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聯山
(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醫院外一科,廣東 佛山 528318)
?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療效研究①
夏聯山
(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醫院外一科,廣東 佛山 528318)
摘要:目的:探討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療效。方法:挑選7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采用環乳暈切口方式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放射狀切口方式進行治療。結果:實驗組患者有效率達94.3%,患者滿意率為97.1%,并發癥發生幾率為5.7%。對照組有效率為77.1%,滿意率為71.4%,并發癥幾率為14.3%。結論: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效果顯著,既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又能保證其乳房的美觀,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環乳暈切口;乳腺纖維瘤;美觀
乳腺纖維瘤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內分泌激素失調,屬于一種良性腫瘤,通常發生在患者的乳腺小葉纖維組織和腺上皮部位,多發年齡為女性的20~35歲[1]。針對乳腺纖維瘤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采用乳房放射狀切口將瘤體切除,但是這種皮膚紋理切斷方式會造成十分明顯的瘢痕或者凹陷畸形,破壞了患者乳房的形態,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影響,所以通常難以被患者廣泛接受。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上升,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體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在臨床上得以廣泛的應用。本次我們將選取部分患者,探討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現將有關結果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在2014-03~2015-03收治的乳腺纖維瘤患者中隨機挑選7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所有患者臨床均表現為乳房有腫塊,并經乳腺b超和鉬靶攝片予以確診,并排除肝腎功能不全、乳腺增生、惡性腫瘤患者以及妊娠期婦女。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70例患者均勻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有患者35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0~48歲,平均(29.7±5.4)歲,腫瘤直徑為(3.7±0.4)cm,與乳暈的距離在3~5cm。對照組患者年齡22~45歲,平均(29.5±5.1)歲,腫瘤直徑為(3.8±0.5)cm,與乳暈的距離2~5cm。
1.2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環乳暈切口方式進行治療。術前先進行血常規、b超、凝血功能檢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麻醉方式。首先用龍膽紫于患者乳房表面做好標識,鋪上無菌巾,根據瘤體的所在象限,于對應的乳暈邊緣位置作弧形切口,長度約為3~4cm,利用電凝電極將皮下層切開后,選擇甲狀腺拉鉤將切口進一步擴大張開,然后沿大乳管方向分離皮下組織和乳腺組織,初步確定瘤體的位置。若瘤體與乳暈之間的距離相隔較遠,那么可以利用拉鉤將皮瓣拉開后將瘤體向切口處推進,并加以固定,楔形切除瘤體及周邊組織后采用電刀止血,隨后選擇3-0可吸收縫合線將乳腺組織縫合完好,再選擇5-0可吸收縫合線將皮內切口縫合完好。術后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以及切口的愈合情況。
對照組采用傳統放射狀切口方式進行治療,術前進行血常規、B超、凝血功能檢查,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然后于患者皮膚作放射狀的切口,其余具體操作步驟可參考實驗組。
1.3療效判斷標準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隨訪,并針對隨訪結果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將療效分為以下幾個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切口愈合良好,瘢痕直徑小于0.2cm,隨訪過程中未出現復發情況;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好轉,切口愈合較好,瘢痕直徑小于0.2cm,經過3個月的隨訪,較少出現復發情況;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進一步惡化,切口愈合效果不佳,瘢痕明顯[2]。
觀察兩組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調查患者對術后乳房美觀效果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維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以上數據進行匯總,并作統計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經環乳暈切口進行手術治療后,有效率達94.3%;對照組經傳統的放射狀切口治療后,有效率為77.1%。實驗組效果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35,%)
2.2兩組患者對乳房美觀效果的滿意度
實驗組35例患者中,對乳房美觀程度表示滿意的有30例,4例感覺一般,1例表示不滿意,滿意率為97.1%。對照組35例患者中,對乳房美觀程度表示滿意的有12例,13例感覺一般,10例覺得不滿意,滿意率為71.4%。兩組結果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實驗組中1例患者乳暈感覺異常,1例形成局部血腫,并發癥發生幾率為5.7%。對照組中3例出現局部血腫,2例乳暈感覺異常,并發癥幾率為14.3%。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3討論
乳腺纖維瘤是乳腺纖維組織和腺管增生所導致的一種良性腫瘤,產生的原因主要與纖維組織對雌激素作用的高反應性有關[3]。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是如果長時間未接受治療,則出現惡化的幾率較高。乳腺纖維瘤采用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通過手術的方式徹底切除瘤體成為治療的首選途徑。對于乳腺纖維瘤,傳統的手術方式是進行放射狀切口治療,在包塊表面作一切口,開放式切除瘤體,這種方式會導致患者術后乳房遺留較明顯的手術瘢痕,乳房整體的美觀程度不高,所以大部分女性都難以接受。另一種方式是麥默通旋切術切除瘤體,這種治療方式術后初期會產生硬結,患者容易對療效產生懷疑而反復就診,并且手術需要利用多種特殊器械[4],操作較為麻煩,所以臨床應用并不廣泛。采用環乳暈切口方式治療乳腺纖維瘤的優勢明顯,切口與乳暈之間的最大距離可達到7cm,所有乳房纖維瘤都適應,并且乳暈周圍的血供豐富,有利于切口快速愈合。乳暈位于乳房的正中間,可覆蓋所有象限的瘤體,所以不管是對于相鄰的瘤體還是多個瘤體而言,只需作一個或兩個切口就可以完成手術。手術過程中沿患者大乳管分離乳腺腺體和皮下組織,這樣可以避免對乳腺內導管造成過多的傷害,保護患者的乳房。另外,乳暈出的皮膚顏色相對較深,皺褶多,環乳暈作切口有利于隱匿術后瘢痕,并且乳暈處的皮膚彈性更好[5],切口也更容易實現線性愈合,可以最大程度保證患者乳房的美觀程度。本次我們針對實驗組患者采用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有效率達94.3%,患者滿意率達97.1%,結果遠優于對照組患者。說明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效果顯著,既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又能保證其乳房的美觀,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應榮培.環乳暈切口與傳統放射狀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療效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12,17(2):209-210
[2]屈軍.環乳暈與傳統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及患者接受性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60-61
[3]方新軍.不同手術切口切除乳腺纖維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2939-2940
[4]何兆群.遠離乳暈的乳腺纖維瘤手術切口的改進[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1):12-13
[5]肖強,黃忠.乳腺纖維瘤應用乳暈邊緣切口手術治療的安全性[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109-110
作者簡介:①夏聯山(1979~)男,湖北通山人,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普外科臨床。
中圖分類號:R65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4-0167-01
(收稿日期: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