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升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創新型人才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在學校中,創新改革也刻不容緩。從初中語文教師的角度出發,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教育的方式探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改進教學方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知識傳授相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傳統語文教學輕視創新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著重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能力,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而忽視對學生的引導,從而使學生養成被動的接受心理,缺乏自主的創新意識。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祖國未來的發展需要青少年的不斷進取,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具有引領作用,把單一的知識傳授過程分散成為課堂學習與思維創新的結合體,對加強學生的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1.改善教學氛圍
首先,從如今的教育方式上看,語文課堂采用“強制灌輸”的方式來傳授知識,教師與學生之間很少單獨交流,致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對此,語文教師應提倡學生自主發言、張揚個性,仔細揣摩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互相商討,培養學生的主動接受能力,開拓思維,在無形中創新。
其次,語文教師在上課時要盡量放下身段,做到與學生平起平坐,成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好朋友。在學生犯錯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與之交流,讓學生真正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當課堂學習結束后,不定期地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心理狀態。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思想上的變化起伏較大,要想真正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關心和了解學生的所做所想是教師的首要任務。
最后,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彼此尊重。很多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反應能力差,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該指責學生,而是要放慢腳步,讓行動快的學生溫習所學內容,督促能力稍差的學生集中注意力。在學校生活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特別是語文教師在情感的溝通方面更直接有效。
2.弱化權威理論
在初中階段,學生對課本、教師的崇拜感尚存,這時,語文教師要做的不是神化固定的理論,而是弱化所謂的權威知識。教師應大力支持學生提出新觀點,并在每節課拿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勇于發言,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課本的解讀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難點疑點向學生提出疑問,由學生解答,鼓勵大家尋找新的問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但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能過于吹毛求疵,對所學的一切都表示懷疑,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提升教學水平,制定沿學生思想路線走進課堂的教學方案。
3.提供創新條件
大多數青少年在初中階段喜歡嘗試不曾接觸的東西,討厭課堂與老師,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的引導,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懂得如何在課堂中插入自由討論環節,使學生從個性內部埋下創新的種子,跟隨老師的步伐,逐步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改變已有的傳統,運用多媒體傳授重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制作課件上臺演講,并贊揚其可取之處,指出其不足之處,通過這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可以實現知識和思維的雙重發展。
4.創新教材空白
語文教材在選用文章的時候大多采取留白的方式,憑學生自己的想象力來填充,語文教師可以在留白部分大做文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知識學習。在課文學習結束后,教師應積極詢問學生的見解,充分發揚他們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的能力快步提升。
5.教師不斷創新
一名學生的創新思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創新思維。隨著教育層次的逐漸提高,學校對老師的入職門檻也相應提升,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必須畢業于正規本科院校才有資格進行入職考試,因此,教師的專業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隨著文化的創新,對墨守成規不愿改革進取的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希望他們借助發展迅猛的多媒體軟件傳授給學生更新穎的知識。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短視頻或課文朗讀,去除開頭和結尾,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行學習研究,活躍思維,按自己的想法補充劇情,獨樹一幟。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非難事,它需要教師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與深造。人才的培養要以教育為基礎,語文知識素養排在首位,語文老師的教育關乎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學內容應不斷地更新、創新。對此,語文教師在知識傳授的同時要激勵學生突破固有模式,積極加入創新教學的改革中,促使學生成長為創新型國家棟梁。
參考文獻:
趙彥麗.初中語文創新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