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榮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 江門 529100)
急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譚榮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江門5291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選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采取溶栓治療,觀察組采取冠脈介入治療;對比兩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根據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情況,綜合評價臨床療效,并作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為90.70%、平均癥狀緩解時間為(3.16±3.02)h、平均住院時間為(12.0± 2.65)d,對照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為62.79%、平均癥狀緩解時間為(9.24±2.65)h、平均住院時間為(18.9±5.14)d;兩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為32.56%,其中出血2例、心力衰竭5例、再梗死4例、死亡3例;對照組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為39.53%,其中出血3例、心力衰竭5例、再梗死5例、死亡4例;兩組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顯著,血管再灌注成功率高,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短,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溶栓治療相當,可作為該病的理想急診治療方法之一。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 冠脈介入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動脈粥樣硬化急性期,冠狀動脈血栓性閉塞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壞死[1]。長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癥血管順應性下降,發生管腔狹窄及血管內壁斑塊脫落性血栓風險較大;在多種誘因作用下,易導致血小板破裂,引起血栓阻塞心肌供血動脈,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易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絞痛等癥狀,患者預后較差。此外,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兇猛,發展迅速,需及時采取急診治療,提高療效,減少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治療的8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4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45.1~68.4歲、平均年齡(62.4±4.7)歲;心血管病程1.5~12.6年、平均病程(7.8±3.5)年;根據NYHA的心功能分級,III級28例、IV級15例;觀察組4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45.3~67.9歲、平均年齡(63.5±4.8)歲;心血管病程1.4~12.2年、平均病程(7.6±3.2)年;根據NYHA的心功能分級,III級27例、IV級16例;本研究項目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在急診治療上,對照組采取溶栓治療,以尿激酶作為溶栓治療藥物,按(1.5-2.0)×104/kg計算尿激酶的使用劑量,以100~200萬單位尿激酶+10mL生理鹽水,充分溶解后,靜脈注射30min;觀察組采取冠脈介入治療,通過穿刺右股動脈,放置動脈鞘管,并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行冠脈造影檢查,進一步明確冠脈病變性質,根據冠脈造影檢查結果,將指引導管置入冠脈主干口,在確保支撐效果的基礎上,將導絲沿著導管送達血管遠端,進一步送入適當直徑的球囊,對血管進行預擴張,評估準備的支架能否通過血管遠端,在預擴張效果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可置入金屬支架,并追加低分子肝素治療,100U/kg體重;術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他汀類降脂藥、硝酸甘油等對癥治療。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根據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出血、心力衰竭、再梗死、死亡,綜合評價臨床療效,并作對比分析[2]。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療效觀察指標對比:觀察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為90.70%、平均癥狀緩解時間為(3.16±3.02)h、平均住院時間為(12.0±2.65)d,對照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為62.79%、平均癥狀緩解時間為(9.24±2.65)h、平均住院時間為(18.9±5.14)d;兩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兩組療效指標對比
2.2兩組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為32.56%,其中出血2例、心力衰竭5例、再梗死4例、死亡3例;對照組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為39.53%,其中出血3例、心力衰竭5例、再梗死5例、死亡4例;兩組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2。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治療原則為早期開通梗血血管,恢復前向血流,縮小心肌梗死面積[3]。在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方法以溶栓治療為主;近年來,冠脈介入治療廣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治療,安全性較高,療效得到廣泛認可。溶栓藥作為纖溶酶原激活劑,可溶解血栓中纖維蛋白,達到溶解血栓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對照組采取溶栓治療,以尿激酶作為溶栓治療藥物;尿激酶可直接作用于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可降解纖維蛋白凝塊、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從而達到溶栓的效果。結果可知,通過溶栓治療,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為62.79%,與國內外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由于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有限,存在出血的風險,部分患者存在溶栓治療的禁忌癥。申方群[4]研究認為,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療效影響因素多。對此,尋找更有效的再灌注治療手段,對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療效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本研究可知,觀察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為 90.70%,顯著大于對照組的62.79%;提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顯著,血管再灌注成功率高。
通過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可直接提供血流灌注,對于縮小心肌梗死面積,促進心肌收縮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冠脈介入治療將導管置入病變血管,并對病變血管起到支撐作用,可防止血管壁塌陷,保持血管腔的完整,促進血流通暢。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進一步提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顯著,血管再灌注成功率高,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短。對比溶栓治療,冠脈介入治療可及時了解冠脈的確切病變,為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血管再灌注成功率高,出血并發癥少,具有溶栓治療禁忌癥的患者也能恢復血流灌注[5]。過去認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較高,發生出血、心力衰竭、再梗死、死亡等急性期心臟事件的風險較高。吳愛華[6]研究認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高,可協同降低手術的風險,減少各種并發癥。通過本研究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以出血、心力衰竭、再梗死、死亡為主;提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較高,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溶栓治療相當。
綜上所述,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顯著,血管再灌注成功率高,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短,急性期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溶栓治療相當,可作為該病的理想急診治療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謝文超.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12):81-82.
[2]黃英茹,化璐璐,張亞娣,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效果觀察 [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14(20):140-141.
[3]高云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3):17-18.
[4]申方群.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溶栓治療臨床效果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1):79-81.
[5]張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救治[J].中外醫療,2012,31(4):105.
[6]吳愛華.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6):140-141.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7-0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