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洋 ,張愛華,于海江,楊琳紅,于海蓮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組織中骨橋蛋白和p53的表達①
于洋洋 ,張愛華,于海江,楊琳紅,于海蓮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檢測骨橋蛋白(OPN)和P53蛋白在鼻內翻乳頭狀瘤(NIP)中的陽性表達的情況,研討OPN、P53與NIP的有關機制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病理科46例NIP組織、18例鼻鱗癌(NSCC)組織切片,及30例正常下鼻甲組織作為對照,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IHC-P)檢測組織中OPN和p53的表達。結果:(1)NSCC組織中 OPN的表達水平為88.9%,高于鼻內翻乳頭狀瘤組織69.5%及正常下鼻甲組織10.0%,(2)p53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依次為94.4%,78.2%,13.3%,(3)兩者在NIP中陽性表達成正相關性。結論: OPN和P53在正常下鼻甲、NIP、NSCC組織中陽性表達率依次升高,呈正相關性。二者在NIP組織中同時呈陽性表達率較高,與NIP的發生發展存在較高的相關性。
關鍵詞:IHC-P;NIP;OPN;P53
NIP在頭頸部腫瘤中是比較常見的良性腫瘤,術后存在5%~47%復發率,多次手術不徹底的情況下,變為惡性的概率為7%[1]。此疾病的具體發病機制及明確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明白,有待研究[2]。大量實驗研究證實其病因與病毒感染,長期的慢性炎癥刺激,以及長期的過敏反應等關系密切,然而通過有效手段治療可以降低復發及惡變率[3]。OPN及P53與多種腫瘤性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高度相關。實驗通過測試骨橋蛋白和P53在不同分組中的陽性率情況,探討OPN與P53在本病中的作用機制以及相關聯系。OPN在人類消化系統、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疾病中有較高的陽性率[4~6]。與腫瘤相關性密切。P53蛋白在正常分化細胞中陽性率不高,甚至不出現,而趨向改變的細胞則有非常高的陽性表達[7]。OPN和P53蛋白與腫瘤密切相連。通過IHC-P檢測OPN及P53在正常下鼻甲、NIP、NSCC組織中的陽性率,并進行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實驗組:我院耳鼻咽喉科2008-07~2015-06的46例NIP病理組織。對照組: ①我院耳鼻咽喉科2013-12~2014-07的 30例正常下鼻甲組織。②我院耳鼻咽喉科2006-06~2015-04的18例NSCC組織。
1.2試劑
主要試劑: 實驗所用抗體為來源于北京中杉生物技術公司的即用型小鼠抗人骨橋蛋白單克隆抗體、小鼠抗人 p53單克隆抗體,試劑盒為DAB顯色,即用型免疫組化 S -P 試劑盒等。
1.3方法
1.3.1實驗方法:采用IHC-P用常規石蠟切片做OPN和P53的IHC-P檢測。陰性對照采用PBS 液,鏡下染色部位作為陽性對照。
1.3.2結果判斷:采取3位病理醫師的顯微鏡觀察結果。通過定性及定量方法對結果進行分析計分。計算觀察到的染色陽性細胞數目多少劃分:0分為≤10%;1分為11%~50%;2分為51%~75%;3分為>76%。細胞質染色強度分類:0分為無色; 1分為黃色; 2分為棕黃色;3分為棕褐色。二項記分相乘,≤1記(-),≥2記(+),2記為弱 (+) ,3~4 記為中等 () ,5~6 記為強 ()[8]。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對實驗數據整理采取χ2和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統計學上以P<0.05作為差異有意義的標準。
2結果
2.1OPN在NSCC、NIP、正常下鼻甲中的表達
OPN在組織中以細胞質呈現淡黃的、黃的、棕黃色的物質為主。在18例NSCC組織中16例出現陽性染色, 46例NIP組織中32例出現陽性染色,30例正常組織中3例出現陽性染色。NSCC、NIP、正常下鼻甲組織得出的數據,在統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1,圖1~2。

表1 OPN 在NSCC、NIP、正常下鼻甲組織中的表達
2.2P53在NSCC、NIP、正常下鼻甲中的表達
P53在組織中以細胞核呈現淡黃的、黃的、棕黃色的物質為主。在18例NSCC組織中17例出現陽性染色, 46例NIP組織中36例出現陽性染色,30例正常組織中4例出現陽性染色 。NSCC、NIP、正常下
鼻甲組織得出的數據在統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2,圖3~4。

圖1OPN在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組織中的陽性表達(×400)

圖2 OPN在鼻鱗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400)

P53總例數陰性陽性陽性率(%)NSCC1811794.44NIP46103678.26正常下鼻甲3026413.33

圖3P53在鼻鱗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400)

圖4 P53在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組織中的陽性表達(×400)
2.3NIP 中OPN和P53陽性表達
OPN出現陽性染色的32例NIP組織中,P53出現陽性染色的為28例,在14例OPN未出現陽性染色的NIP組織中,P53未出現陽性染色的為6 例,NIP組織中OPN和P53共同表達陽性的百分率水平比較高,進行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得出rs=0.339,P=0.021<0.05故OPN和P53之間的表達呈正相關。見表3。

表3 NIP中OPN和P53表達相關性
3討論
P53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能夠調控癌基因,使其失活或者凋亡,但在各種腫瘤中卻有較高的陽性表達。在P53 的研究歷史中,我們由最初認為P53是癌基因到認可P53是抑癌基也經歷了漫長的研究,Levine實驗室[9]做出了巨大貢獻,證明了腫瘤細胞中P53蛋白來源于部分突變的原始P53基因,干擾了正常P53基因指導轉錄,或者使正常P53蛋白發揮不了其控制腫瘤,殺死腫瘤細胞的功能。人們重新認識了P53基因,本實驗所測得蛋白為突變P53后表達的蛋白,實驗數據顯示,P53在正常下鼻甲、鼻內翻乳頭狀瘤、鼻鱗癌組織中陽性率分別為13.33%、78.26%、94.44%,三者有著較高的陽性率,推斷其與腫瘤性疾病息息相關。在很多疾病上尤其是惡性腫瘤中P53都呈高陽性表達[10]。骨橋蛋白由最初的在骨組織中發現到目前與很多疾病尤其是腫瘤相關,骨橋蛋白的研究也有漫長的歷史,OPN在腫瘤組織中出現陽性染色百分比高,而正常細胞內幾乎看不到陽性染色情況,而且有許多實驗證明OPN與腫瘤的侵襲、多器官傳播及復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11~13],本實驗中OPN在正常下鼻甲、NIP、NSCC組織中陽性率分別為10.00%、69.56%、88.89%,呈上升趨勢。本實驗中NIP組織中OPN陽性染色百分比高達69.56%,P53呈陽性表達占陽性染色百分比高達78.26%,OPN、P53陽性率為60.87%,相關系數為0.339,呈正相關性,有實驗表明P53與OPN的表達有相關性,OPN是TP53的直接目標,TP53能夠特異性結合OPN的啟動因子,在很多癌細胞系中,可誘導OPN的mRNA表達[14]。NIP作為頭頸部腫瘤中值得重視的腫瘤,比較容易發生于反復鼻息肉手術史患者,常單側發病,多發生于鼻腔側壁粘膜組織,雖然為良性腫瘤但具有較強的局部侵蝕破壞能力,有惡變可能,對于該疾病已有許多相關致病因素的研究與實驗,本實驗主要研究與其相關的兩個因子,為NIP的篩查、診斷、以及治療方法開拓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孔維佳.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
[2]范宗憲,韓振強,于海江,等.鼻內翻性乳頭狀瘤及其癌變中CD105和VEGF表達的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6,29(6):44-46
[3]于海江,沈美勤.22例鼻腔鼻竇乳頭狀瘤在鼻內鏡下手術加射頻治療的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9,32(4):52-53
[4]Xie H, Song J, Du R, 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osteo-pontin in 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Dig LiverDis,2007,39(2):167-172
[5]Higashiyama M,Ito T,Tanaka E, 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of osteopontin expression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J].Ann Surg Oncol,2007,14(12):3419-3427
[6]Cho H,Hong SW,Oh YJ,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osteo-pontin expression in cervical cancer[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8,134(8):909- 917
[7]Levine A J,Oren M.The first 30 years of p53:growing ever more complex[J].Nature Reviews Cancer,2009,9(10):749-758
[8]趙于天,周樂源,賀蓓娃,等.Survivin和PCNA蛋白在鼻咽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8,10(9):18-20
[9]Arnold J,Levine and Moshe Oren.The first 30 years of p53: growing ever more complex[J]. Nature Reviews Cancer,2009,9:749-757
[10]Houston AM, Michael-Robinson JM, Walsh MD, et al. The“Fascounterattack”is not an active mode of tumor immune evasion incolorectal cancer with high-leve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J]. HumPathol, 2008, 39(2): 243-250
[11]Watson GA, Queiroz de Oliveira P, Hughes SJ. Esophagealadenocarcinoma cells do not traffic Fas ligand to the cell surface:Evidence against the "Counterattack" hypothesis[J]. Surg Res,2004, 121(2): 328
[12]張巖,王雪飛,徐楓,等.骨橋蛋白與基質金屬蛋白酶9在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表達[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1):49-51,55
[13]Coppola D, Szabo M, Boulware D,et al.Correlation of osteoponti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athological stage across a wide variety of tumor histologies[J]. Clin Cancer Res, 2004, 10(1 Pt 1):184-190
[14]劉瑩,蔣敦科.骨橋蛋白和組織多肽特異性抗原在胃癌發生發展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4):278-280
基金項目:①佳木斯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編號: LM2015_047。
作者簡介:于洋洋(1988~) 女,黑龍江牡丹江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張愛華(1951~)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E-mail: 1113589500@ qq.com。
中圖分類號:R76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4-0050-02
(收稿日期: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