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 靜朱沛寧張璐萌( 吉林省前衛醫院,吉林 長春 0000;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臨床醫學院04級臨床醫學試驗班,吉林 長春 00)
?
還原型谷胱胺肽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影響
姬 靜1朱沛寧2張璐萌3
(1 吉林省前衛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2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臨床醫學院2014級臨床醫學試驗班,吉林 長春 130012)
【摘要】目的 探究與分析還原型谷胱胺肽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収治的9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5例,兩組患者均給予積極對癥處理、糖尿病飲食及適當運動,同時注射胰島素,對照組加用血塞通治療,觀察組加用注射還原型谷胱胺肽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腎功能及尿蛋白排泄量、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相比24 h尿總蛋白及24 h尿微量蛋白均下降,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降低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相比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相比均明顯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下降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于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還原型谷胱胺肽可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促進緩解異常的血清炎性指標,延緩疾病進展。
【關鍵詞】還原型谷胱胺肽;糖尿病腎病;腎功能;尿蛋白排泄量
糖尿病腎病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微血管并發癥,據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約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現糖尿病腎病,也是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1]。目前,針對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尚未研究清楚,但有專家學者認為,血清炎性因子可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照成影響,較為常見的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PR)等[2]。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還原型谷胱甘肽作為一種由甘氨酸、半胱氨酸及谷氨酸組成的三肽,此類物質廣泛分布于人體各個重要器官及組織中,通過與自由基相結合,降低血漿炎性因子水平的同時改善腎功能,減少尿蛋白的排泄量以達到良好的治愈目的。現我院對此展開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収治的9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尿白蛋白排泄率為30~300 mg,行常規檢查可見心肺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未患有泌尿系統感染,排除了近年來使用過各類鎮痛劑、類固醇等藥物者。簽署了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在38~63歲,平均年齡為(50.0±2.5)歲,病程在3~15年,平均病程為(10.9±2.3)個月。觀察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在39~61歲,平均年齡為(49.9±2.2)歲,病程在4~13年,平均病程為(9.3±2.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積極對癥處理、糖尿病飲食及適當運動,同時注射胰島素對患者的血糖給予控制,其中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分別≤7.0 mmol/L、10.0 mmol/L[4]。對照組加用血塞通(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3021889)治療,每日1次,靜脈滴注,每次1.2 g,連續使用4周,觀察組加用注射還原型谷胱胺肽(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03)治療,每日1次,靜脈滴注,每次1.2 g,連續使用4周。
1.3 觀察指標:觀察與對比兩組患者腎功能及尿蛋白排泄量、血清炎性因子水平。①治療前后收集患者空腹血樣本量及24 h尿液,分別采用Comassie亮藍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別測量24 h尿總蛋白及24 h尿清蛋白[5]。②治療前后抽取患者2 mL的空腹靜脈血,靜置1 h后給予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每分鐘2000轉,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放置在零下80 ℃環境中,分別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ELISA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6]。上述所使用配套試劑均由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及尿蛋白排泄率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及尿蛋白排泄率對比(±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段 24 h尿總蛋白(g/L) 24 h尿微量蛋白(mg/L) 血肌酐(μmol/L) 尿素氮(mmol/L)對照組 45 治療前 3.78±1.31 1023.29±328.81 181.55±46.59 14.37±3.52治療后 2.81±1.17* 845.28±299.74* 176.09±41.23 14.26±3.91 t 2.98 3.64 1.56 1.23 P <0.05 <0.05 >0.05 >0.05觀察組 45 治療前 3.72±1.28 1034.31±322.79 182.47±47.02 14.41±3.43治療后 2.02±0.98*# 719.59±268.45*# 179.12±42.56 14.42±3.76 t 3.39 4.12 1.59 1.17 P <0.05 <0.05 >0.05 >0.05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均數± 標準差(±s)的形式對數據進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及尿蛋白排泄率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相比24 h尿總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相比無明顯差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相比24 h尿總蛋白及24 h尿微量蛋白均下降,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降低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炎性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相比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相比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相比均明顯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下降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炎性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炎性指標對比(±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段 CRP(mg/L) IL-6(mg/L) TNF-α(mg/L)對照組 45 治療前 6.34±1.76 267.54±47.67 106.74±27.61治療后 5.98±1.58* 214.73±45.45*98.55±25.50* t 3.94 3.45 4.12 P <0.05 0.05 <0.05觀察組 45 治療前 6.31±1.67 265.61±46.98 105.90±26.69治療后 4.81±1.62*#106.23±48.12*#79.38±26.90*#t 4.34 4.77 4.98 P <0.05 0.05 <0.05
早期糖尿病腎病作為臨床上一類較為常見的腎病科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其發病機制尚未研究清楚[7]。有臨床研究資料顯示,炎性反應在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較為常見的炎性因子包括CRP、IL-6及TNF-α等,總結其作用機制可歸納為:一方面是當機體處于高糖狀態下時可伴隨各類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同時對腎臟組織產生進一步刺激,另一方面是通過促進活性氧在體內的生成量,對核因子及活化蛋白產生激活作用,從而使得炎性因子處于高表達狀態[8-9]。因此,在對高血糖水平進行控制的同時還需配合積極有效的抗炎治療,并控制微量清白蛋白的發展,以達到預防并延緩疾病進展的目的[9]。以往臨床上所采用的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物,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此種治療方法雖可一定的臨床效果,但僅可輕微的減輕尿蛋白的排出,且長期使用價格較為昂貴,同時伴隨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以咳嗽作為常見,不易被患者接受[10]。為此,選擇一種合理有效且安全性較高的方法至關重要。
還原型谷胱胺肽作為一類由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甘氨酸組成的三肽,應用于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最重要的臨床作用機制是通過巰基與其體內的自由基相結合,快速促進體內氧自由基的排除,同時對干細胞膜產生保護作用,充分發揮抗氧促進肝臟酶活性的作用[11]。另外,還原型谷胱胺肽對于糖尿病本身也可起到突出的臨床功效,不僅針對糖尿病存在的大血管及小血管病變可產生治療作用,還可有效避免蛋白質與酶分子之間發生氧化反應,同時通過與嗜電子毒物相結合,對毒性化合物對人體蛋白質造成的損害進行有效的阻斷,減少對人體蛋白質的毒性作用[12]。經大量臨床研究證實,此類藥物可對腎功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減少蛋白尿癥狀,有效延緩腎小球的的硬化速度,改善腎小球的高代謝狀態,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一類理想藥物[1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相比24 h尿總蛋白及24 h尿微量蛋白均下降,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降低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還原型谷胱胺肽在治療糖尿病腎病時可有效減少尿蛋白的排泄量,并對腎功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但對于改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方面的作用并不理想,這與張艷于2012年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另外,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相比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相比均明顯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下降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還原型谷胱胺肽可有效改善腎臟處于的微炎癥狀態,對氧化應激狀態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并對炎性因子的活化進行控制,減少對腎功能造成的進一步損傷[15]。綜上所述,于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還原型谷胱胺肽可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促進緩解異常的血清炎性指標,延緩疾病進展,具有突出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Franklin SS,Jacobs MJ,Wong ND,et al.Predominance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US hypertensives: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Ⅲ[J].Hypertension,2011,23(37):869-874.
[2] 潘娟.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2型糖尿病早期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3):718-719.
[3] Katayama S,Moriya T,Tanaka S,et al.Low transition rate from normo- and low microalbuminuria to proteinuria in Japanese type 2 diabetic individuals: the Japan Diabetes Complications Study (JDCS) [J].Diabetologia,2011,54(5):1025-1031.
[4] 魏娜,沈學飛,薛迪中,等.還原型谷胱甘肽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微炎癥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3): 267-268.
[5] 王曉敏,劉慶華,屠葉平,等.纈沙坦聯合吡格列酮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0):1989-1990.
[6] 肖云,肖潔,謝輝,等.燈盞花素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209-210.
[7] 劉滇軍,劉輝輝,沈建明,等.羥苯磺酸鈣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5):3901-3902.
[8] Zambrano-Galvan G,Rodriguez-Moran M.Creactive Protein I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J]. Arch Med Res,2011,42(6):451-456.
[9] 韓立坤,孫洪濤,常宏,等.還原型谷胱甘肽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45-246.
[10] 羅遠標,蘇華燕,黃少珍,等.替米沙坦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微炎癥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5):443-444.
[11] 郭紅巖,崔美玉.炎性因子對糖尿病腎病的影響及抗炎治療進展[J].社區醫學雜志,2013,11(3):12-15.
[12] 張敏,關熠,郝傳明.糖尿病腎病治療的研究狀況[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2,4(9):6-9.
[13] Lenghel AR,Kacso IM,Bondor CI,et al.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plasma adiponectin and albuminuri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ic,2012,95(1):55-61.
[14] 張艷.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黃芪注射液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2,7(6):710-711.
[15] 李雪竹,嚴海東,王俊,等.銀杏葉提取物、α-硫辛酸對糖尿病大鼠腎組織中糖基化終產物及其受體 RAGE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4):535-536.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