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特別值得引起關注的平臺疑點是“秒標”現象。依然是在“重災區”P2P 網貸平臺上,《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為了招攬人氣,有時會發放高收益、超短期限的秒標,具體的行騙方法就是通過網站虛構一筆借款,由投資者競標并打款,網站在滿標后很快連本帶息還款。
這種方式將虛增交易量和虛降壞賬風險,誤導投資人,并且在短期內吸收大量資金,卻不進行凍結,存在金融詐騙的風險。由于秒標的標的不產生實際價值,極易被用來堆砌龐氏騙局。
2014年6月27日上午,剛剛成立的新平臺恒金貸正式上線,下午老板就已失聯,刷新了網貸跑路的雷人歷史。平臺上午發布的秒標標的總金額為20萬元,年利率為8.8%,最低投資額為50元,因條件優惠,不少投資人試水“打新”,誰也想不到下午公司官網就全面癱瘓,任何渠道都無法聯系客服。
因為根本不可能產生真實的價值和效益,所以秒標現象風險大增。更早些時候的“淘金貸”也曾在注冊日推出秒標活動吸引投資人。然而幾天后,淘金貸網站就已無法打開,案件嫌疑人終在甘肅落網。
據記者了解,秒標往往造成饑餓營銷的假象,騙子“裝修”完一個網貸平臺后,制作一套假公司證件或套用其他公司證件,再憑此注冊一個域名并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接著就給網友秒標的利誘,待投資者上鉤后將資金打入網站在第三方平臺的個人賬戶中,最后將資金提取出來直接跑路。
此外,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還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總結了多條過濾P2P平臺道德風險的經驗,比如在P2P平臺成交量的月度數據上,如果連續多個月份出現周期性波動,每個月同一天出現相同的成交量,極有可能是以新賬補舊賬的原因。
與行業動態的結合也能成為判斷依據。2015年全國房地產市場低迷,而有做房地產業務的平臺卻突然在一段時間內資金量飆升,徐紅偉判斷其可能挪用資金。
另有平臺一段時間內投資人數與交易額出現反方向的變化,徐紅偉懷疑其存在數據造假。而連續一段時間,投資人數和交易額下降過快,他則認為可能是投資人預感到風險,正在快速地撤資。
盡管甄別平臺的方法確實復雜,但互聯網金融平臺犯罪的經偵難度極大,一旦平臺坍塌,投資人極大可能血本無歸,必須充分理性地投前調查。據經偵辦案人士對記者解釋,許多問題平臺甚至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網站框架工程設計和數據管理維護,定期銷毀、清洗企業交易記錄、人員架構、信息通訊等關鍵信息,或者依托外省甚至外國的網站服務器。還有犯罪組織主要頭目身居國外,利用網絡即時通信工具指揮國內人員從事犯罪活動,或者將受害人資金轉移至境外洗錢消費,增加了偵查機關從源頭上摧毀打擊犯罪網絡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