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艷,于文麗,李凱涵,李美玲,馮立娜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一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優質護理服務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應用①
姜艷,于文麗,李凱涵,李美玲,馮立娜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一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應用和效果。方法:將32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62例)和對照組(162例),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多種健康教育形式的優質護理服務,包括,書面教育、示范教育、個別教育、集體教育等。結果:觀察組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指導、衛生宣教、疾病預防、服藥指導、出入院及辦理醫保流程等五個方面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均P<0.05)。 結論:多種健康教育形式在臨床中切實可行,積極有效,是消化系統疾病中比較科學的健康教育方法。
關鍵詞:優質護理;消化系統疾病;應用
隨著醫學模式的健康發展,優質護理在護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倡個性化服務,加強醫患溝通,提高病人滿意度,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的護士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積極做好健康教育也是優質護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消化系統疾病中更為突出重要。我科在2014年7~9月對首次住院的內科消化系統疾病162例患者進行多種健康教育形式進行衛生宣教和護理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24例首次住院的患者,其中男208例,女116例,年齡17~82歲,平均(58.24±20.15)歲。其中干部64例,工人88例,農民43例,學生13例,其他人員16例。采用隨機分組,即觀察組162例,對照組162例,病人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和疾病情況等方面均無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護理管理方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對科室健康教育的開展進行管理,每周對患者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講評,指出存在的問題[1]每周更換走廊板報宣教內容。
觀察組:在臨床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健康教育形式。重點從患者對疾病的預防、衛生宣教、患者做胃腸鏡檢查口服麻醉藥、瀉藥的指導,以及患者在辦理出入院手續、和復印病歷流程以及醫保報銷等方面做進一步宣教。
1.3健康教育的形式
1.3.1采取書面教育和示范教育相結合,對于知識分子、干部和學生可采用書面為主的宣教形式。而對于工人和農民以及其他務工人員則可采用示范教育為主首尾宣教形式[2]。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參與其中了解每一個患者的生活背景、環境、文化修養、心理狀態和疾病情況,而采取不同的宣教形式。
1.3.2個別指導和集體教育相結合,健康教育因人而異,對于個別患者,護理人員應做到耐心指導,而針對于患同樣疾病的患者可采用集體宣教形式。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影響,更能加深認識和牢記。
1.4健康教育的方法
1.4.1把消化系統疾病的宣教知識制作成文字材料,下發到患者手中,并且在每個文字材料的后面附上醫保病人須知、辦理出院手續和復印病歷流程。語言簡練、通俗易懂,使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都能理解接受,既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
1.4.2為了全方位的做好健康宣教,將以往的健康教育錄音帶進行了更新,請電臺播音員播音,制作成了光碟,現在以U盤的形式定期為患者播放。并且將入院須知、醫保病人的注意事項、出院流程、復印病歷須知貫穿其中,患者非常認可。
1.4.3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電子結腸鏡口服瀉藥種類的逐漸增多,各種口服瀉藥都有不同的口服時間及用法。為了使患者能夠準確掌握口服方法接受檢查,我們把每種瀉藥的用法制成便簽,針對醫生給患者所開的瀉藥種類發放,使患者能夠清楚的按說明服用,保證電子結腸鏡的檢查順利進行。
2結果
對照組患者在疾病預防、掌握認知程度和健康教育宣傳掌握程度以及出院流程的掌握進行評價,通過口頭詢問和問卷調查,經過統計發現觀察組患者對上述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健康教育形式掌握程度見表1[3]。

表1 兩組健康教育形式掌握程度比較(n=162,例,%)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α=0.05。
3討論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貫穿于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全過程,它是一個護患雙邊活動的過程[4]。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病人自覺的維護健康,改正不利于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也提高我們的護理工作效率,使我們能更好的完成護理工作。
本文通過兩組健康教育程度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幾組數值均(P<0.05),說明了觀察組系統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臨床健康教育中切實可行,積極有效,是提高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管理方法。對照組的每一項有效率都不及觀察組,是因為我們健康教育的實施沒有做到位,只是機械的傳統的與患者進行交流,沒能做到書面教育和示范教育相結合,個別指導與集體教育相結合,沒有患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互動,不能做到耐心講解與圖片的生動展示相結合。更因為患者來自不同的群體,不能采用一刀切模式的健康教育。因此,我們需要不斷適應完善新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護理健康教育水平,以病人為中心,更好地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也是我們護理人員今后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溫杏良,凌婭婭.住院患者PDCA循環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07,22(8):29
[2]董玉紅.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2,4(8):228
[3]溫杏良,凌婭婭.住院患者PDCA循環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07,22(8):30
[4]魏秀華,王福春.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最佳時機與技巧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3,17(96):29
作者簡介:①姜艷(1969~)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學士,副主任護師。 通訊作者:王秀梅(1972~)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副主任護師。E-mail:88975556@qq.com。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4-0157-01
(收稿日期: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