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山
專注于IT設備后服務市場的云平臺,滿足企業端IT技術服務和IT設備服務需求。
近
日,企業級IT服務資源云平臺神州光大完成3600萬人民幣A輪融資,此輪資金由同創偉業領投,凱盈資本跟投。神州光大是一家面向IT設備后服務市場的公司,公司通過Uber接單模式滿足企業端的IT技術服務需求和IT設備服務需求。
神州光大聯合創始人兼CEO聞軍告訴創業邦(微信關注:ichuangyebang),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服務資源招募和培訓、平臺研發、市場推廣和品牌宣傳,以及運營團隊擴充。
傳統的服務商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根據賽迪公司的報告顯示,IT服務市場是整個IT市場中僅次于IT硬件的第二大細分領域,整個市場規模高達3000多億。聞軍告訴創業邦(微信關注:ichuangyebang),經過近30年的IT建設期,中國企業的IT設備采購投資已經飽和,巨量的IT存量設備進入維護期,對IT服務尤其是設備支持和維護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不少系統集成商也進入了這一領域。
隨著市場的快速擴大,IT服務也面臨著如下兩方面的問題:
在需求方,IT服務市場產生了兩極化的趨勢。一方面,大客戶數據中心端的技術復雜度和融合度越來越高,對技術服務的專業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客戶以及行業大客戶的眾多分支機構和網點對技術服務的碎片化需求越來越凸顯。
而在供給端,傳統IT運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商,普遍采用的都是“重物料+重人員”的雙重模式,即購買眾多設備,又自己雇傭大量工程師,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和運營成本壓力。
此外,傳統IT服務的交付方式在技術領域、區域覆蓋各個方面都面臨很大的挑戰,無法應對客戶日益增長的響應速度快、技術領域全等要求。
用Uber模式為企業提供工程師資源
針對以上痛點,神州光大的解決方案是利用Uber模式來重構IT服務的業務。具體的做法是在供給端建立“神行服務”資源云平臺,鏈接IT服務的各種資源,包括工程師資源、備件資源和服務工具資源。
在業務流程方面,企業通過神行服務App在平臺上提交訂單,工程師搶單并上門提供服務,企業確認服務完成,平臺向工程師支付服務報酬。但是與消費級市場不同,企業級的IT服務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極高,且是非標準化的服務。對此神州光大在如下三方面做了質量管控:
首先,在資源端提高工程師準入門檻,所有接單工程師必須通過嚴格的面試、培訓、認證、考核、試單后才能成為正式的接單工程師。
其次,是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對服務的全過程進行跟蹤記錄。
此外,平臺還提供知識庫和后臺專家遠程支持。
和傳統模式相比,神州光大Uber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能夠極大地降低企業服務的成本。企業雇傭一個平均水平的工程師,年成本超過30萬,按照每年提供的服務量折算下來,每天每人的服務成本高達5000?10000元,專家級的服務價格則更加昂貴。而神州光大平臺上的工程師服務單人每天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
第二,作為一個云平臺,神州光大平臺集聚了眾多的工程師,工程師覆蓋的技術領域和地域都遠遠超過一般的服務商。技術品類的全覆蓋,意味著企業不需要承擔數家不同的服務商之間高昂的協調成本,而地域的廣泛覆蓋意味著企業不必承擔工程師的差旅費用。
擁有3600個工程師,基本覆蓋省會城市
創業邦(微信關注:ichuangyebang)了解到,目前神行服務平臺已集聚經過認證審核的工程師超過3600人,在技術方面實現了對網絡、主機和系統以及安全技術領域的主流廠商品牌的全覆蓋,服務區域基本覆蓋了省會城市,計劃到2016年底平臺上的認證工程師達到6000人規模,基本實現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主要服務城市的全覆蓋。
在商業模式方面,工程師服務模式本身就會給平臺帶來利潤,同時平臺還提供硬件租賃等服務,也能創造一定的利潤,未來神州光大在沉淀一定的資源后也將朝大數據方向發展。
神州光大的創始團隊成員平均擁有超過20年的行業經驗,具備深厚的行業人脈和資源,而且都有過成功的創業經驗和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