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浪萍+安柏梁



一、引言
在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2015年全球委員會會議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共完成各類審計項目154萬項,促進全國增收節支11 860億元,提出建議意見被采納2 383萬條。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建立內部審計機構近7萬個,配備審計人員25萬余人,較2013年底均增長5%左右。IIA主席秘書長理查德·錢伯斯透露稱,2014年全球參加CIA考試的人次有一半是在中國。
據河北省石油分公司審計處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間,審計處共完成審計項目26個,查出問題267個,涉及金額28 509.65萬元,形成匯總報告26份,專題報告2份,分報告39份,提出改進管理、防范風險、提高效益的措施建議共計182條,內部審計項目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管理規范、風險防控和相關制度的完善。
然而在驕人的成績背后,我們不得不警示自己內部審計在我國發展過程的各種阻力和困難,尤其是內部審計職業化問題。張慶龍(2014年第3期封面專題)在《中國內部審計發展中的幾個現實問題思考》指出,職業化是內部審計在現實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內部審計職業化會影響到內部審計職業的生存以及發展,是內部審計的核心問題。我國石化企業從20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探索內部審計的一些操作和規范,至今已經形成一套相對有效的內部審計體系,然而面對全球經濟環境的巨變,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必然趨勢,石化企業需要勇敢邁出這一步。
二、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歷程
中國內部審計學會于1987年正式成立,并于同年加入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成為IIA的國家分會。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頒布,中國內部審計的法律地位才得以確立。1995年7月,審計署發布了《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對內部審計的定義、機構的設置、職責、權限、審計任務、工作程序以及職業道德等作了全面具體的規定。1998年,中國內部審計學會更名為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同年與IIA簽訂協議,引進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考試。2002年引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估認證(CCSA),隨后發布了《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和一系列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直至2013年8月20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4]以公告形式發布了新修訂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20個,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準則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內部審計準則體系進一步完善和成熟,并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同時對促進內部審計職業化起到積極作用。
三、我國石化企業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的現狀
(一)內部審計機構設置。
1.美國內部審計最典型的組織機構,是從財務和會計的職能中徹底獨立出來的,內部審計主任已經擁有同財務經理、主計長一樣的地位。公私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為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強調獨立性和權威性。
2.我國內部審計的機構設置也有先進的形式,但總體來看其獨立性較差,大多數企業的內審部門設在財務部門,且我國企業的內審機構設置具有很強的行政性,受企業領導影響較大,甚至受國家行政部門的影響也很大。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部門的關系仍然過多的局限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甚至地位不高。
3.我國石化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方式是:集團公司設置審計局,在北京、南京、廣州、武漢4個區域設置審計分局,具體負責審計監督業務工作。股份公司以河北省為例,省公司設置審計處,十一個地市在邯鄲、石家莊、唐山、廊坊設4個分部,由省審計處直管。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實行“兩個層次、雙重管理、分層負責”,“上審下”與“同級審計”相結合,審計業務與審計管理適當分離的管理體制。兩個層次,是指集團公司原則上在總部和企業兩個層面設立內部審計機構。雙重管理,是指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在行政上接受本單位的管理,在業務上接受上級內部審計機構的指導與管理。分層負責,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在行政關系上隸屬于本單位,對本單位主要負責人負責,獨立行使審計職能,不受其他部門或個人的干涉。“上審下”與“同級審計”相結合,是指兩個層面的審計機構,根據內部審計的地位和特點,選擇恰當有效的審計方式開展審計監督工作。
(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和職業素養。
1.在內部審計發展較完善的美國,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較高,經驗豐富,他們掌握會計、審計、定量分析、商法、內部控制、行為科學、經濟學、經濟法規、會計與管理制度程序設計、電子信息處理等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同時注冊內部審計師和內部審計師資格必須經過資格考試獲得,專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注冊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的職業道德準則,還要不斷接受繼續教育的培訓。
2.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經驗較少,絕大多數人員僅具有財會專業方面的知識,知識面窄,甚至有些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經濟師、工程師、律師以及相關管理方面的人員很少,這大大制約了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
3.我國石化企業以河北分公司為例,內部審計人員具有幾個特征:年輕化、高學歷、經驗少;專業背景仍偏重于財務、會計,略微兼顧管理學科;內部審計從業門檻較低,具備內部審計師職業資格的內審人員比例較低。隨時經濟環境的變化,石化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具體的職責范圍已經拓展至:重大項目及合同的合規審計、促進流程優化、資產安全管理、投資決策等各類領域。然而從事內部審計工作很多都是無意中選中了這個職業,有些人甚至是在沒有其他選擇時才從事的這個職業,更為可怕的是,很多人是各個部門的淘汰者。真正符合石化企業內審人員崗位要求的專業人員遠遠不足,內審的質量和效果十分令人擔憂。
(三)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
1.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教育、后續教育和崗位培訓是美國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的核心工作,可以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更新和補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創造、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職業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
2.目前中國的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工作主要是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組織和推動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缺乏一個統一的職業教育大綱,使得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教育的培訓內容與形式依然帶有很強的“查缺補漏”的傾向,難以真正深入下去。并且,尚未針對不同層次建立后續教育的培訓內容體系,而是所有的內部審計人員均參加同一個等級的培訓。
3.我國石化企業的內審人員隊伍,一般都來自財會專業,持有的是會計相關證書,接受的繼續教育也是會計方面的居多。除了集團組織的一些內部審計培訓外,能夠全面接受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的機會較少,內部審計的職業勝任能力大幅度降低,對內部審計工作影響相當大。
四、推進我國石化企業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職業是指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化是指工作狀態的制度化、標準化,它是由特定的職業化人員從事相關工作,制定相關職業道德規范,培養職業意識,形成職業心態等。內部審計職業化就是將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從各種職業中脫離出來,使之作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存在于社會中,并對內部審計職業特質、內部審計從業資格認定及后續教育、內部審計職業準則等要求的制度化和標準化。
(一)規劃內審機構,改善內審環境,塑造石化企業內審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1.合理設置機構。
石化企業內部審計業務組織不再設置于企業經營者之下,內部審計業務組織與被審計企業不再存在固定的領導和被領導關系,內部審計人員個人職務的升降、薪酬收入也不再由企業經營者決定。內審機構由企業董事會領導,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或由企業最高行政管理人員領導,是企業管理層的一個組成部分。
2.獨立進行內審。
企業重大決策、經營項目內部審計業務委托、委派由股東大會選舉的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進行,審計報告的接受、審計結果的處理均由其負責;企業董事會、經營者委托的審計項目,應是經分權以后仍由其管轄、但屬于下屬部門經辦或處理的業務范圍內的項目,這樣,就避免了審計委托人又是被審計人的尷尬局面的出現。
3.社會管理模式。
內部審計人員由內部審計的社會組織管理,其業績評估、獎懲、職務晉升等都由其社會組織決定,內部審計業務不再是通過企業行政當局委派取得,而是由企業有關監督機構的委托取得,內部審計組織與企業固定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變為委托與受托關系,等等。從國際上來看,IIA推崇的最理想的內部審計機構匯報關系是雙重匯報關系,即行政上向總經理匯報,職能上向審計委員會匯報。
(二)打造精銳隊伍,培養內審精英,增強石化企業內審工作戰斗力。
在美國,內部審計已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社會職業。而在我國,社會審計職業化的浪潮中,相當多的內部審計人員被吸引到社會審計,使原本人才短缺的內部審計雪上加霜。內部審計職業化,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的加入,也有利于內部審計的規范化發展。
1.持證上崗。
我國石化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包括參加相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包括審計、會計、經濟管理、工程、法律和計算機等專業)的考試、評審,獲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但是我國石化企業(至少河北分公司)持有CIA資格證的內審人員非常少。實踐證明,參加CIA資格考試,有利于促進我國及各類大中型企業內審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使已經達到國際水平的專業人才顯現出來,向國際同行證明我們的實力;有利于加快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進程,進一步提高我國內部審計的國際地位。
2.壯大隊伍。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單純的懂得會計、業務、外部審計都不能完全勝任內部審計工作,必須承認內部審計是一種職業,這就需要內部審計人員運用職業思維來處理實務中的問題。所以應當鼓勵綜合性人才加入到內審隊伍當中,擴大內審隊伍的知識結構,豐富內審隊伍的知識體系,增強內審工作的戰斗力。
3.按勞分配。
內部審計職業化人員主要經濟來源應該是直接從內部審計業務活動勞務報酬中取得,這是衡量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基本標準。不同等級資格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在其審計業務中,承擔的責任不同,取得的報酬也不同。不能審多審少、審好審壞都是一樣的待遇,要像社會審計那樣,根據勞動成果,根據服務質量來決定內部審計人員的薪酬待遇。有助于激發內審人員的工作上進心、責任心和提升工作質量,符合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工作特點。
(三)強化后續教育,優化教育內容,提升石化企業內審人員勝任能力。
我國石化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構建完善的內部審計職業教育體系將有助于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目標的實現,加強內部審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改善審計服務的質量,最終促進內部審計職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2013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修訂頒布了新的內部審計準則體系,但是內部審計后續教育體系缺少能力框架作為統領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勝任能力。
1.注重關鍵技能后續教育。
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和技能需求向管理者導向發展,管理學和專業判斷能力成為內部審計實際工作中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專業判斷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開始成為內部審計工作最需要的兩項技能,這兩項技能也是管理者需求導向下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具備的核心行為技能,這也正是在前面關于內部審計領域職責擴張的背景下,內部審計人員對于自身技能要求的需求體現。
2.構建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化教育與崗位培訓體系。
石化企業需要加強內審職業化建設,構建以勝任能力為核心的建議和崗位培訓體系。知識和技能構成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的核心內容。應從職業特質、職業知識、職業技能三個維度設計內部審計人員的教育。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中國內部審計職業資格考試、后續教育制度和崗位培訓體系。
3.豐富后續教育方式。
目前我國石化企業內審人員的后續教育方式主要是由集團總部組織開展,培訓的時間有限,內容單一,效果不明顯。豐富培訓方式和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后續教育的質量:參加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等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參加大專院校有關專業課程的進修;參加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等組織或認可的相關專題研討會;參加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組織的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開展內部審計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活動等。
參考文獻
[1]沈漠.中國內審將推進職業化擁抱“大數據”[N].財會信報,2015-04-20.
[2]張慶龍.中國內部審計發展中的幾個現實問題思考[J].會計之友,2014,(3).
[3]張嵐.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研究[D].首都經貿大學碩士論文,2012.
[4]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EB].2013-08-20.
[5]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規定[Z].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011.
[6]張慶龍.2013年度中國企業內部審計行業調研報告[R].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