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萍,車曉文,張變花,王海雄,張 虹
?
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治療右側房室旁道導管消融的效果觀察
吳桂萍1,車曉文2,張變花1,王海雄1,張虹1
1.山西省人民醫院(太原 030012),E-mail:79410554@qq.com;2.山西省太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觀察三維標測系統治療右側房室旁道導管消融的效果。方法選擇右側房室旁道病人共30例,分為兩組,每組各15例,三維組使用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指導消融,二維組使用X線指導消融,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放射時間、X 線曝光量、即刻手術成功率的差異。結果三維組與二維組比較,手術時間明顯縮短(52.50 min±22.72 min vs 84.38 min±40.22 min,P<0.05),放射時間明顯縮短(3.2 min±0.6 min vs 18.2 min±6.8 min,P<0.05),X線曝光量明顯減少(35.45 mGy±13.15 mGy vs 91.30 mGy±40.50 mGy,P<0.05)。三維組和二維組手術即刻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93.33% vs 80.00%,P>0.05),但二維組治療失敗病人中2例改用 Carto3 標測消融治療成功。結論在Carto3標測系統指導下射頻消融右側房室旁道有效,彌補了傳統X線指導下消融的不足,可作為消融右側房室旁道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室上性心動過速;三維標測系統;右側房室旁道;導管消融術
射頻消融治療是根治陣發室上性心動過速安全有效的手段,對于房室結雙徑路及左側旁道參與的陣發室上速而言,X線指導下射頻消融的成功率已達到95%以上,然而右側旁道在傳統X線指導下消融時因為其解剖特點從而導致手術成功率及手術風險增加,同時因為手術難度的增加導致手術時間、放射時間、X線曝光量均高于房室結雙徑路及左側旁道。Carto3三維標測系統在明確解剖關系、更精準的定位靶點以及減少X線曝光時間與曝光量方面存在優勢,可增加右側旁道射頻消融成功率、降低房室傳導并發癥以及更好的保護病人及醫護人員減少射線相關損害。本研究選擇30例右側旁道病人應用二維和三維技術行射頻消融治療情況,觀察Carto3三維標測系統在右側旁道消融治療中的作用,為手術方案選擇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山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30例經心內電生理檢查證實為右側旁道的病人,顯性旁道21例,隱匿性旁道9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18歲~60歲;病程0.5年~30年。常規胸片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皆未發現合并高血壓病、風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質性心臟病。
1.2分組按入選先后順序按1∶1分為二維組和三維組。二維組是運用傳統X線指導下行射頻消融治療,三維組在Carto3系統指導下行射頻消融治療,兩組均為15例病人。
1.3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治療術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5個半衰期以上。常規經右頸內靜脈穿刺放置十極冠狀竇標測電極導管,經股靜脈放置四極右心室標測電極導管及置入消融導管。二維組選擇強生消融導管直接進行常規標測和消融。三維組應用強生(NaviStar)消融導管,先重建三維三尖瓣環,標出希氏束所在位置。顯性旁道在構建瓣環的同時行激動標測標出心室最早激動點即旁道所在位置,隱匿性旁道則在心室起搏下行激動標測,標出最早心房激動點即旁道所在位置,然后在Carto3系統指導下行射頻消融治療;X線透視體位采用左前斜45°。消融參數設置:預設溫度55 ℃~65 ℃,功率30 W~40 W。放電10 s內消融不成功重新調整導管位置。消融后觀察30 min達到消融終點則判定消融成功。旁道消融成功的標準為心室和心房程序刺激無旁道前傳和逆傳。
1.4觀察指標記錄兩組病人的手術時間、放射時間、X 線曝光量、手術成功率。
2結果
2.1兩組病人一般情況三維組男9例,女6例,年齡40歲±12歲;二維組男11例,女4例,年齡40歲±11歲。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右側旁道解剖分布情況30例病人中單旁道28例,雙旁道2例(1例為游離壁和前間隔旁道并存;1例為游離壁和后間隔旁道并存)。其中游離壁22例,前間隔3例,中間隔 3例,后間隔4例。
2.3兩組手術時間、放射時間、X 線曝光量、手術即刻成功率比較二維組和三維組相比,三維組在手術時間、放射時間較二維組明顯縮短,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維組在X 線曝光量比二維組明顯減少,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放射時間、X 線曝光量情況比較(±s)
2.4兩組手術即刻成功率比較二維組即刻成功率為80.00%,三維組即刻成功率為93.33%,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isher確切概率法,P=0.598),詳見表2。二維組治療失敗3 例病人中,1 例為希氏束旁旁道,2例為雙旁道,其中2例雙旁道病人改用 Carto3標測消融治療成功。三維組1例失敗病人為18歲希氏束旁旁道,考慮到年齡偏小及手術風險較大放棄消融。
表2 兩組手術即刻成功率情況比較
3討論
陣發室上性心動過速經射頻消融治療成功率超過98%[1],AVNRT及左側旁道介導的AVRT成功率分別為96%和97%[2],但也有統計顯示AVNRT消融成功率可達到98.8%,X線指導下右側旁道介導的AVRT成功率較左側成功率略低,復發率略高。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①缺乏類似冠狀竇樣的路標;②消融導管與靶點位置貼靠不良;③右側前間隔旁道鄰近希氏束,消融時容易損傷希氏束而發生傳導阻滯,部分手術被迫放棄。而三維標測系統系統一方面可以明確消融導管與希氏束的相對位置關系,另一方面采用激動標測可以更精準的判斷旁道位置及識別多旁道,從而提高了右側旁道射頻消融成功率及降低房室傳導并發癥。齊書英等[3]研究顯示,在Carto3三維標測指導下對12例右側旁道進行射頻消融,除1例因希氏束旁旁道距希氏束不足5 mm未消融外,其余消融病例全部成功。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維組15例右側旁道病人除1例18歲希氏束旁旁道因年齡偏小及手術風險較大放棄消融外,其他14例病人均手術成功,證實三維標測在右側旁道消融中的有效性。而二維組手術失敗的2例雙旁道病人改用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消融治療成功,進一步體現三維標測優于傳統X線標測技術。在手術成功率保證的前提下,三維組在手術時間、放射時間及X線曝光量方面均明顯低于二維組。齊書英等[3]研究發現三維組手術時間略長于二維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40 3),但X線曝光時間三維組較二維組明顯縮短(P<0.000 1)。李越等[4]研究顯示與傳統射頻消融相比,Carto3標測系統指導射頻消融右側旁道的手術時間、X線曝光時間、曝光量明顯減少,成功率顯著提高。崔海明等[5]研究同樣發現三維組X線透視時間明顯少于二維組[(81±84)s vs(1 124±405)s,P<0.01],相應的X線用量也大為減少[(97±105)mGy vs(1 628±555)mGy,P<0.01]。
Carto3三維標測技術治療右側旁道的優勢,提高手術成功率同時明顯減少手術時間,尤其減少放射時間及 X 線曝光量,降低病人及手術人員接觸X線相關損害的風險,故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指導射頻消融是治療右側旁道的射頻消融有效方案。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小,仍需進一步研究與探討,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劉兵,張清,王海昌,等.兒童及青少年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J].心臟雜志,2004,16(5):449-451.
[2]戴劍,TeoWee Siong,Ruth Kam.房室旁道經導管消融后復發及對策[J].心臟雜志,2004,16(4):393-394.
[3]齊書英,李潔,李育紅,等.Carto3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在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循環雜志,2014,29(9):686-689.
[4]李越,劉凡,楊秀春,等.三維標測與傳統X線指導下右側旁道射頻消融的療效對比[C].第二十五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亞太心臟大會2014暨國際心血管預防與康復會議,北京:2014.
[5]崔海明,張家友,廖德寧.CARTO3系統三維電解剖標測指導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導管消融的初步研究[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4(2):115-118.
(本文編輯薛妮)
中圖分類號:R541.7R256.6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2.034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12-1408-02
(收稿日期: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