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澄華
關于提升五年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質量的研究
張澄華
為進一步了解企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情況及人才需求狀況,使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更能體現專業培養目標,形成財務管理品牌專業的效應,進而提升我校會計專業群在江蘇同類院校中的競爭性和知名度,特組織開展此次財務管理專業吻合度社會調研活動,以此修訂和完善2016年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我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相銜接,滿足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能力,更好適應未來崗位的需求。
五年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調研報告
本次調研在2016年3月初設計專業調查問卷,3月初至6月底走訪企業開展調查,7月初至中旬整理、匯總、統計調研表數據并開展分析,撰寫調研報告。本次調查共抽樣220家企業,問卷回收200份,回收有效率為90.9%。問卷共設置了20個問題,其中18個客觀題,2個開放式問題。
此次調研對象主要分四種類型:一是校企合作單位、蘇州會計服務業協會(代理記賬公司);二是本專業在校學生家長所在單位,重點調研對象為單位中高層管理人員或財務人員;三是以往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四是財經類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教師。
在被調查企業的選擇上,有針對性的選擇了與我系有人才培養合作關系的企業,以及有以往財務管理專業類畢業生在崗的企業,主要包括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國營企業類,其他企業,其他企業具體指財務公司類(代理記賬企業以及融資類企業)以及會計師事務所。本次調研走訪了200家相關行業企業,其中外資企業16家,合資企業21家,國營企業66家,其他企業51家。63%的企業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上。
在被調查人員方面,主要訪問了這些企業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或財務人員,甚至是企業總經理,部分是往屆我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被調查人員年齡層在31-40周歲之間的占63%,中職職稱人員占49%,本科學歷占60.5%,較符合對被調查人員的選擇要求。
(一)五年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信息
1.江蘇(長三角、蘇州)經濟發展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數量、質量、規格和結構等的要求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今年來,蘇州的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3年12月,蘇州的中小型企業有15.32萬戶,比2012年增長12.3%,其中以制造業、批發零售業、服務業為主。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隨著蘇州地區中小企業數量猛增,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
2.行業企業目前和今后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
在調查訪問的200家企業中,所有企業都認為五年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仍有開辦的必要性,也就說明企業對五年制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特別是需要用于一些低技術要求,低學歷要求的崗位,能節省人力成本。在對企業錄用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學歷要求的調查方面,超過半數以上(樣本總量200)的企業表示可以接收大專(含五年制高職)學歷的畢業生就業。在崗位方面,主要提供出納或收銀崗、財務核算崗、統計崗、內部審計崗、資金管理崗、財務助理崗等。這些崗位人員需求量大,崗位工資低,需要具備財務管理專業基礎知識,五年制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專業人才就能很好的滿足企業的這些要求,提供針對性較強的就業人員。調查結果充分說明行業企業對五年制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是供不應求。
3.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穩定率、在工作單位的持續發展情況以及待遇等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就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就業穩定性,在工作單位的持續發展情況以及待遇等情況也做了調研。47.5%的企業表示,在本企業就業的往屆畢業生都能長期的在單位安心工作,并通過自身的學歷提升以及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工作能力,進而進行職業崗位的提升和發展。在工薪待遇方面,對應屆畢業生,26. 5%的企業提供的月薪待遇為1000-2000元,51%的企業能提供的月薪待遇在2000-3000元之間,22.5%的企業能提供的月薪待遇在3000-5000以上。這充分說明,企業對五年制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價值總體上反饋良好。
(二)行業企業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與能力素質要求
1.行業企業對現有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包括知識要素、職業素質、核心技能等
(1)知識要素。本次調研設置的知識要素包括:職業素質、學習成績、專業技能水平、會計從業資格證、銀行從業資格證、其他職業資格證、社會實踐經歷、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等具體因素。其中,10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應加以強化和深入教學。由于各個職業自身的特殊要求,對于會計從業資格證,銀行從業資格證以及其他的一些職業資格證書,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認同點,對于財務類企業,會計師事務所以及部分銀行認為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非常重要,是入職的必要條件;部分中小企業要求員工具有初級會計職稱。總體上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若能獲得理財規劃師等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對今后就業比較有利。
(2)職業素質。本次調研所設置的職業素質包括:敬業愛崗、溝通協作、吃苦耐勞、學習能力、執行力強、創新進取、主動意識、管理能力等具體要素。被調研企業主管普遍認為敬業愛崗是非常重要的職業素質,職業素養中排列分別為敬業愛崗、創新進取、管理能力、執行力強、學習能力、溝通協作,吃苦耐勞,具備這些職業基本素質的學生,在本職崗位上能取得更好的業績和表現,職業晉升機會也越大,企業對這樣的畢業生也更欣賞,能給予更多的發展和培養機會。
(3)核心技能。本次調研所設置的核心技能包括了會計賬務處理、稅務處理、財務軟件操作于維護、資金管理、財務分析、成本核算、內部控制、辦公軟件的操作與維護等具體因素。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都認為財務軟件操作于維護、資金管理,辦公軟件的操作與維護這三個技能相對其他技能顯得格外重要的,對做好本職工作,處理相關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具備這些技能的學生,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單位的工作環境,并且能快速成長,取得更好的業績。由此可見當今企事業單位對信息化財務軟件的應用能力普遍比較重視。
2.用人單位對現有專業教學課程的意見
企業對目前我系財務管理專業開設的相關專業課程開展了評價。用人單位認為以下專業課程相對比較重要,具體為:基礎會計、財務管理實務、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企業財務會計實務、初級會計電算化、常見財務軟件應用、財務報表分析實務、國際金融、經濟學認知、財政與金融基礎、企業經營管理等。
(一)分析今后本專業建設需要繼續保持發揚和下一步需要改進的地方。
1.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建議
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要有超前意識,不僅要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更要瞄準未來經濟管理發展之需要。不僅要適應我國經濟管理的特點,同時也要符合國際經濟管理之慣例。總體上說,五年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確定為: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財務人員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正確的專業認同,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2.對課程設置的建議
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選擇和課程形式上,突出應用性、適應性、實踐性,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以夠用為度,堅持“少而精,忌多而濫”。目前我系財務管理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得到了所調研企業的認可,像財務管理實務、財務報表分析實務、投資理財等核心專業課程都是日后學生用于就業、服務客戶的知識基礎,這些專業課程是培養實踐性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必要核心課程。為了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在新課程的開設方面,部分企業建議可以適當減少珠算課程的開設力度,問卷的開放式問題顯示用人單位特別提出要增加商務禮儀、管理學基礎、納稅籌劃、投資理財等方面的課程,以提高五年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3.對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首先立足崗位需求,完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針對財務管理崗位需求和財務管理主要工作流程,設置前后關聯、循序漸進、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專業技能課程。根據會計專業群建設需要,調整專業平臺課程,設置會計專業群通用課程、從業資格考證課程以及核算、管理崗位課程三大類群平臺課程。綜合實訓課要適當增加課時量,注重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補充,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財務管理實務的“實踐活動”中去,提高學生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辦公都越來越信息化,財務管理專業的工作差不多也都是通過相關財務軟件進行的,所以常見財務軟件的應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學校應該加強對財務軟件應用的重視,多開設一些相關課程以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時,應該組織實施案例教學,為學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實踐平臺,有效提高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李霞.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初探[J].商業會計,2012(03).
[2]石蘭東,袁暢.高職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09(17).
[3]薛志紅.高職會計專業構建“需求—能力”型模塊式課程體系問題研究[J].民營科技,2009(04).
[4]蔡宏標.高職會計專業主干課程體系構建探索[J].財會通訊,2009(10).
[5]徐文杰.實踐導向、能力本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構[J].財會通訊,2009(09).
[6]王冬梅,薛毫祥.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實習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09(09).
(作者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