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倩嵐
南城縣審計局積極創新審計方法,推動工作轉型升級,2015年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年完成財務收支審計項目26個,查出違規資金1 362萬元,管理不規范資金2 318萬元,已上繳財政462萬元,歸還原資金渠道900萬元。規范整改項目6個,整改資金1 523萬元。查處違規滯留項目資金8260萬元已全部上繳國庫。移交審計線索1件,3人受到刑事處罰,被省審計廳評為優秀審計項目。提交審計信息、綜合審計報告76篇,被縣委、縣政府采用37篇,《中國審計報》采用20篇,《中國審計》采用6篇,其他省以上報刊雜志采用13篇,被《中國審計報》社評為全國審計系統通聯工作先進單位。積極開展爭創文明單位活動,審計決定落實率達100%,被評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在縣委、縣政府召開的2016年全縣經濟工作暨2015年目標管理考評表彰會上獲全縣支持新農村建設第一名、招商引資第二名、駐點包村第三名、跑項爭資第三名,是縣直單位受縣委、縣政府項目表彰最多的單位。
一、創新財務審計方法,處理好“五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年度工作與審計規劃的關系,體現“科學性”。主要摸清審計對象的數量、規模,建好項目庫,將年度計劃與中長期計劃緊密結合,將本縣計劃與上級計劃及時銜接,采取單項審計、復合審計、滾動安排等多種方式,逐步實現審計監督的全覆蓋。二是處理好抓重點與兼顧平衡的關系,體現“重點性”。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重點、社會熱點、切實抓住審計重點,并在此基礎上兼顧好財務、固投、經責等不同類型的審計,讓審計監督全覆蓋有步驟、階段性地重點推進。三是處理好強化職能與統一調度的關系,體現“整合性”。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條件下,充分調動機關干部、中介機構、財政審核中心、重點辦復核機構的積極性,形成審計合力,有效解決了縣審計局工作任務重、人員數量不足和專業化程度缺欠的矛盾。四是處理好專業特長與全面發展的關系,體現“成長性”。重點培養計算機審計、工程審計、財政審計、稅務審計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并在此基礎上著力推進審計人員輪崗交流,拓寬知識面,豐富工作經驗,培養復合型人才,滿足審計監督全覆蓋對人才的需要。五是處理因地制宜與全面推進的關系,體現“創造性”。充分考慮各組審計任務和自身條件,結合本單位優勢和潛能,分年度分階段認真搞好布局謀篇,腳踏實地地抓好每一項工作的落實。
二、創新固投審計方法,服務好“六個轉變”。認真執行縣委城發〔2015〕9號關于印發《南城縣重點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的通知,嚴把審計程序關、外聘中介關、合同執行關、圖紙變更關、工程增減關。一是政府投資送審項目審計由業主單位直接送審向業主單位交重點辦審核復核后送審計局審計轉變;二是政府投資簽證項目審計由事后審計向審計局派人到縣重點辦全程跟蹤審核,經重點辦、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審計特派員、紀檢特派員簽證后送審計局審計轉變;三是政府投資資金審計由以工程核減審計為主向工程建設程序、制度管理、財務決算審計并重轉變;四是政府投資對象審計由以建設施工單位審計為主,向既審計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又注意延伸到設計、采購、管理等其他相關單位轉變;五是政府投資績效審計由真實合法審計向真實、合法、效益審計兼顧并突出效益審計轉變;六是政府投資問題審計由查違紀違法問題為主向查違規問題、最大限度地規范建設項目各參建單位的建設行為轉變。2015年完成政府投資項目審計項目36個,送審金額56 732.6萬元,審定金額48 222.71萬元,在縣重點辦已審減的情況下,再次核減8 509.89萬元,核減率為15%。
三、創新經責審計方法,公曬好“四本賬目”。在抓好縣直單位經責審計的同時,強化了對村干部的審計監督,向農民朋友交好“四本賬”。一是摸清了被審村的資產家底,為村干部的業績考核提供客觀依據,交農民朋友一個“明白賬”。通過審計,對被審村的集體資產進行了清查,核實了村(居)委會集體資產存量,對被審村債權債務進行了清理,在核實債權債務的基礎上,幫助一些村(居)委會解決了集體資金長期拖欠、無償使用的問題,特別是對村干部任期內財務管理和相關經濟活動,做出了中肯的評價,并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揭示和提出改進意見。二是整治了農村財務混亂局面,規范了農村財務管理,還農民朋友一個“清楚賬”。通過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對農村財務管理一直相對薄弱,虛開發票套取現金、白條入賬屢禁不止、亂賬、錯賬、不入賬等現象采取邊審邊改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對不合格的財務人員進行了撤換。三是服務經濟發展,提高村干部財經法紀觀念,給農民朋友一個“放心賬”。把村經濟責任審計的落腳點定位在“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趕超發展”上,積極探索村(居)委會經濟責任審計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通過審計,查清村干部對財經法規的遵守和執行情況,查處貪污腐敗、侵吞集體財產和其他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四是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化解了農村干群矛盾,曬農民朋友一個“陽光賬”。實施審計前,將審計的時間、地點、方式、目標、內容以及審計人員應遵守的紀律,在被審計單位政務公開欄內進行公開,做到審計在監督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接受監督;審計結束后,將審計結果報告向所在鄉鎮、村公告,有利于形成有效制約村(居)委會干部權力的良好氛圍。
四、創新三公審計方法,強化好“三個整改”。針對“三公”經費消費中個別單位,存在反彈和隱形消費等現象,采取3條措施認真抓好“三公”經費審計整改。一是從源頭入手,強化責任抓整改。在審計結束后,針對存在問題的單位召開專題會議,在該系統單位內部進行通報傳達相關情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實整改意見,確保整改成效;同時加強對被審單位財務人員業務培訓,強化財經法紀學習,提高自覺執行“三公”經費消費規定的自覺性。二是從細節入手,強化管理促整改。通過規范接待費、會議費、培訓費車輛修理等費用管理,建立了接待費審批審核制度,完善招商引資物品采購、領用清單和財務臺賬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三公”經費使用行為。三是從長效入手,強化制度督整改。通過對“三公”經費列支情況實行“月度例行檢查、季度專項審查、平時不定期抽查”制度,確保“三公”經費按標準執行。目前已有29家單位相繼制定或完善了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公車使用辦法等內控管理制度,16家單位完善了“三公”消化一體化管理制度,增加了管理的約束力。
五、創新機關管理方法,堅持好六個提高。一是堅持在提高群眾滿意度上下功夫。圍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解決“四風”問題,重點在審計服務上下功夫,2015年為“四進四聯四幫”單位、新農村建設單位、定點幫扶單位捐款56萬元。二是堅持在提高工作質量上下功夫。制定了《南城縣審計局各組交叉審計方案》,從審計職責履行的三類六個方面明確了審計質量標準和交叉審理要點,并對項目審理進行量化考核。三是堅持在提高監督水平上下功夫。重點對政府投資項目、民生項目、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進行審計監督,在查處違規問題,促進移交線索的措施上有創新。四是堅持在提高審計績效上求創新。突出績效考核導向,注重審計質量,審計紀律、廉潔自律考核,實行能者上、平庸者讓、違規違紀的查,不愿擔當的換。五是堅持在提高文化修養上下功夫。突出文化引領作用,購置了健身器材,新辦了圖書室和娛樂室,開設了道德講堂,組建了志愿服務隊。用寓教于學、寓教于樂的形式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六是堅持在提高隊伍素質上下功夫。堅持每周一次業務工作調度會,認真組織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外借了4名審計業務人員,公開招聘了1名審計人員,派出6名審計人員到南京審計學院學習,聘請省、市審計行家理手到縣審計局上業務課。有1名干部被評為省審計能手,天井源鄉財務收支審計項目被評為全省優秀審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