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學兵
山東淄博市第一醫院北院內科 淄博 255202
?
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早期患者的療效
孟學兵
山東淄博市第一醫院北院內科淄博255202
【摘要】目的探討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PE)早期患者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3-01—2015-01我院診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早期患者7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40例)和對照組(n=37例)。觀察組在吸氧、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納洛酮治療,對照組僅采用常規治療,2組療程均為1周。比較2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后通氣功能明顯改善,PaO2的升高和PaCO2的降低都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精神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87.5%)顯著優于對照組(6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早期,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較好,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納洛酮;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腦病
慢性呼吸衰竭是一種由呼吸道病變、肺組織病變或胸廓病變等多種因素引起,導致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受到影響,無法得到正常的氧氣供給,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而潴留,形成低氧血癥或高碳酸血癥,進而引起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精神錯亂等,嚴重呼衰對肝腎功能也有影響。肺性腦病常伴隨慢性呼吸衰竭發生,早期表現為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很快就會出現認知障礙、昏睡、昏迷等神經精神癥狀。該并發癥屬于臨床急癥,病死率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常預后不佳。納洛酮為阿片類受體拮抗藥,常用來治療阿片類藥物及麻醉性鎮痛藥物的中毒,同時能夠拮抗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改善缺氧,從而減輕腦水腫[1]。本文對40例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納洛酮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01—2015-01我院診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早期患者77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有如呼吸困難、咳嗽、缺氧等呼吸功能不全表現,而神經系統表現異常以及水電解質紊亂和血氣分析結果均符合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早期的診斷[2];排除已有明顯精神錯亂、痙攣發作、昏迷的晚期患者;其他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并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的心血管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對納洛酮過敏患者。77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及對照組37例。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55~83歲,平均(68.5±8.4)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64~82歲,平均(70.1±6.9)歲。2組年齡、性別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給予低流量持續吸氧來糾正低氧血癥,止咳化痰、解除支氣管痙攣來保持呼吸道通暢,積極抗感染治療原發病,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等;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鹽酸納洛酮注射液(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H20063185),初次劑量為0.8 mg注入0.9%生理鹽水20 mL中行靜脈推注,接著將0.8 mg納洛酮注射液溶于100 mL生理鹽水中靜滴,間隔4 h 1次。頭痛、頭暈等癥狀有所減輕后,納洛酮用量為0.4 mg,間隔8 h 1次,總療程為1周。
1.3觀察指標(1)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咳嗽,喘息、呼吸狀態,缺氧等臨床表現變化;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分析(PaO2和PaCO2)變化;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精神狀態變化,記錄頭痛、頭暈等精神癥狀改善的時間[3]。(2) 療效評價標準[4]:顯效:呼吸困難、咳嗽、缺氧等癥狀明顯好轉,已無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動脈血氣分析PaO2上升>2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下降>20 mmHg;有效:呼吸困難、咳嗽、缺氧等,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已經開始轉好,動脈血氣分析PaO2上升<20 mmHg,PaCO2下降<20 mmHg;無效:所有臨床癥狀和動脈血氣分析等均無好轉,甚至加重??傆行适侵革@效和有效的人數之和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2結果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和精神癥狀改善時間變化見表1。2組在治療前PaO2和PaCO2均無明顯差異(P>0.05);2組治療后通氣功能都有改善,治療后PaO2均有升高,PaCO2均有下降,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aO2較對照組升高幅度更顯著,觀察組PaCO2較對照組降低幅度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0.4,P<0.05)。
2組治療后頭痛、頭暈等精神神經狀態都有改善,但觀察組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8,P<0.05)。

表1 2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和精神癥狀改善時間
2.22組療效比較見表2。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7.5%;對照組為67.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患者治療后的療效評價
2.3不良反應2組均未出現明顯肝腎功能異常,也無皮膚紅腫瘙癢過敏表現。
3討論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使得正常肺通氣和肺換氣功能受損,導致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進而引起酸堿和水電解質平衡紊亂[5]。而慢性呼吸衰竭的發病率在呼吸衰竭中較為常見,并發肺性腦病時早期會表現在呼吸功能障礙的基礎上出現了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治療不及時繼而進展到認知障礙、昏睡、昏迷,會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甚至危及生命。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的病理生理機制是由于組織缺氧,細胞膜受損從而通透性增高,進而造成腦細胞水腫,引起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神經功能異常[6]。也正是由于機體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刺激組織釋放大量內源性阿片肽物質入血,血液中該物質的含量迅速增加;而內源性阿片肽大致分為腦啡肽、內啡肽、強啡肽和新啡肽,而內啡肽與阿片受體結合即會對呼吸中樞起到抑制作用,呼吸力減弱,呼吸次數降低,通氣量逐漸下降,進而引起一系列的呼吸功能衰竭癥狀。同時內源性阿片肽對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減慢心率、降低血壓、使微循環供血不足、意識障礙等,病情也逐漸加重[7]。
納洛酮作為阿片類受體特異性拮抗藥,常用來治療阿片類藥物及麻醉性鎮痛藥物的中毒。首先,納洛酮是羥二氫嗎啡酮的衍生物,由于與阿片受體結合的親和力顯著強于內啡肽,所以可競爭性抑制內源性阿片肽物質,從而可拮抗該物質所帶來的一系列反應,如解除呼吸抑制,興奮呼吸中樞等。其次,納洛酮較易通過血腦屏障從而更易發揮作用,恢復大腦皮質血供,增加腦血流,提高腦灌注壓,減輕再灌注損傷,避免腦神經細胞受損[8]。另外,納洛酮可刺激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減少氧自由基對組織的損害,還可通過穩定鈉泵來釋放前列腺素,舒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最后,納洛酮可通過脊髓感覺傳入通路,激活網狀上行激活系統,拮抗內啡肽所帶來的各種抑制效應,促使患者蘇醒,使得昏迷、意識不清等神經精神障礙得到好轉。以上特點為納洛酮臨床上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早期提供了理論基礎。而納洛酮的藥物半衰期較短(60~90 min),導致其起效后需持續給藥保證療效,所以初次劑量給予負荷量行靜脈推注,隨后就可以將納洛酮注射液溶于生理鹽水中靜滴,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觀察,保證藥效持續,病情穩定不反復[9]。應用納洛酮時也可能導致心律失常,血壓升高或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故對于嚴重的心血管基礎疾病患者需謹慎考慮[10]。
研究結果證明,觀察組治療后通氣功能明顯改善,動脈血氣分析PaO2升高,PaCO2下降,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后頭痛、頭暈等精神神經癥狀的改善時間也少于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早期的療效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神經精神癥狀,預后良好,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張曉玲.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4):490-491.
[2]鄭小菲,楊旭光.肺性腦病診治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8):1 339-1 340.
[3]葉艷平,李寧,陳謹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中重度肺性腦病的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0,22(3):186-187.
[4]李玲.早期應用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4):464-465.
[5]王攻克.呼吸衰竭患者的診治探討40例[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3):23;25.
[6]曾錘利.納洛酮聯合無創通氣在COPD并發輕、中度肺性腦病治療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2,41(14):1 412-1 413.
[7]王旭,左志通,陳寶華,等.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48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6):1 025-1 026.
[8]白金英.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4(4):460-461.
[9]梁冰,周守榮,于杰,等.納洛酮與肺腦合劑治療肺性腦病療效比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9):4 632-4 632.
[10]武林鑫,段曉蕓,黃雄慶,等.小劑量納洛酮聯合阿片類藥物應用的研究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2,33(10):710-714;722.
(收稿2015-05-15)
【中圖分類號】R7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4-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