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近幾年來,我縣各部門、各單位、各鄉鎮按照上級要求對基層預算全面進行了公開,有效促進了公民對社會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促進了民主法制建設,促進了廉政建設工作,也促進了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的意識和水平。但在審計中,我們也發現了預算公開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四性”:
一是預算公開缺乏主動性。有些部門、單位和鄉鎮處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愿公開、不敢公開,或以種種理由推遲預算公開。
二是預算公開缺乏全面性。已向社會公開的預算內容普遍不全面、不細化,絕大多數只公開到“類”、“款”科目,未公開到“項”“目”明細,特別是公眾關心的“三公”經費等事項公開深度不夠,內行看不清、外行看不懂。
三是預算公開缺乏及時性。從全縣情況看,鄉鎮公開滯后縣直單位,一般部門和單位公開滯后于執紀執法部門和單位,進度參差不齊,有的臨時性項目預算也未得到及時公開。
四是預算公開缺乏真實性。從部分已公開的預算內容分析,存在將不合規和“敏感性”支出隱身在一般性支出或其他支出類科目,掩蓋了預算支出的真實性。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預算公開缺乏具體可操作的制度辦法,基層財政體制制度相對滯后,導致預算分配不公平;中央財政大量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沖擊了部門、單位和鄉鎮正常收支預算,導致預算分配不公平;一些部門和鄉鎮為追求政績無節制舉債,造成大量財政支出預算外循環,導致預算分配不公平;預算執行過程中隨意追加追減預算,嚴重損害了預算的嚴肅性,導致預算分配不公平。特別是雖然新預算法對政府、部門預算公開提出了原則要求,但對信息公開的評細內容缺乏明確規定,預算公開的內容、方式不規范,致使一些部門、單位和鄉鎮采取敷衍的態度。
實現預算公開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作為審計部門推進預算公開責無旁貸,必須擔負起預算公開監督的使命和責任。
一要突出預算公開監督的權威性。要明確審計機關在國家政權體系和地方政府監督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認真理順審計機關領導體制,確保審計機關由政府“一把手”直接領導,審計意見和建議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得到采納。
二要突出預算公開監督的重點性。預算執行審計要在真實、合法、效益常規性審計的基礎上,重點關注預算分配程序和分配結果的公平、公開,通過倒逼機制,促進預算分配全過程在陽光下運行。從體制機制層面解決預算分配方面盲目決策、暗箱操作、權力尋租、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三要突出預算公開監督的科學性。要突破審計瓶頸,突破審計機關計算機審計軟件條件限制,創造條件推行聯網審計,并以此為突破口,逐步推進預算向社會公開。
四要突出預算公開監督的制度性。建立健全預算公開制度,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預算公開監督,全面推進部門、單位和鄉鎮的預算執行審計,及時公告審計結果,讓預算制度管人管事。
五要突出預算公開監督的責任性。要把預算公開作為部門、單位、鄉鎮一把手和財務人員的工作責任,加大對違反預算公開行為的懲罰力度,以此推進預算公平、公正,實現預算公開法制化。
(作者單位:南城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