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海 本報記者 夏穎 ●蘆笛 金惠真



美國知名游戲開發企業暴雪公司近日新推出的射擊類網游《守望先鋒》,在歐美和亞洲地區受到熱烈追捧。然而,來自中國的不少玩家對游戲中的中國人角色——氣象學家小美的形象提出異議,認為這一形象有“丑化中國人”之嫌。另有一些國內網民則認為,融入現代氣息的小美形象頗具新意,中國人應當拿出更多文化自信來對待此事。
女科學家“小美”引爭議
在《守望先鋒》的情節設置中,大部分英雄人物是從世界各國集結到一起的。每位英雄代表了本國一定的文化特色,比如美國的麥克雷是典型的牛仔造型,瑞士的天使則象征著該國的慈善事業。在一群酷帥角色中,中國的小美算不上“第一眼美女”:嬰兒肥的面龐上架著一副黑邊粗框眼鏡,考察南極的氣象學家身份讓她的身上裹著一層厚厚的棉服,身后還背有碩大的彈藥箱。比起日本半機械半人的“忍者源氏”和韓國萌妹、前電競冠軍宋哈娜,同是東亞人的中國妹子更容易讓人聯想到《魔獸世界》中的熊貓英雄。
看到小美的形象后,一些中國玩家吐槽說,“這是土圓肥”“這身行頭也能代表中國?”還有人猜測游戲設計師“對中國懷有惡意”。不過,也有很多玩家認為這一形象符合“頂尖氣象學 家”的身份,是外國主流游戲公司對中國女性形象的設計突破。“在西方人眼中,東亞男權文化嚴重,女性評價總以美丑為標準。用這樣一個高學歷女性代表日漸開放的中國人,有什么不合適?”還有人換位思考說,“在美國,這種鄰家女孩最有親和力。不能只站在中國人的喜好上來看美國人的想法”。
對于中國玩家來說,過去在西方網游中能看到中國人物已經是倍感高興的事。如今隨著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崛起,外國網游里的華人角色越來越多。這一方面是對中國玩家購買力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西方更加認可中國文化。有人笑言,對于愈發重視中國市場的暴雪公司來說,這次設計有點“弄巧成拙”的味道。而暴雪設計師阿諾德則解釋說,小美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北方的冰雕藝術,形象上突出了探索精神,有致敬中國航天科技的意味。
《守望先鋒》中的亞洲人角色也引起日韓輿論的關注。《韓國時報》評價說,中國小美胖嘟嘟的身材和敦厚的表情透著“可愛美”。韓國游戲社交網站Inven認為,游戲中的宋哈娜代表了21世紀顏值和素質兼備的韓國少女形象。很多韓國人從她身上隱約看到花滑女王金妍兒的影子,這讓玩家們倍感親切。日本《電玩通》網站近日報道說,暴雪公司為迎合更多亞洲玩家,特意在去年11月推出東亞三國的英雄角色。在日本網民看來,游戲中的日本“忍者源氏”偏重傳統武士道色彩,顯得中規中矩,而中韓英雄更具有現代感,較兩國角色的固有風格有所變化。還有日本玩家稱“小美是萌系科學家”,“為什么韓國和中國的角色都是可愛的女孩子,而日本角色卻是大叔呢?”
從旗袍打女到“帝都”指路牌
網游營銷專業人士、伽馬傳媒總經理滕華28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在近些年的國外網游中,《魔獸世界:熊貓人之謎》是將中國風元素做得較為成功的案例之一。當然,也的確存在故意丑化中國的網游產品,如美國藝電發行的《戰地4》就含有編造中國侵略的情節,最終遭到中國玩家的抵制。
究竟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合適代言中國?事實上,由于中國文化影響力的輸出進展較慢,直到近些年,外國文化產品中的中國形象幾乎停留在太極、旗袍、熊貓等具有年代感的符號上。受到日本游戲廠商嘉富康、南夢宮、Tecmo的影響,西方網游里的中國女性往往是高衩旗袍外加包子頭發髻,無論是《街霸》中的春麗、《鐵拳》中的凌小雨,或是《死或生》中的雷芳都是如此。連《生化危機》中的艾達·王也穿著高衩旗袍,很難跳出同質化框架。暴雪公司此前在魔獸游戲中設計的強大熊貓人風靡全球,這次《守望先鋒》中的小美透出熊貓人的影子也就不難理解。
日本《東洋財經》網站評論說,盡管中國已經步入現代化進程,但世界對這個古老國家的印象似乎依然停留在唐人街餐廳招攬顧客的美女,以及武術巨星李小龍和他的雙截棍身上。日本動漫中的中國元素基本是“ 三大樣”,即歷史(特別是三國時期的歷史)、美食和功夫。網游營銷專業人士滕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相比韓流,中國當代文化顯得“ 輸出不力”,流行音樂、小說、電影等遠未形成獨立的“性格”,這就容易導致中國元素的標簽化。
不過滕華表示,隨著中國人走向世界,原先與古典文化捆綁在一起的“ 中國臉譜” 在悄悄發生變化。不少游戲里面展現出中國新時代的特征,比如把現代化大都市的場景加入其中。美國開發的網游《火瀑》里,甚至出現寫有“帝都”字樣的中文指路牌。日本《電玩通》網站說,中國的科技和經濟力量也開始被寫進故事腳本當中。在將世界各國擬人化的日本漫畫《黑塔利亞》里,中國人的形象被設定為謙虛能干,有商業頭腦,擅長廚藝而又口味挑剔,在世界各地都有別墅和家人。
如何借網游輸出文化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守望先鋒》在日本的火暴激發了日本游戲界的反思。該國游戲評論人士稱,在過去,日本游戲企業以創意性和對文化主題的深度挖掘著稱,但現在由于人才流失,企業的原創能力也在下降。日本瑞穗銀行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原本如日中天的日本游戲業陷入萎縮的惡性循環”。外界對日本游戲中的文化內涵有些“難以理解”,這反映出民族性和國際化趨勢之間的落差。對于日本而言,如何將自身文化精髓和國際接軌成為一個難題。
同樣面臨這一難題的中國游戲公司正在摸索出路。滕華對記者說,目前已有中國游戲公司原創的網游在國際上受到歡迎。比如,“完美世界”設計的人物雖然借鑒了歐美及日本風格,但眉眼間透出謙虛平和,畫風里的水墨味道很濃。滕華表示,與電視劇不同,視頻游戲更容易被外國受眾接受。國內某些新游戲已在韓國流行開來,下一步就是進入美國市場。此外,中國政府近些年在補貼創意藝術企業上也投入巨資。視頻游戲未來有潛力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文化出口產品。▲
環球時報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