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從已經被披露的各種問題互金平臺性質看,有不少涉及濃重的“金融傳銷”意味,大大集團正是去年被曝光的一宗傳銷式金融騙局。
據記者了解,其擁有的“天文數字”般的員工都是傳銷鏈條上的環節,每個試用期員工必須購買5000元以上的一年期“大大寶”,想要轉正的員工則必須再購買5萬元“大大寶”,所以不斷由員工發展“下線”,內部集資的體量就相當驚人。
還有一個被銀監會四度發文警示風險的外來互金平臺“MMM互助金融社區”也是傳銷典型。其實早在1994年2月,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就創辦了MMM,注冊資金僅為10萬盧布(當時約合1000美元),因為利用傳銷的金字塔式投資返還方案吸引投資,后以詐騙入罪,刑滿釋放后卻重操舊業并傳入中國。平臺宣稱其線上產品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短時間內就俘獲了大批投資人,僅兩個吸金賬戶就累計非法集資3.23億元。
而MMM并沒有任何實際產品,不對接任何產業,不產生任何現金流,僅通過設立推薦獎、管理獎的方式發展下線,拉親朋好友入伙。這個暗箱般運作的平臺此前已經多次崩盤凍結,由于在國內沒有注冊實體,服務器安置在國外,公安機關甚至無從介入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高返利游戲也成為非法集資的套路之一。一些問題平臺通常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使出眼花繚亂的返利花招,利用循環消費、消費返還、網絡加盟和消費增值等名目眾多的“馬甲”和復雜的返利算法來迷惑投資人,本質都是給出超乎尋常的返利比例。
比如“美國華爾街全球私募基金網”就曾以高額返利煽動投資人發展其他人入會加盟,介紹費高達投資總額的10%~12%。而高額返利也是中晉吸引投資人的把戲,據悉,中晉合伙人計劃曾打出“5萬起投,新開戶送5000元老鳳祥黃金,產品時間兩個月”的宣傳,相當于返利10%,此外,客服還私下與客戶約定賬面外“兩到三分”的額外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