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曉梅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民族唱法的聲樂演員·同時也是一名從事多年聲樂教學的老師,在這里我想淺談一下歌唱時應該注意的幾種歌唱狀態。
人們在歌唱時的狀態很多,有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對歌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聯系的。人體在歌唱時,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歌唱時的各種狀態,都與歌唱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分析、理解、領會歌唱時的三種狀態對歌唱是最為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是發聲的源泉。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或者說話時的呼吸,有時相同,有時截然不同。它是保持聲音強弱、快慢、長短及各種表情技術的基礎。所以開始學習聲樂的初學者就必須掌握正確的呼吸,在聲樂學習實踐中,教師常做出各種呼吸訓練的比喻,如象聞花那樣、象喘氣那樣、象嘆氣伸懶腰那樣等等。吐氣象吹一支點燃的蠟燭火苗,亦或發‘s的音等等,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和揣摩到正確的吸氣和吐氣方法。在實際的學習實踐中,以上方法我們都嘗試過,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學生總是缺乏良好的呼吸支持,無論是發聲還是歌唱,唱幾句就氣息不夠了,有的泄氣放氣,有時出現了漏氣、氣淺,有的凹胸憋氣。這時無論教師怎么去提示學生要深呼吸,兩肋擴張,舒展胸部等,還是無濟于事,學生還是找不到要領。通過幾年的聲樂學習實踐,我認識到產生和形成以上不良吸氣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很好的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所形成的。不管你怎么吸氣,吸多少氣,不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把氣儲存好,一張嘴就把氣放掉了,就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正確的呼吸。那么要怎么樣才能較好的掌握控制呼吸時的狀態來歌唱呢?應該是當學生吸好氣以后,提示學生要把整個吸氣過程中的各個部位為展開狀態即呼吸時的狀態。立即控制好,控制時需提示學生調動起呼吸系統周圍的肌肉群的力量,特別是腰部,以及腹部的肌肉力量來控制。準確的說,呼吸狀態就是用兩肋控制,并保持吸氣時全身擴張狀態。在發聲時感覺氣息是往嘴里吸進一樣,含著氣息唱,這時喉嚨是打開的,聲音是貫通的,氣息不會一下子泄掉,也不至于產生凹胸,擠喉嚨的現象。在聲樂學習中,通過以上理論與實踐的檢驗,加強了對學生呼吸狀態的強調與訓練,從而使學生從理性轉到感性的認識上,最后才能使學生一個個逐步改正不良的呼吸習慣,形成正確的呼吸狀態。在聲樂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呼吸的方法,更要掌握控制呼吸狀態這一重要知識的學習,否則無法筑起科學的系統的發聲狀態。只有不失時機重視到學生的呼吸狀態的學習與掌握,才能使學生跨過聲樂學習中的障礙,達到歌唱的最佳狀態。
歌唱作為一門藝術,它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專門訓練,以形成一種自覺掌握歌唱規律的能力,并滿足專業歌唱在表達思想感情和自如地運用聲音技巧的各種需要。根據國內外對歌唱發聲的研究動態來看,說明了發聲練習是培養歌唱者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的重要基礎訓練之一。它是歌唱者的發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并器官在合乎自然生理規律的狀態下。
發聲練習的內容很多,方法也是各種各樣的,但我們應重視基礎訓練,正確的起音便是發聲基礎之基礎,發聲的起音方法正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聲音的發展,正確的起音方法必須要有深穩的吸氣,松馳地打開喉嚨,并預先考慮好聲音的共鳴位置,所有的動作不但要協調一致,而且要在瞬間完成,喉嚨打開是起音正確的一個重要前提,起音時,還應注意用氣的均勻,如果吸氣過猛,會過度地沖擊聲帶,致使喉結上提而發出緊逼僵硬的聲音,甚至還會出現聲音偏高的現象,但氣息過弱,聲帶閉合不積極,聲音輕弱,還會偏低。所以,發聲練習時,不要一開始就急于追求音量、音域,更不能片面追求音高。發聲訓練具有循序漸進的階段性,每個階段都應按教學進程的技術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類型、不同功能、不同作用的練習。發聲練習的進度和練聲曲的安排要盡量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一般可以先從三度音程作下行的音階開始訓練,逐步增至五度或八度,有上行也有下行的,要把每個母音唱到下個母音的開始,而所有的音都應在一個呼吸支點上,位置要統一。當然,要打好基礎,并不意味著停滯不前或總停留在初級階段的發聲練習的水平上,而是為了更好的向前發展,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合理及時安排選擇好練聲曲。一些基礎的練習要長期一直堅持練、中等或難度大的,可根據自己的具體發展情況分階段合理選擇安排。
歌唱藝術是歌唱者把自己對歌詞和音樂的理解,用優美的歌聲傳出來。要準確深刻地表現好歌曲的內涵,應認真研究歌曲的音樂和歌詞。我們必須抓住歌曲的時代特征、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創作風格、歌詞的思想性、要對音樂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及人物思想、事情的內容作出洞察、分析、理解。根據作品內容的需要,對演唱的聲音特質、色彩變化、音樂的連接方式、旋律的起承轉合、高潮、收尾以及感情發展的層次變化等等進行整體的設計構思。再次,歌唱的關鍵在于聲情并茂,這就要求歌唱者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聲音技巧,通過演唱完整地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和具有創造性的藝術表現力。 不論是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都要求演唱要“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大家都知道聲音是歌唱的基礎,聲音總是歌唱者的先決條件。“情”只有建立在物質的聲音基礎上才可能表達出內容、情感依附于歌唱聲音基礎。通過優美的聲音表現豐富的情感。只有聲音沒有真實情感的表現是機械的、缺乏生命力的,也是沒有藝術感染力的這里所指的“情感”是一種音樂審美的體現,是一種綜合文化素質的反映。
歌唱藝術是一種再創造勞動的“二度創作”。它不僅僅拘限為作曲家歌譜上音樂符號、表情符號及歌詞內容,作曲家寫作的歌譜看來是無聲的、靜止的,但是在歌譜之中卻記錄和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復雜的藝術技巧,歌唱者就是要在歌曲的文學語言和音樂旋律中發掘出這些豐富的感情因素,引發我們心中的想象,發展自己的音樂思想,激起內心的歌唱熱情,真正的達到“聲情并茂”的目的。
最后,加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一個表演技巧再好的人沒有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非常可悲的。一個真正的歌唱家不僅要有完善高超的聲音技巧,而且要有深刻的思想、豐富的人生體驗作廣博的文化藝術修養、歌唱是一門集生理學、聲學、解剖學、物理學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因此,我們應當深入生活、廣采博覽、開闊視野使自己的歌聲更賦予生命力、表現力,從而表現出完整的音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