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平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一政治教育應對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以及課程內容對情感教育深化的要求,提出了遵循情感共鳴原理為基礎理念構建初一政治課堂的教學方向。情感共鳴原理更多地關注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并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以及生活態(tài)度,根據(jù)這樣的教育理念,初一政治教育可以真正實現(xiàn)自身的課堂價值。從情感共鳴角度出發(fā),淺談其必要性以及實踐方法。
關鍵詞:初一政治;情感共鳴原理;專業(yè)素養(yǎng)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政治課堂缺乏積極性,政治課堂的情感教育部分也無法真正融入學生的思想實踐過程。情感共鳴理念就是基于課堂上共同的情感交流,實現(xiàn)教材與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默契聯(lián)系,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政治課堂的興趣,加強課堂互動性,構造真誠平等和諧的課堂交流氛圍,實現(xiàn)師生之間共同的心理指向和教學追求,以情感為線索展開課堂以形成共同的價值探究與認知經驗。教師應當實現(xiàn)教材與課堂的充分連接,利用情感因素串接知識理念以及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完善情感理念。
一、情感共鳴原理的概念與必要性
情感共鳴理念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利用情感表達引導課堂。教材的表達往往只是停留在課本上,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方式生動再現(xiàn)教材內容,并盡力與實際生活內容相連接,簡單的照本宣科只會讓學生失去聽課的興趣。而這種理論與實際、教師與學生之間最好的連接方式就是情感的表達,教師通過情感的表達,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受到情緒的感染,真正地投入課堂,學生聽課的欲望被激發(fā)之后,課堂氛圍就會由沉悶走向愉悅。針對政治教育以及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教師考慮到政治課堂與其他科目的不同,即不僅要進行理論教育,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論教育深化思想教育。政治學科學習的最大目的在于完善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教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得他們在為人處事以及思想信念等方面有良好的提升。可以說,政治教育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初一的學生剛剛進入青春期,反叛心理容易被激發(fā)。在青春期,學生將會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陌生的世界,不同于小學階段的自由與天真,初中階段他們將逐漸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以排解的事情激發(fā)郁悶的內心情緒,如果不通過思想教育撫平學生的不安與反叛情緒,對于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十分不利的。針對學生的成長階段特點,政治思想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又再一次被凸顯出來。如果教師一味采取強灌雞湯、不停說教的思想教育方式,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厭煩心理,只有通過情感的疏導,教師充分發(fā)揮人格魅力,對學生表達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并通過專業(yè)的疏導和教育讓學生產生信賴,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質量,而且也真正地遵循了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出發(fā)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以及課堂的意義。
二、提升內在專業(yè)素養(yǎng)
政治老師作為學生思想教育以及知識的引導者和教育者,對學生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如果想要通過情感共鳴的教育理念進行課堂教育,其自身的標榜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好學生的思想模范,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尊敬的心理,愿意與老師開展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并在課堂上產生情感共鳴。提升教師內在素養(yǎng)是開展情感共鳴課堂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人格魅力,比如內在知識涵養(yǎng)、教學語言的生動簡易性、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自身的思想境界等,這些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可以無形地展露出來。
因此,首先,教師應當在知識涵養(yǎng)方面不斷充實自己。在教學階段中,教師不應該停滯不前,要學會不斷吸收新知識,通過閱讀以及進修不斷充實自己,為學生展現(xiàn)一個積極進取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鼓勵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教師的知識涵養(yǎng)不斷提升的時候,學生對教師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敬佩的心理,在潛意識就會相信老師所說的內容;其次,教師要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更深入的鉆研,在教學中不斷吸收專業(yè)知識的新理念和新知識,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扎實教學知識,為學生深入淺出地開展課堂知識的掌握,只有在教師自身對知識深入掌握的基礎上,才能更生動地教育學生;最后,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自己與學生的友好師生關系,注重自己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教師要關心學生、信任學生,與學生構建起友好、和諧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尊敬信任的心理,更愿意與教師開展情感交流,真正地共同努力去構建一個情感課堂。
三、激發(fā)教材與學生的共鳴點
教材是理論與課堂內容的重要連接,如何更好地運用教材是貫穿教師教學過程的重點,如果想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引起情感的共鳴,教師必須嘗試找到教材與學生的共鳴點,因此教師應該完全熟悉教材對學生側重教育的是哪方面,將課堂重點梳理清楚,合理安排課時以及課堂內容的重點,并且在課堂中通過情感的交匯點引導學生抓住課堂重點內容,明確對學生情感思想內容的要求。另外,還需要老師在課前了解學生的情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各方面的現(xiàn)實狀況,這樣就能夠在教學中將學生的現(xiàn)實與教材內容相聯(lián)系,以便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在這種有側重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快地找到共同激發(fā)點,這樣的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是真正能夠有所學有所悟的,自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課堂上學生不愿意聽講的現(xiàn)狀。
四、及時了解學生心態(tài)
溝通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然而溝通在實際教學中常常被忽略。為了構建更有效的初一政治課堂,教師不僅僅需要在課堂上有好的展現(xiàn),在課后也應當多做建設性工作,溝通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通過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情感思想困境,了解學生課程內容學習現(xiàn)狀,有助于教師在課堂上展開針對性的引導和輔助。除此之外,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心態(tài)有助于構建一個平等信賴的友好師生關系,只有加強課外的互動溝通,課堂上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因此教學的各個過程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感共鳴理念在課堂上的展現(xiàn)需要教師長久的全方面的努力。
總之,初中政治課堂應當從初中生青春期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學習與他人相處的技巧和能力,完善中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對人生進行有意義的探索,培養(yǎng)對國家的熱愛情感。這樣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習、會生活,保護自己、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人,真正能夠在政治課堂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師生共同投入課堂,創(chuàng)設活躍氛圍。遵循情感共鳴原理構建的初一政治課堂相信對教與學都能有所促進。
參考文獻:
[1]劉強.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成長[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2(10).
[2]柴瑞宏.心理健康教育[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王春香.淺談情感在初一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0(18).
[4]毛劉紅.初一政治課體驗式教學淺探[J].考試周刊,2010(55).
[5]周小婷.“良好的情緒和情感是身心健康的維生素”教學實錄[J].政治課教學,2001(8).
[6]常青.初一思想品德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