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一、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每個朝代的更替,每種社會形態的更替,都是一種進步的表現。歷史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新舊更替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新的、進步的事物代替舊的、落后的事物,也是歷史發展的鐵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發展的、進步的、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讓學生將目光放在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上,形成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我國古代的發展史上,曾經有許多的英雄人物、志士豪杰涌現,他們有的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信念,充滿了英雄氣概,如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時,他的愛國情操可以讓學生為之沉迷。有的具有崇高的理想,救人民于危難之中,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經過了含辛茹苦的十三年,終于治水成功,他們的責任感也會讓學生為之觸動。還有堅韌不拔,周游諸國的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他的勇敢與堅強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再如“聞雞起舞”的祖逖,他的勤奮、好學也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這些傳統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歷史沉淀,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教師要將其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利用先人的事件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向先人學習,領會他們的高尚品格,并時刻牢記這些英雄故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對挫折不氣餒、不放棄,勇于挑起社會的重擔,做一個有理想道德的人。
二、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生活資源的作用
歷史是生活的積淀,若干個生活的節點構成了歷史的發展長軸。許多歷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或是在他們的生活中能夠找到相關的影子。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避免空洞說教,要竭力尋找生活中的著力點,將生活資源的作用發揮出來。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教學中,學生沒有經歷這一時代,對文革產生的背景、造成的危害缺乏直觀了解,但是學生的爺爺奶奶這一輩人卻是十年文革的經歷者,甚至是受害者,從他們的生活經歷中可以提取出許多文革十年的點滴碎片,讓學生提高對這一場浩劫的直觀感知印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向自己爺爺奶奶、外婆外公了解他們所經歷的文革,從文革期間的生活條件、社會形勢,乃至國家發展等各個方面尋找這一場浩劫留下的印記,也能親身收獲許多有關文革的鮮活訊息。結合接下來的教材分析,師生對這一場十年浩劫的了解將會更加全面,分析更加透徹,較好地實現了學習目標。生活資源的利用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再比如《改革開放》這一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教學相關的資源,重點引導學生從自己家庭著手,回顧五年前、十年前與現在的條件發生的變化,從家庭居住條件、家用電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以及日常的飲食結構等諸多方面了解生活所發生的變化,從這樣的顯著變化中直觀感受到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家庭生活條件在快速提高,對改革開放的成果具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從家庭生活這一微觀角度前后對比變化,側面驗證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樣的生活資源有力提升了教學成效。對學生而言,生活資源具有加深理解作用,起到了促進鞏固與提升教學成效的目的。
三、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對初中歷史教學起到了將抽象的歷史資料和文獻具現化的作用,由于情境教學生動的教學方法,使得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很大的應用優勢。
1.還原歷史場景,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
人們對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觸覺觸碰到的東西往往有更牢固的極易,通過情境教學法,我們可以對歷史時間發生的情境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從而將抽象的歷史時間還原成能夠被學生理解的具象化故事。這種模式不僅能夠避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對歷史事件“看不明白、搞不清楚”的現象,還能讓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環境、發生、后果有直觀的判斷,從而方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
2.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的場景還原,一般是以老師和同學對歷史場景的還原布置和角色扮演實現的,這種能讓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模式趣味性極高。學生在情境教學中不僅能夠扮演歐洲中世紀的公主,還能扮演中國古代的俠客。通過老師和學生對場景的布置和對歷史時間的角色扮演,能夠大大增加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枯燥抽象的歷史教學被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情境當中,即適合初中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將知識和思考貫穿到情境教學表演當中,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熱情。
3.參與性強,引導學生思考歷史
由于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的需要,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必須自己對角色進行分析定位,這種分析定位正是建立在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現實社會的理解基礎上的。這種將對歷史的理解和思考任務交給學生自己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主性。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們不但會對課本上的知識仔細揣摩,還會有針對性的對課外的史料進行對比分析,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在潛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教學任務。
4.創建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情境教學不僅能實現教學任務,通過讓學生自己布置場景、準備道具、揣摩角色、設計對話,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正是教育體制改革對歷史教學的要求。
四、結語
歷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是傳承和紀錄我國歷史的載體,教學內容極其廣泛,因此,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豐富教學技巧和方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