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薇
(四川師范大學 影視與傳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8)
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的探究
——以《高粱紅了》為例
姜薇
(四川師范大學 影視與傳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8)
《高粱紅了》是山東衛視創新策劃的大型系列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該節目從電視劇版權購買、劇本改編、確定演員,到建立劇組、選址開拍、攝制過程等各環節都進行了全程跟蹤拍攝,意在揭秘電視劇《紅高粱》背后的故事,不僅首開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先河,而且開辟了此類節目的一支細流,獨成氣候。本文討論了這一創新形式真人秀節目的定義,并對它的節目特點、存在的前提、產生的價值進行了探究。
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高粱紅了》
(一)與拍攝花絮的關系
《高粱紅了》包含了大量的電視劇拍攝花絮,可以說節目的雛形來源于拍攝花絮,但它并非簡單的花絮拼貼,而是被編輯成了獨立的敘事形式,已經超越了花絮的范疇。隨著當下電視劇市場受眾需求的不斷擴大,完整的電視劇幕后故事呼之欲出,從而奠定了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發展的契機,所以兩者既相聯系又相區別。區別是電視劇花絮是由一些短小、零散、無序的片段剪輯拼貼的集合;而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有了完整的主題、獨立的敘事形式和鮮明的制作風格。
(二)與電視劇宣傳片的區別
造就一部電視劇收視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外,其背后的營銷手段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正是營銷戰略中重要的一環。節目對電視劇起到的的宣傳效果毋庸置疑,但它本身并非是一系列單純的電視劇宣傳片。電視劇宣傳片一般是電視劇播出之前,制片方用來造勢、吸引受眾的短片,包含了電視劇的精彩鏡頭、關鍵劇情等,也包含主創人員的簡短訪談,大部分宣傳片中并沒有幕后故事。雖然《高粱紅了》給電視劇《紅高粱》帶來了不小的宣傳效果,但節目本身并不僅僅是為了宣傳而作。既然是一檔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最重要的還是“真人秀”,這就要求節目的整體基調是紀實的,要真實呈現電視劇拍攝過程中各主創人員幕后真實自然的狀態。當然,紀實也不是簡單化、零散化、非審美化地對拍攝過程進行無重點的堆砌,“真人秀”不是目的,而是“創造性地進行敘述”,有編排地進行“后臺窺視”,有情懷地對電視劇作品進行分析,產生感染觀眾的效果,最終集聚觀賞和娛樂價值。
(三)關于定義
目前關于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尚未有明確的定義,通過其他學者對電視劇編播模式的研究,對真人秀節目總體形式上的認識,及電視劇幕后拍攝和編排的總結,本文提出粗淺的定義以供大家探討、指正和完善。定義如下: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是拍攝主體跟隨電視劇主創人員如實記錄電視劇制作的過程,用紀實的手法進行表達,戲劇化地“揭露”主創人員的后臺行為——即戲劇化地編排幕后故事,以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達到對電視劇作品整體解構的一種以該電視劇為依托的節目。
這個定義中包含了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的三個特點,一是戲劇化地“揭露”主創人員的后臺行為;二是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三是達到對電視劇作品整體解讀。下面將進行分別說明。
(一)戲劇化地“揭露”幕后的故事
該節目以劇情為基礎,將劇情中展現的內容分為九個不同的主題來為觀眾揭幕電視劇背后的故事,它們分別是:高粱之種篇、顛轎篇、野合篇、土匪篇、酒史篇、少年派篇(上、下)、戰爭篇、殺青篇。目的不僅讓觀眾深刻感受演員酸甜苦辣的拍攝經歷和主創人員的心路歷程,也根據不同的主題設置種種謎團,將電視劇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難、演職人員在拍攝中發生的沖突都先呈現給了觀眾,然后再帶領觀眾逐步揭秘,使觀眾對節目產生很大的粘性。例如,在“顛轎”這一期中,節目就以周迅對演職人員發脾氣、朱亞文抱怨“寧可跑幾千米也不愿意抬轎子”等具有沖突性的事件來展開節目,在展示顛轎這一經典場景的拍攝過程的同時,也將演職人員克服的困難、歷經的艱辛真實地反映了出來,讓觀眾了解拍攝的同時還感動于演員的付出。
(二)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作為一部現象級電視劇,《紅高粱》不論是作品本身,還是主演都集聚了大量的粉絲。自電視劇首播之際,網上就出現了一系列隨著劇情發展而引發的話題討論,比如:#野合戲怎么看#、#九兒發型大賽#、#莫言說#、#高粱紅轎#等。據電視劇紅高粱官方微博的話題詳情統計,截止2014年12月10日,就#電視劇《紅高粱》#這一項話題,網友參與討論64979次,閱讀量高達9114.6萬次①。由此可見,觀眾對由電視劇衍生出的文本都很感興趣。因此,節目也是為了滿足粉絲群體對電視劇背后故事的好奇心而設置的,層層揭露了“釀酒”“顛轎”“野合”“九兒之死”等經典性情節拍攝故事。節目組還邀請莫言先生的大哥管謨賢在節目中帶觀眾品嘗高密的拤餅,實地感受孫家口伏擊戰、單家大院、燒酒房。這些不能在電視劇里看到的幕后故事無疑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讓看完正劇之后還有余味可品。
(三)全方位地解讀電視劇作品
電視劇《紅高粱》從拍攝到播出都備受矚目,《高粱紅了》借此影響力創新了以此為依托的真人秀節目。節目不僅進行了全程跟蹤記錄,還著重介紹了此劇的改編,闡述了與電影版作品的區別、新增人物如何給改編劇情增添亮色等一系列觀眾存疑的地方。幾位主演也悉數表達他們對于角色的理解,分享他們在表演過程中的成長。另外,節目還帶領觀眾領略了一番以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為背景的“紅高粱文化”,展示了山東高密東北鄉這片孕育了“紅高粱文化”之地的風土人情。因此,這檔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全方位地解讀了這部電視劇作品,刮起了一陣“高粱熟來紅滿天”的電視景象。
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利用電視劇已有的成熟體系借勢而起,利用電視劇紀錄片對真實的追求、觀眾的獵奇心理,來挖掘電視劇背后的社會背景、歷史淵源、現實基礎等,有利于電視臺獨特品牌形象的樹立,贏得觀眾。這樣一種電視劇與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相互植入、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相互植入的手法似乎是一種完美的雙贏②。但本文認為這樣的節目形態并不具有普遍的推廣價值,它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土壤有著一定的特殊性。
(一)中長篇歷史題材電視劇
它依托的電視劇類型有一定限制,首先它應該是一部中長篇歷史題材電視劇,亦或是懸疑類,有可“揭秘”的電視劇類型。這類電視劇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歷史背景、復雜的人物關系、輾轉的劇情,需要有相應的解讀來向觀眾闡釋。通過引導性的節目安排和懸念式的節目設置引發觀眾對電視劇的興趣,也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和人物,帶來更順暢的觀賞體驗,使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這種節目模式發揮“1+1>2”的播出效果。除了《高粱紅了》這當節目,國內在之前已有了將電視劇和電視劇紀錄片聯播的創新編播模式“2+1”——即播兩集電視劇,結束后再播放一集電視劇紀錄片的形式,如曾經火遍熒屏的電視劇《潛伏》、新版《紅樓夢》、《我的團長我的團》等,都是歷史題材、或者有揭秘點的中長篇電視劇。
(二)作品背后蘊含深厚的人文情懷
再次,電視劇作品本身要蘊涵著深厚的人文情懷。《高粱紅了》除了真實地講述電視劇背后的拍攝故事外,其最大的價值還在于濃墨重彩地解讀了電視劇背后蘊含的人文情懷。電視劇《紅高粱》以“我奶奶”和“我爺爺”兩個人之間的故事主線來講述發生在日軍侵略時期山東大地上的生命贊歌,通過對原著劇情和人物的豐富,將主角的糾紛恩怨、愛恨情仇上升到了同仇敵愾的民族情感高度。在《高粱紅了》節目中,編者通過對莫言、編劇趙冬苓的采訪,對演員實際演出感受的捕捉,帶領觀眾還原了這一歷史原貌,解讀了這個“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的英雄,他們做過壞事,也報效了國家;一種頑強的女性精神,她們愛護小家,也守護大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舍身為國,充滿著無限生機和頑強不屈的時代精神。通過節目的解讀,觀眾可以站在創作者、導演、演員的不同角度,來體會這種精神,從而對作品產生更為廣闊和深厚的理解,突破了電視劇普遍的娛樂化重圍而具備了深遠的人文意義。
(一)增加娛樂價值
好萊塢和香港的喜劇片,以及大陸播放的一些電視情景喜劇常會在片尾播放一段拍攝花絮,這已成了影視文化的一個重要現象。不少觀眾對這些拍攝花絮很熱衷,特別是年輕觀眾。由此可見拍攝花絮似乎對于一部已經播出的電影、電視作品并不是沒有意義,反而它為觀眾帶來了除主體敘事之外的審美娛樂體驗。然而拍攝花絮僅是電視劇衍生品的一個方面,此節目的功能之一,便是最大地發揮電視劇敘事文本之外的娛樂價值,既增加了觀眾對于收看電視劇本身的樂趣,又增加了超越電視劇之外更多的娛樂體驗。
(二)滿足二次觀看的喜好
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電視劇文本中的主體故事,滿足了他們的第一次窺視欲望。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則將觀眾的目光,從影視的奇觀世界中接續過來,讓其聚焦到這部電視劇的生成過程上,不僅滿足了觀眾窺視電視劇幻覺世界的心理需求,也滿足了他們窺探生產車間中電視劇演職人員活動的需求③。比如,電影《紅高粱》里,由張藝謀導演的那場意境化的野合戲已成為中國電影史的經典,那么在電視劇《紅高粱》中,這場由國內一線明星周迅主演的野合戲是怎樣拍攝的呢,前期網絡上更是爆出由粉絲自發形成的話題討論“單手拎妹子哪家強”,由此可見觀眾的窺視心理不可小覷。
通過上述分析,制片人不能忽視掉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的娛樂功能,更要對其合理利用,加強電視劇的審美價值。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依然具有一些弊端,所以電視劇紀錄片真人秀節目的適用性、如何配合電視劇劇情對節目主題和內容進行更好的開發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注釋:
①電視劇紅高粱官方微博(http://weibo.com/ u/3268240053)
②梁振紅.紀錄精神的植入——“2+1”編播模式為紀錄片提供的空間探析[J].中國電視,2010(12).
③馬強才.電影末尾拍攝花絮的審美娛樂功能——以成龍主演的電影為例[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
J905
A
1007-0125(2016)07-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