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佳迪
2016年7月,伯納德·麥道夫已經在北加州的一座聯邦監獄服刑滿7年了,但這只是他牢獄生涯的微小片段。這位美國有史以來最大龐氏騙局的炮制者、前納斯達克主席在設計掏空華爾街精英口袋后,被判監禁150年。
龐氏騙局的玩法說穿了就是空手套白狼,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只要不斷有“接盤俠”,就能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這種花招絕不是空前絕后的,在麥道夫騙光這些頂級投資人180億美元以前已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而如今又在國內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衍生出種種“變形記”。
比如去年9月,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網上銷售的理財產品“日金寶”就“完美”復制了這種騙術,高達430億元資金正中圈套。它在封閉的有色金屬市場內拆東墻補西墻,前期不斷引入流動性推高商品價格,后續投資資金難以為繼時便即刻崩盤。20余萬投資人和300多家機構像當年華爾街的那些富豪俱樂部成員一樣深陷泥淖。
e租寶的騙術也大同小異。當運營成本總是大于平臺收益,e租寶也選擇了劍走偏鋒:為了繼續忽悠新資金投入來填補前期造成的天量巨坑,竟然虛構了九成以上的融資標的,超過90萬投資人接到最后一棒,才發現自己只是驚天騙局里可憐的炮灰。
根據2015 年7 月18 日中國人民銀行等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態包括了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等。
這些新興金融業態在帶來行業創新轉型和服務便利升級的同時,也因其蓬勃和新鮮感成為騙子挖苦人性的陣地。輕易相信投資收益神話的人注定要在這里失去所有。擠兌、停業、跑路、經偵介入、破產的緋聞暫時不可能停止糾纏這個年輕的名詞。
盡管來自決策層的整改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全國網貸行業半年報》依然顯示,僅P2P上半年就揪出了268家問題平臺。
不過,一旦騙術被揭穿,這些金融把戲背后的邏輯往往近乎荒誕。
本期《中國經濟周刊》就試圖剝離互聯網金融騙局的層層假象,白描出高危平臺的畫像,同時淬煉出一些防騙關鍵詞,梳理出當下流行的幾大騙術,幫助投資人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