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立勝 珠海華發城市運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廣東珠海 519030
淺談BIM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文/閆立勝 珠海華發城市運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廣東珠海 519030
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工程管理貫穿建筑物的設計、施工、運營全生命周期;設計方、施工方、建設方、監理方等多單位共同參與。
BIM;工程管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種應用于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參數模型整合各種項目的相關信息,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由建筑產業鏈各個環節共同參與,對建筑物數據進行不斷地插入、完整、豐富,并為各相關方來提取使用,達到綠色低碳化設計、綠色施工、成本管控、方便運營維護等目的。在整個系統的運行過程中,要求業主、設計方、監理方、施工方、檢測監測方、供應方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協調,并通過網上文件管理協同平臺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BIM系統管理貫穿建筑物的設計、施工、運營,包含設計方、施工方、建設方等多單位的工作。BIM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等五大特點。

BIM概念圖
2.1BIM模型創建與施工圖審核
根據設計提供的各個階段設計圖紙,利用專業軟件高效準確的創建三維模型并更新模型。使設計單位、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在內的各個單位更加直觀地理解設計意圖,防止錯誤理解設計意圖,同時查缺補漏,為施工圖會審做好準備工作。
2.2場地平面布置及模擬
根據場地布置平面圖及施工機械布置圖創建各階段場地模型,利用該模型進行綠色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的動畫模擬,反映出危險源及綠色文明施工的內容。

2.3內部漫游及效果展示
利用 BIM 模型的可視化功能,在項目施工之前可以進行內部漫游,進行內部凈空分析,提前發現問題。減少后期人為變更情況的發生,減少工程成本的投入和節約工期。利用BIM模型進行設計仿真渲染,提前預知設計效果,配合裝飾工程實施,防止出現施工和設計意圖出現大的偏離。
2.4模型審核與碰撞檢查
利用BIM軟件對各個專業模型進行整合并實時瀏覽,審閱和協調碰撞問題,出具并編制碰撞報告,與設計單位協調,進行模型優化。保證所繪制的深化設計圖紙準確、科學、先進。
2.5深化設計
基于BIM模型,根據規范對模型進行深化,消除專業碰撞及設計不合理之處,交叉口處和管線出入處進行深化設計,并出具深化設計圖紙,指導現場施工。
2.5.1對優化后的機電管線進行參數校核,確保能滿足設計功能要求;
2.5.2管線出入處等預留套管、孔洞:在現場施工開始前,在機電管線需要穿越結構、建筑處,進行套管、孔洞的預留與預埋,出具預留洞和套管報告,避免二次開洞造成結構、防水的破壞和污染;
2.5.3設備布置深化:對設備間、機房、交叉位置、人員出入口、管線出入口等復雜重點區域進行深化和安裝模擬,并導出平、立、剖及三維圖紙進行施工指導。
2.6重大施工方案和重要施工工序模擬
由于項目中的大型管道、設備安裝,現場空間局促,安裝存在一定的困難;可在進行實際工作之前進行施工工藝模擬,在進行實際安裝前,完善實際的施工工藝,減少施工損失節約成本;基坑支護工程屬于重大危險性工程,在基坑支護施工前進行施工方案模擬,識別危險源,為后期施工做好完全防范工作。
2.7進度控制4D模擬
根據三維BIM模型進行施工進度模擬即4D模擬在施工過程中不斷的根據施工進度計劃進行4D模型的調整,在宏觀層面反映施工進度計劃的同時,微觀層面體現局部的施工安裝細節,配合編制材料計劃等,優化施工資源。
2.8工程量統計及造價管理
通過建立三維模型,對各專業工程量進行統計。根據工程量清單,可對施工階段的工程量進行統計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
2.9安全、質量管理
當安全、質量等問題發生時,通過手機對質量安全內容進行拍照、錄音和文字記錄,上傳到BIM 平臺,并關聯到BIM 模型。軟件基于云平臺,自動實現手機與電腦數據同步,以文檔圖釘的形式在模型中及時展現,協助生產人員對質量安全問題及時進行管理,加強質量安全的監控力度。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與工程管理(FM)相結合對項目工程運維管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將傳統項目獨立運行并操作的各類設施與設備,匯集到統一的基于BIM 3D 可視化圖形的設施管理平臺上,實現統一的設施管理和設備監控;
3.2將項目建筑設施、機電、消防、探測器、攝像機、探頭(傳感器)等各監控系統設備和監控點的空間定位和空間位置信息,通過BIM 3D可視化圖形進行匯集、分析、應用、展現;
3.3智能化系統運行階段通過BIM 3D 電子地圖實時顯示報警點、監控攝像機、機電設備的位置、狀態、影像和運行數據等;
3.4消防報警時,在BIM 3D 電子地圖上可以快速定位所在位置,并查看周邊的疏散通道和重要設備;
3.5項目運維管理可以通過BIM 數據來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也可以通過數據來優化和完善現行管理。
基于BIM進行工程管理,在設計階段優化的收益“遠大于”施工階段優化的收益(管理前置),系統優化節約材料、設備投資減少、設備機房等輔助空間合理,增加銷售及使用面積;多專業協調與綜合優化,省時省力(專業協同),建筑物為多專業協同的共生體,牽一發而動全身A專業的問題通過B專業調整可能更有效,減少跨專業溝通難度,提高溝通效率;施工BIM審核、虛擬施工模擬,減少變更、降低施工風險(節省工期),作為常規檢測的補充確保施工可行性,確保建筑數據傳承一致性,統籌“設計-施工一體化”,降低信息缺失風險; BIM成本管控 VS 傳統造價管理(成本可控),軟件中調用的數據無法快速編入成本清單,前期建模需進行數據預埋專業造價需對模型及數據進行處理;以BIM為載體同時具備設計、成本、施工經驗及信息化應用能力(智庫集成),多維度綜合考慮問題BIM僅僅是工具/手段信息化支撐精細化項目管理。
[1]《BIM深度應用與發展》--中國建筑行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105).
[2]同濟大學出版社《BIM應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