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武昌理工學院圖書館, 湖北 武漢 430223)
?
現代智慧圖書館的構建研究
陳文娟
(武昌理工學院圖書館, 湖北 武漢 430223)
摘要:指出了進入21世紀,人類逐步地解放了生產力,圖書館這樣一個傳統設施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進行一系列的改變,智慧圖書館則是傳統圖書館轉型的最好的方向之一。從智慧圖書館的特性出發,結合智慧圖書館所搭建的前沿技術,充分闡述了智慧圖書館在使用時所具有的優越性。對智慧圖書館的構建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復合圖書館服務;信息技術
1引言
美國著名的商業公司Firaxis Games制作的《文明》游戲系列充分地體現了設計者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在這個模擬現實世界的游戲當中,最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這個游戲對于科技的定義,甚至科技勝利在游戲當中是一個單獨存在的獲勝方式。《文明》系列對于科技對于社會文明的發展定義主要是從加大生產力和減少勞動力兩個方面去進行詮釋的。同時對于本文所研究的智慧圖書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雖然《文明》系列的游戲背后所體現的價值觀和社會觀非常值得研究。對于傳統的圖書館來說,在各方面能夠滿足消費者和使用者的需求的,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對智慧圖書館進行深入研究呢,智慧圖書館的價值又體現在哪里呢?傳統的圖書館雖然能夠滿足消費者和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在效率和智能方面卻完全跟不上現在的科技水平。智慧圖書館在功能上面和傳統圖書館類似,但是其結合了新時期的先進科技,體現了現代科技增強生產力,解放勞動力的優越性。智慧圖書館相比于傳統圖書館有著互聯性、高效性、便利性的三大特點,可以說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是新科技結合傳統項目的具體表現。一些學者如王世偉[1]、陳嘉懿[2]、劉麗斌[3]、李燕波[4]、 李顯志[5]等人都對智慧圖書館的產生背景做過比較詳細的論述,大都指出了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進化的一個好方向。
2智慧圖書館的特點
2.1互聯性
智慧圖書館的互聯性其中最大的一個具有特色的表征就是能夠全面感知。所謂的全面感知就是能夠有效率的將眾多的零碎的信息聯系在一起,讓這些信息在被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提出,并且在管理的過程當中還能夠對于類似的信息進行有規律且科學的分類。而這樣的技術手段在傳統的圖書館當中往往難以實現,即便是能夠實現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讓圖書館的全面感知很容易就得到實現。智慧圖書館所使用的技術是現在科技的前沿技術之一,這樣的技術被稱為云技術,智慧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構想的提出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解決方案,為實現基于圖書館的全方面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了一種應用環境[6]。這樣的技術不僅僅是幫助了圖書館整理自身的技術,對于社會的一系列信息的整理也有著巨大的幫助。 2012 年5月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期間,上海圖書館與盛大文學合作,網絡文學在公共圖書館 “ 登堂入室 ”,面向廣大讀者開展了數字網絡閱讀服務[7]。
2.2高效性
智慧圖書館的高效性用一個具體的例子描述的話,如 2011 年 12 月,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與美國國家儀器公司 NI 合作,針對傳統中央空調忽冷忽熱的現象,發動大學生共同設計國內首個高校圖書館室內“環境監測與節能系統”,通過智慧圖書館的先進技術能夠對圖書館的溫度進行實時調控[8]。在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智慧圖書館能夠發生的事件進行快速正確地反映,這樣的一個特點將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從復雜繁瑣工作解脫出來,不僅僅大大地增加了圖書館的管理效率,還節省了生產力,是高效性的最好體現。智慧圖書館的建立能夠極大的提高圖書館日常運作的效率,解放被繁瑣工作所束縛的普通勞動力。技術帶給人類社會最為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將人類的工作變得越來越簡單,同時讓人類的生產活動變的越來越高效。可以說,智慧圖書館的高效性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2.3便利性
智慧圖書館的便利性則和人民的生活更加的緊密。 據 2012 年 5 月召開的 2012 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透露的信息,截至 2012 年 3 月底,我國電話使用人數達到了 13.03 億戶,其中移動客戶端數達到了10.19億戶。寬帶用戶達到了 1.58 億戶,互聯網網民規模超過 5.2 億人。移動互聯網已深入到包括圖書館服務在內的電子商務、媒體傳播、信息服務、生活娛樂等幾乎所有社會生活領域[9]。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已經越來越習慣和接受通過網絡來進行閱讀和接受相關的信息,如果圖書館還是固守著傳統,只是提供實體書籍的話有悖于時代的發展,也不利于圖書館自身的發展。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都是屬于新的移動終端,對于書籍本身來說不管是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只要書籍里的信息能夠傳達給讀者,就能夠起到書籍本質上的意義,所以新型的智慧圖書館在移動終端方面也需要進行更大地投入。智慧圖書館通過自己本身強大的信息技術,能夠構建出一個開放性的數字圖書館,讓廣大的圖書館客戶在借閱圖書的時候不需要一定要去圖書館,足不出戶地用一個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就能夠看自己想看的書籍,查閱自己想要的資料,可以說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借閱圖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著較為重要的積極意義。
3智慧圖書館的構建
3.1智慧圖書館構建的現狀
智慧圖書館的構建現在還是處于一個摸索的階段。實際上對于智慧圖書館構建的問題和工業革命是較類似的,都是由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地增強了生產力。不同的是工業革命是增加了工業生產的生產力,解放了勞動工人, 讓消費者享受到了充足的工業產品。而智慧圖書館的構建,則是提高了圖書館的效率的功能,解放了圖書館的管理者和工作者,讓讀者享受到了效率更高、功能更多的圖書館服務。所以,智慧圖書館構建的核心是技術層面的進步,需要開發出以前不具有的技術,或者是挖掘出還沒有被得到實際運用的技術。我國在技術這方面相對于國際來說,處于一個落后的地位,在很多方面還需要提高,當務之急是要跟上國際的步伐,主動去學習一些新的科學技術。
盡管智慧圖書館的理論出現時間不長,但已經有了一些實踐探索,北大圖書館已著手建設智慧圖書館,加入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等大數據元素,整合移動技術、物聯網技術、體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文數字技術、語義檢索技術和數字挖掘等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智慧圖書館[10]。雖然我國已經有很多高校和高級別的圖書館已經引入了相關的前沿技術,但是我國在對于智慧圖書館的構建過程當中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構建智慧圖書館時不僅僅是需要升級技術,在管理和服務方面同樣需要得到升級。如果僅僅只是引入新技術,但是在管理和服務方面還是沿用傳統的方式,那么至少是不能夠最大化的利用新興技術的,智慧圖書館構建的效果也不會太好。以北大智慧圖書館構建為例,不管是在建設上還是在宣傳上都是僅僅是在強調技術上面的革新,對于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方面都很少有所提及,這不僅僅是北大智慧圖書館所出現的問題,也是我國建設智慧圖書館所出現的普遍的現象。以日本為例,在構建智慧圖書館的過程當中,日本的智慧圖書館不僅僅技術是“智慧的”,同樣管理方式也是“智慧的”,服務方式也是“智慧的”。同時日本在采用新的智慧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時同樣保留了日本傳統一些優良因素,讓日本構建的智慧圖書館在國際范圍內卓爾不群,具有鮮明的特色,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智慧圖書館文化。這樣的構建方式值得我國圖書館去學習。
3.2科學技術在智慧圖書館上的運用
如今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幾乎每一天都有著大量的新技術產生,對于智慧圖書館的構建而言,怎樣去結合這些新興的技術是非常關鍵的。2012年4月,微信推出4.0版本,英文版正式更名為 wechat。2013年7月號稱海外注冊賬戶數突破7000萬人[11]。微信作為一個通訊軟件,還能夠在智慧圖書館的構建之上起到作用,如表1所示,現代的智慧圖書館的構建當中,已經是結合了眾多的科學技術,智慧圖書館今后的發展肯定會日益完善。

表1 智慧圖書館的構建
3.3RFID技術
由于智慧圖書館的先進性和系統性,決定了光靠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是不可能完成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必須要借助技術部門的力量,如RFID技術就是一個典型可以和智慧圖書館建設相結合的新興技術。RFID的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RFID技術在運行的時候并不需要直接和書籍接觸,一定距離內也能夠正常的運作。這樣的技術在智慧圖書館的構建當中主要使用其兩個分支,一種是高頻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另一種是超高頻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不管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外市場,這兩種技術都是有著相當的受用群體,。超高頻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雖然有著比高頻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更高的識別靈敏度,但是所識別的范圍卻狹窄,而且價格也要高于高頻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但是兩者的優點往往都是圖書館所需要的,因此究竟需要怎樣的技術,需要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3.4RFID技術在智慧圖書館服務構建的作用
張芳寧、陳鷹在論及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時,引入“全媒體融合”概念,試圖在全媒體融合的視角下,以 RFID 在圖書館服務過程中應用的成功實例來拓展智慧圖書館的服務路徑。這樣的思路在實際使用中已經有了很好的實施,通過RFID技術能夠讓借書者在借書之前能夠提前進行預約,避免想要借的書圖書館已經沒有了的麻煩,這扎樣的技術也就是俗稱的預約書架。預約書架的操作過程如圖1所示,讀者在互聯網進行預約借書之后,到圖書館只需要刷有自己身份信息的磁卡,然后智慧圖書館的信息網對讀者的信息進行全方位的比對,比對成功之后智慧圖書館會告知讀者所需要的書的具體位置。新設備加快了尋找預約書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人力物力,凸顯了智慧圖書館的特點。

圖1 智能書架預約流程
3.5RFID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功能構建的作用
圖書館資產設備上可以加貼標簽,RFID能夠定位圖書館當中的所有書籍,在管理書籍過程當中只需要輸入書籍的相應的編號就能夠迅速找到它。由于標簽數據模型是通用的,這樣圖書館的書籍信息在各個使用RFID技術的圖書館都能夠使用,促進圖書館之間交流。另外,傳統圖書館所建設的紅外線感應設備也能夠和RFID技術結合起來,紅外感應能夠準確地識別出貼了標簽的書籍,能夠大大降低書籍被盜的概率。
4結語
智慧圖書館所具有的三大特性是遠遠優于傳統圖書館的,為了扎實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智慧圖書館應當著手于新興技術的應用研究,完善現代智慧圖書館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王世偉 .論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 [J]. 中國圖書館學報 , 2012(6).
[2]陳嘉懿 . 智慧圖書館的構建之道:淺談高校圖書館RFID技術應用新思路 [J]. 大學圖書館學報 , 2013(1).
[3]劉麗斌. 智慧圖書館探析 [J]. 圖書館建設 , 2013(3):46~48..
[4]李燕波 . 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中的“不智慧” [J]. 國家圖書館學刊 , 2014(1).
[5]李顯志,邵波 . 國內智慧圖書館理論研究現狀分析與對策 [J]. 圖書館雜志, 2013(8).
[6]袁援云計算技術驅動下構建數字圖書館虛擬化環境的探討[J].情報理論與探索,2010 (12).
[7]王政. 我國3G 用戶過到1. 52億[N]. 人民日報,2012 - 05 - 18( 04) .
[8]祝森生.大數據時代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幾個研究問題探討[J].圖書與情報,2014(7).
收稿日期:2016-04-27
作者簡介:陳文娟(1984—),女,助理館員,主要從事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2-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