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冠英
河南睢縣中醫院 睢縣 476900
?
復方丹參聯合腦脊液置換術治療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觀察
蘇冠英
河南睢縣中醫院睢縣476900
【關鍵詞】出血性腦血管病;復方丹參注射液;腦脊液置換術;腦循環
出血性腦血管病為基于實質內血管疾病前提下所發生急性、自發性出血,國內相關調查研究中我國腦出血發病率在腦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占20%~40%[1],且致殘率與病死率均較高,臨床治療值得重視。本文以我院收治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為例,觀察復方丹參腦脊液置換術治療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納入標準(1)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2]中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2)既往無明確心臟病史;(3)急性發作而住院患者;(4)年齡40~65歲;(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且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腦疝、血電解質明顯異常及多臟器功能衰竭者;(2)入院2周內自動出院或死亡者;(3)腦干及小腦出血或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者;(4)過敏體質者。
1.2一般資料以我院2012-04—2015-04收治83例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研究,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2)與對照組(n=41)。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43~64歲,平均(55.6±4.0)歲;發病到入院時間2~43 h,平均(11.4±3.7)h。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1~62歲,平均(55.3±3.7)歲;發病到入院時間1~40 h,平均(11.2±3.9)h。2組年齡、性別、發病到入院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入院后均常規止血、鎮靜、降顱壓、脫水,之后行腦脊液置換術:應用250 mL的20%甘露醇進行快速靜滴,時間控制在1 h內。無菌操作下行腰椎穿刺術,穿刺成功后測腦脊液初壓,緩慢釋放約10 mL腦脊液。之后再次于出血部位注入10 mL的0.9%氯化鈉,并再次釋放10 mL腦脊液,之后注入5 mL的0.9%氯化鈉+5 mg地塞米松。最后注入15 mL的0.9%氯化鈉以減少5 mL的腦脊液。一般治療2次/周,共2周。
1.3.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復方丹參注射液,100 mL/次,1次/d,治療時間為2周。
1.4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療效標準: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肢體運動功能與語言功能良好,可生活自理,為治愈;臨床癥狀大幅緩解、生活基本可自理,為好轉;未達到以上標準,為無效。治療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再出血、腦積水、腦疝。

2結果
2.12組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有效率比較 [n(%)]
2.2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3討論
出血性腦血管病預后與腦疝、再出血、血管痙攣等并發癥的出現有明顯聯系,而快速清除積血不僅可有效降低顱內壓、利于腦室引流,同時也可促進腦循環的恢復,因此快速清除積血并減少并發癥成為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關鍵[3-4]。腦脊液置換術可較快清除腦組織中積血,降低顱內壓,利于積血下流而恢復腦脊液循環[5]。同時避免腦脊液中紅細胞及其產物對腦組織造成不利刺激,也避免腦積水情況。地塞米松的注入可發揮抗炎、抗自由基功能,預防血液阻塞腦室系統[6],最終降低致殘率與病死率。且該手術創傷小,操作簡單[7],可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利于早期出院。中醫認為[8],出血性腦血管病病機主要為臟腑陰陽失調、氣血虧虛、痰阻腦脈致脈破血溢、蒙擾清竅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氣血虧虛,在標為痰濕壅盛[9]。復方丹參注射液為臨床心血管疾病常用活血化瘀藥,具有雙向調節纖溶系統作用,可使低凝狀態者升高,高凝狀態者降低,同時促進側支循環的開放,利于微循環的改善,降低出血部位血管壓力,并促進瘀血吸收、防止再出血。另外,丹參還可發揮自由基清除作用,以減輕甚至避免腦水腫,利于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此外,復方丹參注射液的應用可較快活血化瘀,減輕淤血所釋放內皮素、花生四烯酸、五羥色胺、兒茶酚胺等物質所帶來毒性。此外,有現代研究提出[10],活血化瘀藥類藥物對凝血機制同樣也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既可消除血栓也可增強凝血機制,因此其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也具有較大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腦脊液置換術在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可有效活血化瘀,減少淤血所帶來繼發性損害并改善腦脊液循環,利于減少并發癥,預后更佳。
4參考文獻
[1]褚鶴齡,唐宇平,董強,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出血性腦血管病[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2,20(3):214-218.
[2]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6,29(6):379-380.
[3]劉新峰.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從指南到實踐[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1,18(3):154-155.
[4]肖露露,杜娟,朱武生,等.腦微出血預測顱內出血的研究進展[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2,9(11):600-603.
[5]趙奇煌.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外科規范化治療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5):719-720.
[6]韓建玲,哈麗旦·司馬義,吐爾干巴依,等.小兒出血性腦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9):4 761.
[7]羅東,林艷梅,李涵志,等.雙側腦室穿刺引流聯合腰大池置管腦脊液置換術治療重型腦室出血[J].山東醫藥,2013,53(31):84-86.[8]苗雨露,趙萬,余少雄,等.腰椎穿刺腦脊液置換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0,39(13):1 679-1 680.
[9]付志新,張津華,趙燕,等.兩種腦脊液置換術對蛛網膜下腔出血遲發性血管痙攣的防治作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11):1 176-1 178.
[10]白璐.復方丹參、低分子右旋糖酐聯合前列腺素E1治療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9,32(2):99-100.
(收稿2015-08-19)
·綜述與講座·
【中圖分類號】R749.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4-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