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歡
摘要:通過分析我校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發展狀況以及我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企業、生源和師資、學校教學目標建立,我們可以探索出我校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可行性手段,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采用適合我校特色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應用型;藝術設計;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國際上稱為“合作教育”,是指學校與社會上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各種部門之間的共同合作,培養具有全面素質人才的教育模式。國內高校畢業生的人數越來越多,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產生了嚴重的沖擊,目前為止,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越來越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從近年來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分析,能夠貼近設計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藝術設計本科教育培養的趨勢,只有加強實踐性教學,進行校企合作,才能夠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藝術設計人才。
一、我校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
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并不稀缺,但是應用型的藝術設計人才是非常少的,剛畢業的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很多企業不愿意聘用這樣的學生,不愿意在培養剛進入社會的學生身上浪費時間和金錢,所以就出現了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藝術設計類專業是專業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教學總的來說呈現階梯漸進式規律,有其專業的特殊性。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踐性、應用性特點也決定了專業建設必須有校企合作作為教學支撐。通過校企合作,能促進教師、學生專業能力與行業企業對接,提高專業的社會影響力,吸引力和社會認同感。為打造特色專業奠定基礎。促進專業教學改革,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縮短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期。為藝術設計行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和企業自身發展提供實用性人才和智力支持,也能促建學校辦學特色化。建立校企資源共享平臺,包括人力資源,項目資源、設備資源、場所資源等。
結合這一現象。我校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校企雙方目標、利益和資源的有效整合,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訓練,發展同企業等部門的合作培養,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者結合,互惠共贏,著力構建一種相互滲透、整體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合作模式。
二、我校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模式
我國的高等教育存在諸多的弊病,一是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環節;二是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設施陳舊、滯后,往往停留在驗證性的層面上;三是實踐教學的方法只注重傳授而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動手能力很差。實踐證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很難適應當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在我校目前的藝術設計教學中也會出現以上眾多高等院校中所存在的問題。
1.理論講授脫離實踐項目,完全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講解。更多高校注重的是單一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理論實踐教學。因此,培養的學生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導致其設計的作品缺乏創新性。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但同時更是一門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專業,創新更是藝術設計專業的重點。單一的技能技法的表現使作品缺乏深度和內涵。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形式下,要不斷加強實踐技能的提高,還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培養,使理論知識融會到實踐中去,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2.實踐教學也僅僅是簡單的頂崗實習,且更多地是學生自己尋找實習單位,難以保證實踐內容學習的真正到位,結果造成了部分畢業生畢業之后連最基本的設計實踐能力都沒達到標準。
3.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盲目的創新。在教育創新的口號下過多地重視形式上的新奇忽視了設計對象的實際狀態,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多數學生紙上談兵的多,勤懇鉆研的少。
藝術設計是一門“藝術”與“技術”并重的專業,二者相互獨立但又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在重視學生藝術修養、美學理論、審美情趣提高的同時,加強設計及廣告策劃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設計能力和熟練的設計流程,熟悉從策劃到設計表現整個流程,主動走向市場磨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大課堂”,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成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校企合作應落實到實際教學中。通過校企合作可使學生在實踐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中得到鍛煉,鞏固在校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把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生產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能盡早了解專業發展態勢,完善理論知識向生產實踐的轉變,從而盡快適應市場需求,掌握生產實踐的第一手資料,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同時,實踐教學也加強了校企合作,可使企業在學生參加生產實踐中選擇優秀的畢業生,有利于企業選拔人才,而學校則能有針對性地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符合國家對職業教育“促進就業”的要求。
三、我校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
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性教學是培養高校實踐類人才的一種有效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鍛煉師資,使教師的專業得到實戰的檢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其擇業競爭力。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實踐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廣告設計、廣告策劃、廣告制作等的高級技術人才。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決定了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視野開闊度和動手及創新能力,為此,必須為學生提供長時間、近距離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的教育方式充分運用學校和社會兩種教育資源、兩種教育環境,學校和企業全方位、多層次緊密合作,共同成為教育的主體,共享教育的權利,共同承擔人才培養的義務和責任,以實現培養實踐類人才的目標。因此,我校藝術設計專業與武漢市瑞美廣告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將進一步提高我校本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通過引進企業進駐學校,有利于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有機結合,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服務社互相融合,參與各類項目的設計,有利于形成藝術設計服務于社會的“產學融合,雙線遞進”的社會服務模式。通過引進企業進駐學校完成橫向課題或共同申報省市級縱向課題;通過定期聯合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校方提供合作企業入住場所, 校方在自身涉及的業務上優先扶持合作單位。通過這一系列的方案,有助于校企雙方良性發展,共同進步。
四、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既要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的積淀的專業。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的作品符合新時代消費者的需求。以校企合作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對學校的發展以及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企業由于具有市場性,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學校也應該對駐校企業加強管理,積極引導,通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之更好地為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起到積極作用。總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在教中學,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學校在與企業的合作中發展,企業在與學校的合作中壯大,使企業和學校雙贏的同時,使我們的教學得到良性的發展。
隨著創意產業的興起以及其對人才的新要求,就綜合類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是適應這一趨勢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不僅為培養創意產業所需人才提供了良好平臺,而且為綜合類高校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民辦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上,須始終順應創意產業發展并且依托市場需求,同時明確交叉型、復合型、具備整合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基于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校方、企業方與政府也應多方面共同努力,樹立育人的責任觀念,加強校企合作,使綜合高校藝術設計人才步入社會后能更快進入工作狀態,實現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鄧紅霞,吳曉玲,李剛.甘肅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可行性分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2,(09)
[2]劉曉明、楊如順.高職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模式選擇[J].職教論壇,2003,(14)
[3]管學理.藝術設計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研究[J].藝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