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濤 袁 波 譚占國
河南漯河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漯河 462000
?
對比經蝶竇手術與經顱手術治療垂體瘤的臨床療效分析
邢海濤袁波譚占國
河南漯河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漯河462000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經蝶竇手術和經顱手術治療垂體瘤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84例垂體瘤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經顱手術,實驗組患者實施經蝶竇手術,比較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實驗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蝶竇對垂體瘤患者實施手術,手術時間短,手術效果明顯,建議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蝶竇手術;經顱手術;垂體瘤
垂體瘤系蝶鞍腫瘤中最常見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垂體功能缺陷,下丘腦功能失調或其他刺激因子都成為導致垂體瘤發生的主要誘因。患者以激素分泌異常癥群和壓迫垂體周圍組織癥群為主要臨床表現[1-2]。我院對收治的84例垂體瘤患者分別采用經蝶竇手術和經顱手術,旨在比較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01—2014-08我院收治的84例垂體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有明顯的肢端肥大、月經紊亂、泌乳、性欲減退、陽痿等激素異常分泌癥群,并伴頭痛、頭暈、視力障礙等壓迫癥狀。經冠狀位CT檢查明確垂體瘤。按照隨機數字表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26~68歲,平均(39±12.87)歲。實驗組男33例,女11例,年齡29~73歲,平均(42±13.22)歲。2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經蝶竇手術組:術前行影像學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判斷蝶竇發育情況。確定實施手術的鼻孔入路,清剪雙側鼻毛,取仰臥位,實施全麻操作。分離鼻中隔黏膜,于內鏡下判斷蝶竇開口位置,注意避免損傷視神經管,擴大蝶竇開口。分離蝶竇黏膜,用磨骨鉆開放鞍底骨壁。進入蝶鞍,于視野中尋找腫瘤位置。沿腫瘤壁分離周圍血管,用吸引器吸取溢出的部分腫瘤組織,再用小刮勺,取瘤鉗謹慎分離腫瘤組織。注意若腫瘤巨大,為了徹底清除腫瘤,應首先增加顱內壓使腫瘤塌陷。鞍膈完全塌陷提示徹底清除腫瘤。注意探查有無腦脊液外漏,若有外漏應予以皮下脂肪填塞,實施封閉操作。復位鼻中隔軟骨,徹底止血,術側鼻腔填塞膨脹棉。
經顱手術組:術前行影像學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選取經翼點入路或經鎖孔入路,實施全麻后,呈十字形切開硬腦膜,在顯微鏡下,打開頸動脈池,視交叉池,側裂池,排出腦脊液。于視野中準確判斷腫瘤位置,切開腫瘤包膜,從下而上分塊摘除腫瘤組織。手術過程注意避免損傷垂體柄,視交叉等結構。
1.3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腦脊液漏、鼻腔出血、鼻中隔穿孔、蝶竇炎、尿崩癥)情況。

2結果
2.12組住院、手術時間比較實驗組住院時間(6.62±2.71)d、手術時間(128.12±10.75)min,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45±3.75)d、(226.65±8.9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患者術后并發生發生率比較實驗組術后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3討論
垂體是人體內分泌的中樞部位,接受下丘腦釋放激素的信號同時決定內分泌腺發揮功能的狀態[3]。垂體瘤系從垂體前葉(即腺垂體)、垂體后葉(即神經垂體)和顱咽管上皮殘留細胞發生的腫瘤,垂體前葉腫瘤較后葉腫瘤多發,好發于青壯年[4]。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借助內分泌檢查可明確診斷,通過影像學輔助診斷準確判斷垂體瘤位置。臨床上治療垂體瘤以手術為主,手術方法主要有經蝶竇手術和經顱手術兩種[5]。本文結果顯示,經蝶竇手術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經顱手術組,且術后并發癥明顯低于經顱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顱手術這種傳統手術方法,適合于體積較大的腫瘤,但由于垂體位于蝶骨體上方的垂體窩內,連于下丘腦,臨近視交叉、視神經、海綿竇、顱底動脈、額葉、顳葉等部位,手術操作極易損傷臨近組織,且創傷大,手術時間長[6]。而經蝶竇入路手術這種微創手術方法,借助鼻腔通道,經蝶竇直接探查腫瘤,創傷明顯小于開顱手術,手術時間也明顯縮短,具有腫瘤暴露佳、顱面外觀無損傷、不良反應輕、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能夠徹底清除腫瘤,術后內分泌功能治愈、緩解率明顯增高[7]。手術操作過程中需注意準確尋找蝶竇開口位置,根據術前冠狀CT,準確識別鞍底,注意避免清除腫瘤組織時損傷周圍神經組織。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垂體瘤患者實施經蝶竇手術前,必須通過影像學手段對腫瘤情況進行準確判斷,若腫瘤體積巨大或硬度過大,患者術前視力障礙嚴重,蝶竇發育不好或患有鼻竇炎,應避免采用經蝶竇入路手術[8]。
綜上所述,經蝶竇對垂體瘤患者實施手術,手術時間短,手術效果明顯,對患者創傷小,患者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術后預后良好,臨床應用價值高,建議推廣使用。
4參考文獻
[1]田仁富,陳治標.經蝶竇手術與經顱手術治療垂體瘤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3):33-35.
[2]張玉清.經單鼻蝶入路和經顱手術治療垂體瘤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5):120-121.
[3]朱成明,張德明,姚文華,等.經蝶與經顱入路治療垂體腺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10(6):556-558.
[4]張會然,李素霞.垂體瘤36例經鼻蝶切除術手術配合與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4):100-101.
[5]齊春曉,王寧.侵襲性垂體瘤的治療現狀[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9):8 901-8 904.
[6]郝特羅,郭鎖成.顯微鏡下經鼻蝶治療垂體瘤的臨床療效及手術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117-118.
[7]劉毅,陳靈.經鼻蝶垂體瘤顯微手術的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8):4 72-4 273.
[8]雷霆,徐鈺,陳娟,等.垂體腺瘤:經蝶入路顯微手術基礎與改良[J].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志(電子版),2012,2(5):237-239.
(收稿2015-06-13)
【中圖分類號】R651.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4-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