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雁(遼寧省撫順市第五醫院,遼寧 撫順 113003)
?
中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15例臨床分析
陳春雁
(遼寧省撫順市第五醫院,遼寧 撫順 113003)
【摘要】目的 分析中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經絡疼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1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對癥治療方法,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針灸,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疼痛緩解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試驗組患者經絡疼痛緩解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治療總有效率93.3%明顯高于對照組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臨床效果比較理想,值得臨床應用和全面推廣。
【關鍵詞】臨床分析;經絡疼痛;中醫針灸
經絡疼痛主要是指人體組織器官或神經疼痛的情況,經絡疼痛會導致患者出現特殊的病理癥狀和生命體征,發病規律比較明顯。多數患者都會表現出麻、酸、痛、脹等刺激性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病情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經絡感覺異常與循經疼痛、扁平苔蘚等情況,臨床治療存在很大的難度[1]。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30例經絡疼痛患者作為觀察目標,現進行如下總結匯報。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經絡疼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15例患者。對照組男8例,女7例,患者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30.5±5.4)歲,病程3 d~10年,平均病程(5.4±1.2)年;試驗組男10例,女5例,患者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30.8±4.4)歲,病程4 d~11年,平均病程(5.6±1.3)年;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差異比較均衡(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對癥治療方法,即給予患者脫水、止痛等對癥治療,同時進行適宜的物理療法和促進局部微循環改善的治療措施。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針灸,根據患者的不同發病特點和規律對其臨床癥狀進行確定,然后選擇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中醫針灸治療方案。根據中醫辨證取穴的基礎,選取患者疼痛的相應經絡循,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之上進行30 min的針灸針刺刺激,治療周期為3~5個療程。結束1個療程的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以及治療效率進行評價。
1.3 療效評價標準。治愈:患者結束治療后所有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其他癥狀也全部消失,無疼痛。有效:患者結束治療后臨床癥狀和疼痛感明顯減輕。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未見臨床癥狀和疼痛感緩解,病情甚至不斷加重[2]。
1.4 統計學方法:全部數據均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統計,以(%)表示計數資料,將其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經絡疼痛緩解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治療總有效率93.3%明顯高于對照組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n(%)]
經絡是客觀存在于人體的一種物質,經絡會存在一定的經絡現象,很多病理都是通過經絡分布的。經絡在人體之內與五臟六腑以及皮肉筋骨、四肢等都存在著密切關聯,其是一個有機整體,經絡循行具有自身特殊性質的線路特征,一旦經絡發生疾病,患者就會表現出神經感覺或者疼痛、麻木等情況,經絡現象在患者體表中的表現最為明顯[3]。經絡疼痛具體疼痛區域如下:①整條經絡都存在疼痛現象:若患者是足太陽膀胱經絡疼痛,那么自足小趾外側至下肢后側以及患者的背部、腰部、頭頂部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循經疼痛。②順著兩條同名經絡路線表現出來的循經疼痛現象:若患者是手足少陽經絡疼痛的情況,那么其下肢外側以及頸項頭外側、上肢外側至耳前部位兩側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疼痛情況。③經絡某一線路表現出來的局部疼痛:若患者是足少陰腎經絡疼痛的情況,那么其內至大腿內側的某一局部位置會出現疼痛情況,經絡上也會表現出間斷性疼痛,點的經絡疼痛比較嚴重。
本組研究之中得到如下結果,試驗組患者經絡疼痛緩解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治療總有效率93.3%明顯高于對照組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明確,中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臨床效果比較理想,值得臨床應用和全面推廣。
綜上所述,經絡疼痛采用中醫針灸方法進行治療,整體治療效果非常好,未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且恢復速度較快,可將經絡疼痛病癥從根本上治愈,這對臨床以及醫務工作者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臨床方面應給予高度重視,以便為經絡疼痛就診的患者選擇一種科學有效、安全可靠的中醫治療方法,改善其生活質量,使其早日回歸正常生活。臨床工作者也應該做出不懈的努力,為提高中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臨床效果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梁軍.中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20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5(35):201-202.
[2] 陳強.中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90例臨床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2(4):178-179.
[3] 李虹.中醫針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70例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18(20):2734-2735.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