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冬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婦產科,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
空腹血糖聯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孕期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效果
劉曉冬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婦產科,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0
[摘要]目的該文旨在研究空腹血糖(FPG)聯合糖化血紅蛋白(HbAlc)檢測在孕期糖尿病(GDM)篩查中的應用價值情況。方法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間于該院產科進行產檢的孕婦進行HbAlc檢測及口服葡萄糖耐量檢查(OGTT),檢測出120例GDM,設定為GDM組;另選取120例血糖值正常的孕婦設定為對照組。測定并比較兩組FPG、HbAlc、OGTT陽性率情況。結果FPG、HbAlc、OGTT對應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07、0.821、0.839;HbAlc值GDM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GDM靈敏度為76.1%、特異度為79.1%;患者單獨運用HbAlc或聯合FPG相對于OGTT診斷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HbAlc聯合FPG在GDM的診斷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孕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同時也是2型糖尿病的一種后備狀態。據現有臨床資料結果顯示,約1%~4%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出現糖尿病,多發生于妊娠的中晚期,且于肥胖和高齡產婦中多見[1]。妊娠糖尿病患者發生早產、低體重兒、難產、巨大兒、先天畸形等的幾率明顯高于無糖尿病的孕婦的胎兒。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內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同血液中游離的葡萄糖相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對于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可以盡可能的減少其他因素帶來的干擾。目前臨床最常用FPG及OGTT進行診斷GDM。該研究主要通過HbAlc聯合FPG用于GDM的診斷中,取得了較好的觀察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間于該院產科進行產檢的22~26周孕婦進行HbAlc檢測及口服葡萄糖耐量檢查(OGTT),檢測出120例GDM,設定為GDM組,年齡分布在22~39周歲之間,平均年齡(30.79±7.36)周歲;另選取120例22~26周血糖值正常的孕婦設定為對照組,年齡分布在24~40周歲之間,平均年齡(31.03±8.34)周歲。兩組患者年齡、孕周數、BMI等一般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病情均經臨床證實,且該實驗符合醫學倫理學規定,得到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同意進行該研究。
1.2入組標準與排除標準
入組標準:患者基本生命體征平穩,能夠理解普通話并能自由表達,符合各組患者診斷標準,營養狀況良好,無典型惡病質,無伴發其他重大疾病,且患者家屬同意入組治療者。
排除標準:不符合該實驗入組標準,患者基本生命體征波動不定,營養狀況較差,身體狀態極不穩定易發生意外者,伴發其他重大疾病及典型惡病質,患者本人及家屬不同意入組治療者。
1.3方法
入組患者于前一日晚餐后禁食禁水,次日晨起后口服75 g葡萄糖,分別于未服葡萄糖。服后1 h、2 h時抽取靜脈血。選用日本TOSOH公司出品的HLC-723 G7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以離子交換HPLC法作為檢測HbA1c的金標準;選用邁瑞Mindray BS-3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樣FPG及OGTT進行測定并記錄。
1.4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有數據均經SPSS 16.O軟件進行分析,所有計量資料都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樣本間均數對比;利用ROC曲線下面積得出HbA1c最佳診斷界點及界點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各診斷方法的吻合度運用k檢驗。記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HbAlc、FPG及OGTT對比
GDM組完整檢測OGTT為117例,對照組完整檢測OGTT為114例,其中GDM組HbAlc值及1 h、2 hOGTT血糖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FPG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FPG、HbAlc、OGTT對應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07、0.821、0.839。選取上限作為診斷界點時,HbAlc診斷有效率明顯高于FPG,而與OGTT較為接近。
表1 HbAlc、FPG、OGTT情況統計(±s)

表1 HbAlc、FPG、OGTT情況統計(±s)
?
2.2最適HbAlc診斷界點及k值比較
分析HbAlc的最大約登指數為0.579,在此指數下相關的診斷界點為5.30%,表明此時診斷靈敏度及特異度為最高,靈敏度76.1%,特異度79.1%。在HbAlc取診斷界點為5.30%時,采取k系數進行分析,HbAlc聯合FPG相對于單純使用HbAlc診斷(k=0.713,P<0.01)吻合度具有統計學意義;HbAlc同OGTT分別診斷的情況下(k=0.609,P<0.01)吻合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診斷結果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機體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進入紅細胞的葡萄糖與HbA的β鏈N末端的纈氨酸殘基結合,首先會生成不穩定的Schiff堿,之后會解離變為HbAlc,而紅細胞內不存在分解醛酮的酶,故該過程為不可逆、連續緩慢的非酶促反應[2]。由此可知,HbAlc的濃度只與紅細胞壽命以及機體血糖濃度存在關聯,與運動、食物或葡萄糖波動等并無明顯關聯,可將過去8~12周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進行反應。妊娠期婦女紅細胞周轉速度增快,壽命減少,FPG降低,使得糖化時間大幅度縮短,導致患者HbAlc濃度呈生理性下降[3]。
20世紀70年代后期,HbAlc成功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檢查中,并逐漸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成為臨床評價、篩選、診斷糖尿病的有效指標。近年來隨著GDM受到關注的程度不斷增加,國內外逐漸推廣HbAlc對GDM進行篩查[4]。結合HbAlc的代謝特點,一方面彌補了FPG對血糖反應的局限,同時也排除了OGTT檢測干擾因素,此外,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穩定、變異率低及可重復性高等諸多優點,有學者研究指出[5],HbAlc變異率波動穩定在1.5%~2.0%之間,與FPG變異率相比明顯較低。故,HbAlc更容易應用于孕婦的檢查當中。
2009年ADA年會上,國際專家組報告表明[6],以HbAlc>6.5%作為糖尿病診斷的標準,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及靈敏度。但作為GDM的篩查,HbAlc診斷界點尚未達成統一。有學者認為[7],HbAlc為5.8%時診斷的靈敏度(86%)及特異度(92%)總和最高。但同時其他學者研究表明,以4.9%作為診斷界點時,診斷結果特異度、靈敏度及效率為最佳水平[8]。該次研究中GDM 組HbA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應用HbAlc診斷GDM的ROC曲線下面積為 XX,取約登最大指數0.579,所對應的診斷界點為 5.30%,獲得靈敏度76.1%、特異度79.1%均明顯較高。由此可見,該次研究中所得結果與以往多數文獻報道存在一定差異,同時,該次研究中 HbAlc診斷的特異度及靈敏度均<80%,究其原因,可能與測定方法的標準化及選取的診斷界點不同存在關聯。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HbAlc聯合FPG在GDM的診斷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蔡慧華,何援利,王雪峰,等.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在妊娠期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2014,30(3):205 -207.
[2]劉雙燕,張靜媛,張亞軍,等.妊娠早期糖化血紅蛋白聯合體重指數篩查妊娠期糖尿病的意義[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1,19(5):73-75.
[3]呼巧玲,楊鵬飛.糖化血紅蛋白在篩查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損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9):4737 -4739.
[4]閆穎,張傳寶,張江濤,等.3種相同原理的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檢測結果的初步對比[J].檢驗醫學,2012,27(7):575 -578.
[5]費維倫,梁春陽.3種血清葡萄糖測定方法的比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0):2573-2574.
[6]費月平.妊娠糖尿病孕婦靜脈血與新生兒臍帶血中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11):8-10.
[7]張芳芳.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應用[J].北方醫學,2012,9(10):51.
[8]聶小蓮.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異常與糖化血紅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6):2908-2909.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62(2016)06(a)-0078-02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1.078
收稿日期:(2016-02-29)
[作者簡介]劉曉冬(1981-),女,黑龍江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產臨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