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
【摘 要】近年來,隨著學術界對民族音樂學關注度的逐步提高,對這一學科如何才能更加符合我國民族音樂研究的爭論也越來越多。在面對具體的音樂事象時,我們的研究工作究竟是堅持個案調查,從“個案”觀“整體”,還是從宏觀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決定了研究工作的專業性和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是我們進行研究時必須做好的理論工作。本文就這一問題,結合筆者所學,提出一些看法和觀點。
【關鍵詞】民族音樂學;調查;宏觀把握;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14-01
民族音樂學研究強調微觀研究和宏觀研究,個案調查和宏觀把握的問題是民族音樂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試圖為我國高校民族音樂教學和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一、個案調查與宏觀把握二者間的對立和統一
民族音樂的普及率已遠勝從前,研究我國民族音樂的學者大多數來源于各大高校。當今各大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和專業音樂院校基本都開設了民族民間音樂課及相關課程,教師和學生數量較之以往也大大增多。
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個案調查法是較為重要的一種研究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學多以配套的教材為藍本,而教材中的教學案例多是以某一地區的某一音樂進行分析,如西南民歌《槐花幾時開》,分析這首歌的風格、旋律走向、流傳地域、調性特點等,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個案調查。除去課堂教學,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很多教師也通過田野個案調查這一方式進行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的研究工作中,并不能僅僅根據個案調查來把握研究對象的整體面貌,那些在學術界較為成功的研究典范,也絕不是建立在單一的個案調查之上。
民族音樂學強調用歷史的宏觀眼光看待研究對象,注重縱向、橫向的銜接和關聯,強調具體音樂事象的歷史脈絡和音樂事象間的關系。在當今學術界,有些學者對民族音樂的分析和研究缺少宏觀的眼光,只關注當下的音樂事象,這是不妥的。那么,是不是以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就可以深入其中呢?筆者認為,這一觀點也有失偏頗。
宏觀把握是將音樂事象放置于宏觀的歷史縱橫線條中去分析和看待,但僅僅將研究停留于宏觀層面上又是不夠的。音樂事象是以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方式存在于當下的,對其當下的音樂特點、風格特征、詞曲關系等的把握,又要通過個案調查得到答案。因此,筆者認為,個案調查和宏觀把握,在具體的研究工作中應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
二、“民族音樂學”對高校藝術教育及研究者提出的要求
(一)對高校藝術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在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除了依托教材,應以具體的音樂現象作為個案教學,同時加入橫向和縱向的文化脈絡,聯系相關的歷史、經濟、政治、人文背景,關注特定的音樂事象與其他音樂事象間的關聯和互動,而不能以切片式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教材的知識作為基礎,不依賴教材,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從宏觀把握的角度進行民族音樂的教學活動。
許多高校及專業藝術院校在每學年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相關的采風活動。而筆者認為,采風不僅僅是記錄當地特有的音樂,還需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發展的歷史背景以及音樂事象背后的文化底蘊,這就使得高校藝術教育也要以宏觀的眼光來展開采風活動。
(二)對研究者提出的要求。從事音樂研究的學者大多來自高校,而研究者對民族音樂的認識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及日后的學者對民族音樂的研習方式。在大多數的高校中,音樂美學、音樂史學、音樂文獻學分屬于不同的學科分支,并有大量的專業學者對它們進行專題性研究。研究者需轉變以往的觀念,主動加強對相關學科的研究和學習,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在分析和研究民族音樂的同時,將相關的歷史脈絡、美學思想及人類學的相關知識融入其中,將民族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去分析和研究。
因此,作為一個研究者,除了要看到音樂事象,對其進行個案調查,還要掌控宏觀大局,對其縱橫脈絡進行梳理。
三、結語
在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和研究中,民族音樂學強調將個案調查和宏觀把握進行有機結合,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在這種學術理念的指導下,高校音樂教育和研究者須以更為宏觀、整體的視角,將音樂事象放置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進行分析,并在宏觀把握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個案研究,更加全面地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伍國棟.民族音樂學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2]馬廣海.文化人類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3]項陽.民族音樂的個案調查與宏觀把握——關于“歷史的音樂學”[J].中國音樂,2008(04).
[4][美]布魯諾·內特爾著.聞涵卿,王輝,劉勇譯.湯亞汀校訂.民族音樂學研究——31個論題和概念[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