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大連市金州新區大魏家衛生院,遼寧 大連 116110)
?
超聲對胃腸道急腹癥的診斷價值
王 波
(大連市金州新區大魏家衛生院,遼寧 大連 116110)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技術在胃腸道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與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4年~2015年收治的62例胃腸道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超聲檢查技術進行診斷,并對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在62例患者中,通過超聲檢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者29例,胃十二指腸穿孔8例,腸梗阻17例、腸套疊6例。通過病理檢查與手術檢查證實診斷符合者58例,診斷符合率93.5%。結論 利用超聲技術對胃腸道急腹癥患者進行診斷,具有無創傷、操作便捷以及可重復操作等優點,診斷準確率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超聲;胃腸道急腹癥;診斷價值
作為急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胃腸道急腹癥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以及病情變化多等特點,在患者發病后會出現劇烈的腹部疼痛,一旦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救治,那么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進而造成嚴重的后果,情況嚴重者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隨著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超聲也發展成為診斷胃腸道急腹癥的重要手段。為了探討超聲對胃腸道急腹癥的診斷價值,本研究對我院于2014年~2015年收治的62例胃腸急腹癥的超聲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胃腸道急腹癥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者1歲,最大者69歲。所有患者均因為突發劇烈腹痛,并且伴有嘔吐以及惡心等癥狀前來醫院就診。
1.2 方法:采用GE LOGIQ P5型彩色超聲診斷儀對62例患者實行檢查操作。選用3.5 MHz的扇形低頻探頭和10 MHz線陣高頻探頭。在進行超聲檢查時,患者取平臥位,保持其受檢部位的充分暴露,并且采用常規的方式對其脾、胰、腎以及肝、膽等部位進行檢查。然后,用3.5 MHZ的低頻探頭根據患者疼痛部位對其胃腸道情況與有無腹腔積氣、積液等進行觀察[2],發現胃腸道異常再用 10MHZ高頻探頭仔細觀察其內部結構。
對62例患者均給予超聲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可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者29例,胃、十二指腸穿孔8例,腸梗阻17例、腸套疊6例。通過病理檢查與手術檢查證實診斷符合者58例,診斷符合率93.5%。見表1。

表1 胃腸道急腹癥臨床類型與二維超聲診斷符合率分析
目前,急腹癥中胃腸道疾病仍然是急診的常見病以及多發病。由于其具有發病急與病情發展快等特點。所以,及時、準確地對患者做出明確的診斷,這對疾病的有效治療與患者生命的及時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以往,對胃腸道急腹癥患者進行診斷時,通常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體征以及X射線的檢查結果,然而一旦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那么X射線是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的,這樣就會出現誤診,影響到患者的及時救治。
隨著影像技術的不斷完善,超聲也憑借其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無創傷,并能夠重復檢查等優勢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胃腸道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診斷中。采用超聲技術對胃腸道急腹癥患者進行檢查,可以做出早期、準確的診斷,從而對患者今后治療方案的制定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常見的胃腸道急腹癥的超聲表現上也不盡相同,下面將對其進行一一介紹。
3.1 胃十二指腸穿孔的超聲表現:當患者的胃十二指腸發生穿孔以后,患者胃腸道內的氣、液由穿孔部位外溢,因此超聲檢查可以發現穿孔的間接征象:①腹腔內游離氣體征,在肝脾前表面與腹壁和膈肌間隙、穿孔周圍甚至整個腹腔內可見氣體回聲,其表現寬窄不一的“彗星尾”樣強回聲,使其后方的組織結構顯示不清。②腹腔內積液征,穿孔后胃及十二指腸內液體不斷向腹腔溢出,先積存于穿孔周圍、右肝下間隙,隨著滲液的增多,滲液可流向肝腎及脾腎間隙,兩側結腸旁溝以及盆腔,也可積存于左膈下脾周圍和小網膜囊。在上述位置仔細掃查可見少量的條帶狀液性暗區,因積液內混有胃腸內容物,故無回聲中可見漂浮于液體間的點狀、絮狀及條狀無回聲[3]。所以,超聲發現的間接征象可作為判斷空腔臟器穿孔的有效依據,并且將其與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來對胃腸穿孔進行診斷。
3.2 急性闌尾炎的超聲表現: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患者聲音表現為闌尾輕度腫大、壁增厚,直徑>7 mm,壁厚>2.5 mm其橫切面呈現出“靶環”征。假如患者的闌尾腔中含有氣體或者是糞石等物質的時候,可以在其低回聲內探及到團塊狀的強回聲光團,同時還會伴有或者不伴有聲影。壞疽性闌尾和急性化膿性闌尾則表現為闌尾顯著增粗管壁僵硬,腔內積膿,光點分布不均勻,闌尾周邊能夠發現少量液性暗區包繞。如果是壞疽性闌尾炎時還會出現管壁層次不清,厚薄不均。闌尾穿孔形成膿腫,闌尾管腔變小或者消失,周圍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和網膜組織炎癥浸潤成的不均勻回聲增強。
3.3 腸梗阻的超聲表現:對于腸梗阻患者而言,超聲檢查在其梗阻以上的部位探及到一些擴張的腸管,這些腸管的內徑通常都會>3 cm。對其腸管內部進行探查,可以發現氣體的強回聲、腸內容物的雜亂回聲以及液性無回聲。在發生擴張的腸管內,能夠看到“鍵盤”征以及“魚刺”征的改變,而患者的腸蠕動出現增強、減弱,或者是消失等癥狀,還會表現出逆蠕動[4-5]。與此同時,此類患者還會并發腹腔積液以及腸間積液。
3.4 腸套疊的超聲表現:超聲檢查在其發生病變的部位探及到異常的團狀回聲,橫切面表現為“同心圓”征,在其長軸切面表現為“套筒樣”。經過反復、多次的探查,發現這些征象并不會發生改變,由此就可以判斷此患者患有腸套疊。
在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并且結合患者的臨床體征與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胃腸道急腹癥類型做出了明確的診斷,診斷符合率高達93.5%。這也為其可靠、有效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有效避免漏診、誤診現象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胃腸道急腹癥患者的診斷過程中,合理應用超聲技術,可以充分發揮其無創、操作便捷、安全可靠以及可重復等優勢,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為患者及有效的救治提供可靠的依據,值得在胃腸道急腹癥的臨床診斷中廣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田素美,沈靜.成人非外傷性急腹癥的超聲診斷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6):268.
[2] 葉麗,陳震.超聲檢查在普外科急腹癥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4):128.
[3] 王光霞.腹部外科超聲診斷圖譜[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4] 王菊霞,丁杰,蔣勝利.二維超聲對兒科急腹癥診斷的臨床價值[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9):99.
[5] 裴廣華,諸葛晉,田丹,等.92例老年急腹癥患者臨床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 50-52.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