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京美
摘 要:素質教育的呼聲近幾年愈來愈強烈,我們在肯定已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不得不面對傳統教學遺留下來的種種后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改革所做的必然選擇,本文從學習主體的角度探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問題意識,策略
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是進行創新活動的開始。教師要創設一定條件、環境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進行實踐活動,運用積極的求異思維、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靈感去發現“新”問題。如何使學生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1 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正如盧梭所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中說:“學生是獨特的人”,“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還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薄皩W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敖處煵豢赡艽鎸W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一位老師教《清平樂·村居》,揭題后就展示課件——和書中插圖一樣的畫面,然后讓學生看圖說說“村居圖”是什么樣的。其實,因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村居圖”在學生頭腦中也應該是形式各樣、風格各異的,水鄉村居、山野村居、北方村居、南方村居……揭示“村居”一詞后,如果先讓學生自由想像,學生一定能描繪出各種各樣的村居圖。即使辛棄疾筆下之村居也未必是課文插圖所描繪的樣子,那只是做插圖的人讀了詞所產生的個人感受而已。如果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村居的畫面自己發揮想象,自己產生疑問,自己開始探索,相信學生的興趣會更高,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2 教師以引導者、輔助者的身份示范提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閱讀課能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很多時候是由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的性質決定的。好的提問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應針對文章的重點,設計出精當的問題。
比如有老師在講授《幽徑悲劇》時問道:“寫藤蘿之美前,為什么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幽徑呢?”“藤蘿的悲劇是它個人的悲劇嗎?”再如《阿里山紀行》中,老師問道:“作者寫焦雷劈過的神木是為什么,它還神嗎?” 這些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利于把握文章脈絡、貫穿全文,具有一定思考容量。通過問題的提出,然后引發學生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使學生學會探索,進行研究性學習。“設計豐富的課堂提問,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思考,是學習深入的源頭,啟迪知識宮門的鑰匙,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閱讀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上;切不可讓學生成為‘坐上客,始終處于被動、消極的狀態。教師要設計豐富的課堂提問,千方百計讓學生大腦這部機器開動并運轉起來,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在探索中進一步思考更新、更深刻的問題?!?/p>
3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實踐,提高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實行民主,使師生之間關系保持平等、和諧、安全的人際關系,以此來消除學生在學習中、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披露靈性,展現個性。用閆學老師的話說就是要在課堂上“解放學生的嘴巴”?!靶『⒆佑袉栴}要準許他們問。從問題的解答里,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边@樣學生不但敢提出問題,而且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可獲得充分發揮。
初中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這正是問題意識的表現,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重學更重問。這樣學生潛在的、靜態的問題意識才能轉化為動態的問題意識,從而發揮其作用與價值。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偉大的友誼》一課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之后,啟發學生提問。其中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插圖中哪個是馬克思?”教室里立刻哄堂大關,顯然,學生們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太沒價值了。然而,這位老師頓了頓,笑著對全班同學說:“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呀,哪個是馬克思呢?”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這時,老師繼續說道:“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來?!边@位老師沒有像學生那樣一關了之,更沒有說出“這還用問嗎?”之類的話。而是抓住這個契機,鼓勵這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給全班學生提供了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并培養學生觀察圖畫,一邊看一邊思的能力,收到較好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大高峰。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問,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敢問。久而久之也才會問。也才會去創新。當學生有了敢問的勇氣時,教師就要培養學生學會質疑,幫助學生克服思考中的盲目性、隨意性,打破思維定勢,引導學生有深度地思考,多角度地思考,不滿足于思維的求同性,注重思維的求異性、創造性,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讀書習慣。
4 認真聆聽、平等交流,加強、鞏固學生的問題意識
要學會欣賞學生的問題,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老師千萬不能漫不經心,甚至諷刺挖苦:“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懂,你真笨!”一定要做學生的“知音”,讓他覺得他很棒。
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痹谡Z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應該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讓心靈和心靈產生碰撞,教師的認真、平等會使學生更善于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大膽探索,因為課堂上有一個始終陪伴著他的研究伙伴。我在教梁衡的《夏》時,有學生問道:“為什么作者說夏天的顏色是金黃的,我認為應該是墨綠色呀?”我以一個研究伙伴的身份和她一起探討:“是啊,我們眼里的夏天的確是墨綠色的,那么作者和我們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他眼里的夏天和我們不一樣呢?我們一起在文中找一找?!边@種評價比“你問得好”“你提的問題太棒了”更能令學生滿意,他們會明確的意識到自己找到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并充滿激情的去找尋問題的答案。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問題,敢提問、會提問、愛提問,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管玉鳳.《初中語文教學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與培養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2
[2]婁鳳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