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戰



摘 要:本研究在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自編《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問卷》,調查了634名不同專業的高職生。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動機、興趣、影響因素總體對情緒低落因子的影響比較強烈,達到了顯著水平。情感、影響因素總體對行為不當因子的影響較大,達到了顯著水平。動機、影響因素總體對學習倦怠總體的影響比較強烈,達到了顯著水平。
關鍵詞: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
1 序言
學習倦怠指個體因為長期的學習壓力而產生情緒耗竭、行為不當和個人成就感低落等癥狀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負面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1]。其中,情緒耗竭表現為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感,性情急躁,易發怒,缺乏熱情與活力;行為不當表現為我行我素,不尊重老師,很少與同學接觸,對教師和同學沒有感情,對各種活動不感興趣,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個人成就感低落表現為學習效率不高,容易有挫敗感,自我評價低[2]。學習倦怠會影響高職生的學習和生活,降低學習效率,因此對高職生學習倦怠進行研究,以期制定有效的策略緩解學習倦怠刻不容緩。本研究主要探索非智力因素對高職生學習倦怠的影響,試圖在已有研究基礎上,結合開放式問卷中學生所反映的學習倦怠影響因素,自編《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問卷》,對當前高職生的學習倦怠影響因素作進一步的研究。
2 自編《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問卷》
(一)《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預測)問卷》的編制
根據研究目的需要,筆者自編《高職生學習倦怠開放式問卷》,筆者所問的問題包括“請問您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是否感到過學習倦怠呢?您當時有什么樣的表現呢?”“什么原因導致了您學習倦怠呢?”等四題[3]。問卷編制完成后,筆者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98名高職生為被試,共發放問卷98份,回收問卷85份。對問卷進行頻數分析后,結合已有研究,筆者編制了《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預測)問卷》。該問卷共40題,其中8題為反向題,包括五個維度,即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問卷采用5點記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級,其中“完全不符合”記1分,“比較不符合”記2分,“不確定”記3分,“比較符合”記4分“完全符合”記5分。
(二)預測
《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預測)問卷》編制完成后,筆者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100名高職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100份,共回收問卷88份,其中有效問卷80份。
1.項目分析結果
使用SPSS15.0對回收問卷的數據進行項目分析,各題項的CR值見表2,
由表1可知,項目4, 7,10,11,22,27,40共7題的CR值未達到非常顯著水準(a<0.001),即這7道題項不能較好鑒別不同被試的反應程度,予以剔除。因題項6(我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與題項17(我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意思相近,故踢除題項6。
2.因素分析結果
表2顯示,該量表KMO值為0.923,Bartlett球形檢驗的近似卡方分布值為6103.097(自由度為496)達到顯著,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筆者以因素分析去檢驗問卷的效度,并有效地抽取六個共同因素,六個共同因素的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6.331%,說明該量表具有建構效度。其中因子1包含6個項目,命名為學習動機;因子2包含4個項目,命名為學習興趣;因子3包含6個項目,命名為學習意志;因子4包含4個項目,因子6包含3個項目,筆者研究后將因子4與因子6合并為一個因子,命名為學習情感;因子5包含9個項目,命名為學習性格。
3. 信度檢驗結果
表3顯示,對量表的(同質)信度檢驗結果表明,總量表的Alpha系數為0.942,可見該問卷的信度符合要求,可用于實際研究。
3 施測
本研究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共750名高職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750份,共回收問卷670份,其中有效問卷634份。
4 研究結果
本研究采用強迫進入變量法(enter)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1.在對情緒低落因子進行回歸分析時,獲得方程的決定系數R2=0.503,說明回歸模型的擬合度較好,從非標準化的回歸系數來看,動機、興趣、影響因素總體對情緒低落因子的影響比較強烈,達到了顯著水平。其中動機對于情緒的影響最大,系數為0.267;其次是情感,系數為0.224;影響因素總體的影響系數為0.12。
2.在對行為不當因子進行回歸分析時,獲得方程的決定系數R2=0.437,說明回歸模型的擬合度一般,從非標準化的回歸系數來看,情感、影響因素總體對行為不當因子的影響較大,都達到了顯著水平。其中情感影響最大,系數為-0.195;其次是影響因素總體,系數為0.164。
3.在對成就感低因子進行回歸分析時,獲得方程的決定系數R2=0.006,說明回歸模型的擬合度較低,從非標準化的回歸系數來看,動機、興趣、性格、意志、情感、影響因素總體對成就感低的影響都未達到顯著水平。
4.在對學習倦怠問卷總體進行回歸分析時,獲得方程的決定系數R2=0.516,說明回歸模型的擬合度較好,從非標準化的回歸系數來看,動機、影響因素總體對學習倦怠總體的影響比較強烈,達到了顯著水平。其中動機對于倦怠的影響較大,系數為0.355,其次是影響因素總體,系數為0.262。
5 結果分析
(一)學習動機對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的研究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高職生學習動機對情緒低落、學習倦怠總體的影響都達到了顯著水平。筆者分析,一方面,高職生在校學習時間短(一般為兩年),課堂教學安排緊湊,具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學習動機水平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另一方面,進入大學后有更多的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如繁多的兼職機會、豐富的校內外活動、自由的網絡環境等等,這些影響因素比學習更為吸引人,如果學生動機水平較低,沒有動力進行學習,在學習時就容易出現煩躁、疲勞、心情低落能負面情緒,進而產生學習倦怠。
學習動機具有三種品質性質:正確性、長遠性、 穩定性[4]。高職生提高學習動機亦可從這三方面入手,即樹立正確的、長遠的、穩定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熱情,降低倦怠水平。首先,就學習動機的正確性而言,正確的學習動機表現在能夠認識到自身學習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習熱情。其次,就學習動機的長遠性而言,高職生如能樹立一個高水平的、長遠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從小的近景性目標入手,同時又不以完成或保持近景性動機為滿足,適時地對自己提出較大長遠的遠景性學習動機,讓長遠性動機發揮巨大而穩定的作用,將近景性動機與遠景性動機結合起來,那么他的學習積極性必然會得到提高,情緒低落水平將下降。再次,就學習動機的穩定性而言,穩定的學習動機能在學習中較長久地發揮作用,使學習者能夠堅持不懈地、孜孜不倦地努力學習,以便掌握預期的學習目標,由此產生的好的學習效果又會促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降低學習倦怠水平。
(二)學習興趣對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的研究
學習興趣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筆者研究顯示,學習興趣對情緒低落因子的影響達到了顯著水平。筆者在訪談中發現,那些缺乏學習興趣的同學學習時容易犯困、提不起精神,想到考試、交作業等會產生心情煩躁、發怒等負面情緒,而這些正體現了情緒低落水平較高。對學習沒有興趣,但為了完成學習又不得不學,因此而產生負面情緒也不難理解。此外,高職生文化基礎薄弱、部分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因缺乏對專業的準確認識而選擇了不感興趣的專業、對大學學習生活的不適應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其情緒低落水平較高。
學習興趣的品質有三種:傾向性、廣闊性、固定性。降低情緒低落水平,高職生需建立有價值、“博”“專”適當、穩固的學習興趣。首先,就學習興趣的傾向性而言,不同的興趣傾向會將學習者引向不同的領域,學習者要想在未來人生發展中有所成就,就要使自己的興趣趨向有價值的學習對象,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這不僅可以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還可以提高學習情緒。其次,就學習興趣的廣闊性而言,可以將興趣分為廣闊興趣和中心興趣。廣闊興趣注重知識的“博”,中心興趣注重知識的“專”。高職生的“專攻”應當是建立在廣泛閱讀本專業相關領域,甚至是專業外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一味強調“博”,會使高職生失去學習方向。一味注重“專”,易產生學習倦怠。兩者都不可取。再次,就學習興趣的穩固性而言,缺乏穩固性興趣的學生,在學習尤其是自主學習時,當興趣的波動由高到低時,難免會半途而廢,即使沒有放棄某個興趣點的學習,也會因為興趣水平不高,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倦怠感,雖然勉強為之,其學習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
(三)情感因素對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的研究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時出現的心理波動狀態。筆者研究發現,高職生的情感因子對學習倦怠行為不當因子的影響呈現顯著性。筆者分析,目前社會上存在“學習無用論”思想,很多學生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不強,認為即使認真學習也未必找到好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曠課、不認真聽講、不尊重老師等不當行為。與此同時,筆者也發現,很多高職生在高中期間對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很感興趣,甚至有抵觸情緒,進入大學以后,學習內容與高中相關性不高,且知識的專業性更強,很多學生逐步培養對學習積極的情緒,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改善以往的不當行為。可見情感因素能夠明顯影響行為不當因子,培養高職生對學習正向、積極的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情感具體有以下四方面品質:傾向性、深刻性、多樣性、固定性[5]。對學習良好的情感有助于調整學習行為,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高職生需培養對學習深刻、多樣、固定的情感。首先,就情感的傾向性而言,高職生如果對所學專業知識感興趣,便可將自己愉悅的情緒傾向于學習,改善學習行為。其次,就情感的深刻性而言,高職生需要培養對知識情感的深刻性,才能為獲得知識而不懈努力,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愉悅的感受。再次,就情感的多樣性而言,學習本身是枯燥的,這就需要高職生對多種事物培養多樣性的情感,讓這些豐富的情感調劑一下枯燥的生活,使這些愉悅的情感泛化到學習中去,讓自己有一個愉快的情緒進行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最后,就情感的固定性而言,高職生在學習中應盡量培養固定的情感,選擇了學習對象就要在行動上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取得學習上的最終成功。
(四)性格、學習意志對高職生學習倦怠影響的研究
筆者研究顯示,學生的意志、性格兩個因子對學習倦怠的各個因子的影響不顯著。筆者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高職生的學制為三年,一般在校課程約兩年半,“2+1”教學模式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更短,只有兩年。高職生所有的專業課程都壓縮在了這兩年半或兩年時間里,所以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上課,課后還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多,因此學生是否具有堅強的學習意志、學生本身的性格未能對學習倦怠產生顯著影響。另一方面,高職生所學習的內容難度小,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考察較松,考試通過率高。因此雖然高職生們每天忙于上課,但是大部分學生不用為是否能通過考試而擔憂,在學習方面不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因此學習意志、學生本身的性格對學習倦怠的作用有限。雖然學生的性格及學習意志對學習倦怠的影響不顯著,但是筆者仍然建議高職生們能夠利用難得的大學時光,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學習意志,這樣才能應對紛繁復雜的職場生活。
此外,學校方面可通過一系列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倦怠心理,如優化課程設置,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開展多元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勵教師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學生低落情緒等等。希望通過多方努力,高職生們能夠擺脫倦怠心理,努力學習,找到奮斗目標,對社會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 Herbert J. Freudenberge. Burn—out:the organizational menace. 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1977,7: 26-27.
[2] Christina Maslach, 逸文(譯). 過勞的真相[M].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 18-19.
[3] 程陶, 李納娜, 桑軻. 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專業承諾的狀況及其關系[J]. 心理研究, 2008, 1(2): 91-96.
[4] 沈德立. 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M]. 北京: 科學教育出版社, 2001.
[5] 燕國材. 非智力因素與學習[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