而惡心嘔吐及舌苔厚膩等癥狀體征。《脾胃論》[4]中載:“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紀云西等[5]指出,胃氣將水谷進行初步消磨成食糜,然后在脾的“運”和“化”作用下,進一步將食糜進行吸收,包含了糖、脂、蛋白質的分解和合成,將其進一步轉化,化生精、氣、血、津液以營養全身并將精微物質轉化為能量供生命活動,是維持人體物質能量代謝動態平衡的中心環節。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對整體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自擬化濕行氣湯方中以藿香、蘇葉、陳皮、法半夏、茯苓化濕和胃醒脾,厚樸、枳實、大腹皮、香附行氣導滯,神曲消食和胃,諸藥合用,有醒脾行氣,化濕和胃的功效,能恢復中焦脾胃升降、運化功能,從而改善臨床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化濕行氣湯較四磨湯口服液雖在首次排氣時間上無明顯優勢,但在首次排便時間及改善腹脹、惡心嘔吐、食欲、大便通暢程度等方面上均有較好的效果,而良好的食欲、大便通暢程度及大便性狀都是胃腸功能恢復的表現。因此,化濕行氣湯對婦科經腹部術后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能更好地提高術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1993:88-90.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34-139.
[3] 陳志強.圍手術期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的辨證論治策略[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2):149-154.
[4] 李杲.脾胃論[M].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5:2.
[5] 紀云西,黃貴華,蔣歷,等.脾之“運與化”淺析[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2):454-455.
[中圖分類號]R256.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6-0539-02
[基金項目]廣東省潮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4801)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