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立
(中國人民大學醫院,北京 100872)
?
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①
王大立
(中國人民大學醫院,北京 100872)
摘要:目的:對比觀察西醫治療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則我院2014-01~2015-12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2 例,分為西醫治療組(對照組)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治療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西醫基礎治療,口服氨糖聯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組患者口服氨糖同時中藥外敷聯合康復功能訓練。比較兩組患者治愈率及治療有效率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均顯著,但對照組患者治愈率及治療有效率均低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西醫結合療法,有利于病變部位的再生,療效更顯著。推薦臨床將中西醫結合療法作為治療骨性關節炎的首選療法,內外兼治,標本兼治。
關鍵詞:骨性關節炎;中藥;中西醫結合;療效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發生障礙、功能性減退,膝關節由于負重過度、代謝異常等原因導致骨性關節炎高發,且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負重關節[1],中老年人及肥胖患者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高發人群[2]。膝關節軟骨發生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變,導致關節結構紊亂、軟骨損傷、軟骨下骨質增生,使關節畸形、病變,最終發生膝關節功能障礙。發病使患者遭受巨大的身體及精神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多保守治療。本文對82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均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則我院2014-01~2015-12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2 例,分為西醫治療組(對照組)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治療組),對照組41例,男 22 例,女 19 例,年齡 40~60 歲,平均52.3歲,病程 1個月~27年,平均14.3年;對照組 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齡 41~68 歲,平均55.2歲,病程 半個月~28年,平均15.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5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及畸形期。西醫診斷參照2001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推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1.3納入及排除標準
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自愿接受治療且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全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腦等多種原發疾病及精神障礙患者;排除合并風濕病、類風濕病、痛風等其他膝關節疼痛性疾病患者;排除膝關節手術或關節鏡治療史,嚴重創傷史者及膝關節骨骼畸形殘疾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藥過敏及未按規定服藥者。
1.4療效分析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關節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理化檢查指標均正常,且3個月無復發;顯效:關節疼痛明顯緩解,部分功能恢復正常,主要理化檢查指標正常,X線片顯示明顯好轉;有效:關節疼痛減輕,部分活動受限,主要理化檢測指標有所改善,X線片顯示好轉;無效:疼痛感未減輕或增加,功能未回復或惡化,主要指標均無明顯改善。
1.5治療方法
對照組41例患者經確診后均按常規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給藥,3次/d,2粒/次,0.25g/粒,持續治療1~3個療程,一個月為一個療程。同時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直立、行走、彎曲、下蹲,程度和次數視患者個體情況個體化治療。
治療組患者口服氨糖及功能訓練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聯合中藥外敷,藥物組成為:羌活12 g,獨活12 g,防風12 g,秦艽12 g,紅花9 g,艾葉9 g,桑枝30 g,花椒9 g,川芎9 g,草烏9 g,干姜20 g,一枝蒿12 g。藥物磨粉,加入5:1比例白酒:醋攪拌均勻,將藥放入棉布包內封口,上蒸鍋15 min,取出敷于患膝,用保鮮膜包裹即可。注意藥袋與患膝處加放毛巾防止燙傷。藥包放涼為1次,約20 min,2次/d,10次為1療程。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兩組治愈率采用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及治療組患者治療后均取得良好療效,但對照組治愈率及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6.142,χ2=5.206,P<0.05)。對照組41例患者最長治療3個療程,最短治療2個療程。治愈12例(29.3%),顯效17例(41.5%),有效8例(19.5%),無效4例(9.8%),總有效率為治愈+顯效+有效,為90.2%。治療組41例患者最長治療2個療程,最短治療1個療程。治愈18例(44.0%),顯效17例(41.5%),有效4例(9.8%),無效2(4.9),總有效率為治愈+顯效+有效,為95.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情況對比[n=41,(%)]
3總結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于中老年及肥胖患者,近年人口老齡化加劇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升高[3],尤其農村老年患者居多,這可能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致病因素有關,并非感染引起的,而是負重過度,積勞成疾,代謝異常等原因導致膝關節軟骨受損,骨質增生,功能減退,從而引起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單雙側均可發病[4]。治療常以保護病變部位為宗旨,采用鎮痛消炎等對癥措施,緩解患者癥狀,但控制病情并不理想,不能根治經常復發,我院采用口服氨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氨基葡萄糖可以修復受損軟骨,刺激軟骨再生,保護并強化軟骨結構,預防關節老化導致的關節功能障礙,舒緩疼痛、僵硬、腫脹,同時制造蛋白多糖潤滑關節,防止骨關節摩擦疼痛,使關節活動自如,療效較顯著,硫酸氨基葡萄糖不含cl-離子,對機體損害小,副作用低,可長期服用[5]。近年我院在口服氨糖基礎上深入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加用中藥外敷療法,取得喜人效果,本文中41例治療組患者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單純口服氨糖的對照組,這可能是因為外敷處方中藥的解表散寒,祛風勝濕,回陽通脈,活血止痛的功效,且直接熱敷于患處,藥物直接作用,吸收良好,使局部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環,有利于關節內組織粘連的消除和炎性分泌物的吸收,使氣血調和,血脈充盈,增強了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6~8]。從而有效縮短治療療程,增加治愈率,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治療。說明在基礎治療的同時結合中藥療法,有利于病變部位的再生,療效更顯著。
綜上所述,推薦臨床將中西醫結合療法作為治療骨性關節炎的首選療法,內外兼治,標本兼治。
參考文獻:
[1]嚴培軍,王培民.周福貽教授從痰瘀論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經驗[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1):84-85
[2]魏強.骨性關節炎的中西醫療法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2):52-53
[3]鄭靜,張曉燕,魏霞,等.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和中頻電刺激分別聯合短波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比較[J].中華藥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1):64-65
[4]徐建武,丁建中.早期癥狀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治研究[J].中國骨傷,2003,16(8):508-509
[5]廖燁純.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36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5,24(1):18-19
[6]裘邯軍,竺智雄,周 耀,等.中醫療法聯合關節鏡清理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18(12):1976-1977
[7]高揚,李文清.中藥熏洗配合透明質酸鈉關節內注射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雜志,2012,(6):39
[8]楊舫容.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86例的臨床研究[J].臨床與轉化醫學,2015, 2(1):58-59
作者簡介:①王大立(1965~)男,黑龍江鶴崗人,學士,副主任醫師。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03-0162-02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