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軍* 車 航 付 勇(沈陽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內一科,遼寧 沈陽 110101)
?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7、IL-35及hs-CRP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李大軍* 車 航 付 勇
(沈陽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內一科,遼寧 沈陽 110101)
【摘要】目的 探討IL-17、IL-35和hs-CRP在冠心病發病過程中的作用及臨床意義。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對152例冠心病患者(AMI組52例,UA組64例,SA組36例)和40例正常人(對照組)血清中IL-17、IL-35水平進行檢測;免疫比濁法檢測hs-CRP。結果 血清中IL-17和IL-35水平呈明顯負相關,IL-17與hs-CRP的水平呈正相關,IL-35與hs-CRP的水平呈負相關。結論 IL-17、IL-35和hs-CRP的水平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有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冠心病;IL-17;IL-35;高敏CRP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研究顯示,炎性細胞的激活和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從而促進冠心病的發生發展[1]。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的失衡不僅與冠心病臨床癥狀的出現相關,而且與預后密切相關[2]。
1.1 對象:選擇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心內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男82例,女70例),年齡(60.1±3.7)歲,經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證實,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6例(SA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64例(UA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AMI組)。同時選擇健康體檢者40例(男22例,女18例)作為對照組,年齡(58.2±8.7)歲。各組在年齡、性別、冠心病發病危險因子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所有患者入院當天(對照組于查體時)采集外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提取上層血清于-80 ℃保存待測。
1.2.2 IL-17、IL-35水平的檢測:ELISA試劑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提供,按照說明書進行。
1.2.3 hs-CRP水平的檢測:免疫比濁法檢測hs-CRP。正常值范圍:0~8 (1.6±1.2)mg/L,靈敏度2 μg/L。
2.1 各組之間IL-35、1L-17和hs-CRP的水平比較:AMI組、UA組血清IL-17、IL-35、hs-CRP水平與SA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SA組與對照組IL-17、IL-35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s-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MI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顯高于UA組(P<0.01),IL-35水平明顯低于UA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較,cP<0.05,dP<0.01;與UA組比較,eP<0.01
表1 各組患者血漿IL-35、1L-17和hs-CRP的水平比較(n=192,±s)

表1 各組患者血漿IL-35、1L-17和hs-CRP的水平比較(n=192,±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acP<0.01,fP>0.05;與SA組比
組別 n IL-17(pg/mL) IL-35(pg/mL) hs-CRP(mg/L)對照組 40 7.25±3.6 120.25±28.52 1.02±1.5 SA組 36 11.24±2.5a 85.23±25.35a 1.30±0.98fUA組 64 15.99±3.4ac 64.47±19.56ac 8.44±4.95acAMI組 52 28.65±2.9bde 28.25±16.65bde 15.89±8.6bde
2.2 血清中IL-17、IL-35和hs-CRP的相關性分析:根據Pearson相關分析,血清中IL-17和IL-35水平呈明顯負相關,r=-0.714,P=0.000,P<0.01;IL-17與hs-CRP的水平呈正相關,r=0.651,P=0.000,P <0.01;IL-35與hs-CRP的水平呈負相關,r=-0.621,P=0.000,P <0.01。
IL-35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細胞因子,研究證明,IL-35能顯著抑制Th17細胞的分化和IL-17的合成[3]。IL-17是一種強有力的促炎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hs-CRP是人體非特異性炎性反應最敏感的標志物,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4]。
通過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健康對照組,AMI組血清中IL-17水平最高,且較UA組升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 <0.01),提示IL-17作為促炎性細胞因子,參與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并且在疾病急性期發揮重要作用。實驗結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中IL-35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并出現逐漸降低的趨勢,在AMI組達到最低,說明IL-35水平隨著冠心病加重而減少。進一步分析顯示,IL-35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呈明顯的負相關,在AMI組IL-35表達最少。通過相關分析,血清中IL-17與IL-35水平呈負相關關系(r=-0.714,P<0.01)。IL-17與CRP呈正相關關系,說明IL-17和CRP共同參加促炎作用。IL-17與IL-35相互調節、相互平衡。其機制可能與IL-35上調IFN-γ,IFN-γ抑制TGF-β與受體結合,干擾Th17細胞分化從而發揮其抑制Th17增殖的生物學功能相關。本研究表明:IL-35、IL-17、hs-CRP均是影響冠心病發病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其之間關系的研究可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發生進展的免疫機制、并尋找新的治療靶點。
參考文獻
[1] 黃瑛,施螢,林英忠,等.冠心病患者血漿白介素-35水平與左室射血分數相關性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3877-3880.
[2] 王凱,劉和俊.血清中炎性標志物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4):4499-4501.
[3] Niedbala W,Wei XQ,Cai B,et al.IL-35 is a novel cytokine with therapeutic effects against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regulation T cells and suppression of Th17 cells[J].Eur J Immunol,2007,37(11):3021-3029.
[4] 王守力,韓雅玲,劉麗軍,等.白介素-6對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影響及意義[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6):529-531.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104-01
*通訊作者:E-mail: yunxia7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