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堅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藥劑科、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民族醫院藥劑科,廣西 南寧 530001 )
?
藥學干預前后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分析①
周海堅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藥劑科、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民族醫院藥劑科,廣西 南寧 530001 )
摘要:目的:評價藥學干預在門診處方抗菌藥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3年3~12月門診開據涉及抗菌藥物處方500份,進行審核,雙盲法審核,通過處方分析、訪談等方法分析門診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在2014年3月,開展門診藥學干預活動,主要內容包括規范抗菌藥物管理制度、努力提升藥物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系統、藥學部加強對醫師培養指導等,并實行PDCA管理,對比相關指標。結果:2014年3~12月,抗菌藥處方比重、抗菌藥相關不良反應報告率、不合理應用抗菌藥處方量比重低于2013年3~12月,2014年3~12月抗菌藥處方藥師參與率高于2013年3~12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合理應用率較高,不合理用藥原因較復雜,進行藥學干預非常必要,有助于提高合理應用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關鍵詞:抗菌藥物;門診;處方;藥學干預
抗菌藥物是臨床最常用的一類藥物,近年來抗菌素濫用情況十分突出,僅在美國每年便開出抗生素處方1.5億張,其中有半數是不必要的。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引發細菌耐藥、醫療資源浪費、菌群失調等一系列問題,多重耐藥菌、泛耐藥菌出現率明顯上升,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WHO發出警告,若不能有效控制抗菌素濫用,可能會出現無藥可用情況。我國醫療衛生機構制度尚不健全,科學管理水平不足,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40%~70%,遠超衛生部推薦20%標準,加強門診藥學干預非常必要[1]。為此,我院自2014年3月起,開始試在門診開展藥學干預活動,取得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3~12月門診開據處方75728份,隨機抽取其中涉及抗菌藥物處方500份,進行審核,雙盲法審核,評價處方合格情況,指出不合格類型。在2014年3月,開展門診藥學干預活動。
1.2方法
1.2.1干預策略制定
遵循分析問題、分析問題路徑,分析門診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通過處方分析、訪談等方法進行問詢,發現門診抗菌藥物不合理原因主要如下。
(1)與“人”相關因素:①患者因素,部分患者對抗生素處方有不合理要求,如更換不同劑型藥物,如轉輸液為片劑,病史、既往有無過敏史闡述不明,或對抗菌素缺乏足夠的認識,將抗生素視為"萬能靈藥",無需使用抗生素疾病也要求開據抗生素,或對抗生素副作用過分擔心,拒絕使用抗生素;②醫師、藥師對抗生素合理使用缺乏足夠的認識,特別是對于對于常見病無論是否有明確的感染證,便無指征應用抗生素,如對于婦科慢性炎癥,往往診斷為生殖道感染,開據甲硝唑等婦科常用抗生素治療,醫師與藥師自身工作粗心大意,錯寫、漏寫醫囑。
(2)與處方開據環節相關:①處方開據缺乏足夠的監督管理,藥師未能發揮監督管理職責,對于常見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統感染開據較隨意;②藥師、醫師工作都較繁忙,無足夠的時間審核處方,人均診斷與處方開據時間較短。
1.2.2干預策略執行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①規范抗菌藥物管理制度,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協調藥學部、門診科室、微生物室、感染控制辦公室工作,規范感染防治用藥流程[2];②努力提升藥物服務水平,藥學部做好門診處方監督、復核工作,參與門診巡診,參與疑難患者會診,主動為醫師、護士提供用藥指導,做好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工作,以作為循證研究基礎;③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定期召開門診抗生素使用會議,通報指標檢測情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每月隨機抽檢各科室門診病歷,督促醫師重視合理應用抗菌藥物;④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系統,以快速完成信息匯總,迅速完成診斷、處方開據、審核工作,避免信息延誤;⑤藥學部加強對醫師培養指導,做好繼續教育,積極舉辦專題講座,培養醫師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意識、能力。③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藥學部定期召開小組會議,通報上一個階段抗菌藥物管理情況,出現的問題,下一階段工作重點;④建立獎懲機制。
(2)PDCA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藥學干預后,實性PDCA管理,即循環管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藥學服務水平。
1.3觀察指標
2013年3月~12月,門診抗菌藥物處方藥師參與率、不合理用藥處方比重、不良反應報告例數。不合理用藥處方類型。
1.4統計學方法
WPS收集錄入數據資料,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檢驗水平。
2結果
2014年3~12月,抗菌藥處方比重、抗菌藥相關不良反應報告率、不合理應用抗菌藥處方量比重低于2013年3~12月,2014年3~12月抗菌藥處方藥師參與率高于2013年3~12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13年3~12月抗菌藥物處方管理相關指標對比[n(%)]
注:與2013年3~12月相比,*P<0.05。
3討論
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過高已成為我國醫院普遍性問題,本次研究顯示,在開展藥學干預前,抗菌藥處方量比重占36.51%高于衛生部規定20%合理水平。曾化松等分析認為,我國門診抗生素使用率在50%以上,部分醫院甚至可達80%,抗生素應用率與醫院自身管理水平、流行病學體征有關[3]。程慧等調查顯示門診抗生素使用率約為47%,口服藥比重約占80%,其認為用藥針對性不強、重復使用同類藥物、藥理作用拮抗、溶媒選擇不當、給藥方案不當、給藥劑量不當是最常見的不合理用藥類型[4],與絕大多數醫院相類似。研究中,該院用藥過于隨意問題較普遍,醫師喜歡憑借經驗性用藥,對于無明確感染證據者,也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羅紅霉素等,這些抗生素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許多醫師抱有僥幸心理,反映藥師對合理應用缺乏足夠的重視[5]。
參考文獻:
[1]張勤,金偉華,熊敏,等.我國2000~2010年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12):1018-1019
[2]莫菊彩,黃廷球,管敏慎.醫院各部門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藥業,2012,21(24):92-94
[3]曾化松,王艷琳.抗生素濫用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8(5):341-343
[4]程慧.我院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2):126-127
[5]安國彥. 某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干預前后門診處方調查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15,15:14-15
作者簡介:①周海堅(1971~)男,廣西南寧人,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 醫院藥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R97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3-0056-02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