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就是對人物、環境與景色作細膩、具體的描寫。它從小處入手細膩地描寫人物的一幅肖像、一種神態、一個動作或環境景色的一個細部。如果稱文章為大廈,那么人物、故事便是梁柱,細節就是磚瓦水泥;如果稱文章為一個人,那么人物故事就是骨骼、四肢,細節就是血肉。寫好細節能深刻揭示或烘托文章中心,刻畫人物形象,再現生活場景,增強文章的真實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樣寫好細節呢?
一、觀察要細
細,即細致觀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文學來源于生活,細節就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只有細致觀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有意識地用眼睛看、用腦子記,從大處著眼、從細微處著手,善于捕捉對象的特點,才會有所感悟,寫得有個性、有靈氣,才能細中見深,小中見大,給人以啟迪和教育。只有看得細,才能寫得細。好的細節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關鍵在于善于發現,善于捕捉。觀察越認真、越仔細,越能捕捉到那些情真意切、細致入微、打動人心的經典細節來。古往今來,偉大的作家,總是終生用心捕捉那些使靈魂顫栗的人和事,熔鑄成千古流傳的篇章。紹興街頭,咸亨酒店,魯迅潛心觀察短衣幫與長衫客,才“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靈魂”。柏林陰暗的咖啡室,喬伊斯冷峻地打量著游蕩的妓女、騙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醞釀著震驚世界的《尤利西斯》。老舍先生在《風》一文中描寫風中的人們:“他們的身上、臉上落滿了黑土,像剛從地下鉆出來;發紅的眼睛不斷流出淚來,給鼻子兩旁沖出兩條小泥溝。”“兩條小泥溝”形象地寫出了風中人們的慘象,深刻表達了作者對風的憎惡。如果沒有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怎能寫得如此入木三分?
細節來源于生活——“一個偉大的作家,總是終生捕捉那些令靈魂戰栗的人和事。”我們要想寫出好的作文,就要細心觀察和捕捉生活中的細節,讓文章更生動,更細膩,更傳神!
二、選擇要精
精,即典型,有個性。是指描寫的細節,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能夠通過個別的、細小的事物,反映一般與全貌,由現象揭示本質。細節描寫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服務的,因此要挑選那些有用的、真實的、典型的、最富表現力的細節,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確定精品,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題。優秀的作家,大都善于從生活中捕捉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并利用它來把人物塑造成血肉豐滿的形象。比如,趙樹理《套不住的手》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圓圓的指頭肚兒像用樹木做成的小耙子”,“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指甲”。這一段細節描寫既真實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征,也表現出了勞動人民那種健壯、勤勞的共性特征。又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對父親爬月臺時吃力樣子所進行的動作描寫,攀、縮、傾等動詞突出了父親雖然承受著家庭的變故和自己歇業的雙重心理負擔,但還是給予了我無私的愛,這種愛入微深沉,讀來讓每個讀者感動不已。他的成功之處在于對父親動作的細致的觀察和準確的表達。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就把春天江南的美麗景色點了出來,而且把令人陶醉的習習春風也畫活了。如果沒有作者的精心選擇、提煉,哪來這千古佳句?
三、描寫要真
真,就是真實,所謂真實,是說細節描寫必須符合當時的環境氛圍,必須能夠精確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特征。通過個別反映一般與全貌,由現象揭示本質。只有真實才可信,才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才可能產生“以微知著”的藝術魅力。故事情節可以虛構,人物形象可以整合,甚至情感也可以矯飾,但細節是不能憑空捏造的。細節不真實,人物形象就不真實,文章就缺乏感染力,缺乏生命力。怎樣才能使細節描寫真實可信呢?只有靠作家豐厚的生活積累。正如夏衍所說:“作家頭腦里積累的生活細節愈多,作家筆下表達這些生活細節愈準確,作品才能真實、生動和感人。”
魯迅的《孔乙己》開頭部分刻畫孔乙己的形象時寫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著豆,自己搖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群孩子在笑聲里走散了。”這一段細節,寥寥幾筆,把孔乙己這個人物思想和盤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構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單位,一個窮困落魄卻又虛榮
性十足的科舉制度的犧牲品的形象躍然紙上。這種簡筆勾勒的方法,就是魯迅所說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賣弄”的集中體現,雖惜墨如金,卻生動傳神。
四、表達要神
神,就是傳神。即能準確抓住事物特征,把握人物個性和精神面貌,給人以生動逼真的印象。“一滴水可映出太陽的光輝”。好的細節描寫,寥寥幾筆,就使人物栩栩如生。如果說真實是細節的生命,那么傳神則是細節的翅膀,如魯迅在《藥》中對康大叔遞給華老栓人血饅頭時的那段描寫:“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就轉身去了,嘴里哼著說……”這是一個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作者通過一系列準確的動詞(搶、扯、裹、塞、抓、捏)極其深刻地顯示了康大叔這個人物兇殘、貪婪的本性。這些傳神的動詞把一個劊子手的形象凸現得如此圓滿,給人一種如在眼前的感覺。如此傳神的細節描寫在巴爾扎克《守財奴》里也可以見到。
我們在平日的學習、生活里,就要多留心、多留意,觀察、思考、揣摩:什么是細節,用何種細節表現典型的性格、心理。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只有習慣,才能自然,才能將細節刻畫運用的天衣無縫,文章也會自然、生動。細節是華美樂章的一個音符,細節是宏篇巨制的一個單詞,細節是萬頃波濤中的一朵浪花,細節是萬仞高山上的一個石子。捕捉細節、運用細節,讓這一把金鑰匙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發出熠熠光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胡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