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楠王皓郭海云呂梅張勇
三伏貼療法對支氣管哮喘中醫體質辨識的干預效果*
吳雅楠①王皓①郭海云①呂梅①張勇①
【摘要】目的:觀察三伏貼療法在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體質中的效果。方法:對符合納入標準的152例患者均采用三伏貼療法治療,3年為一療程,治療前與治療后依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斷表》對每例患者進行體質量化評分。結果:治療后陰虛質評分較前升高,濕熱質評分略下降(P>0.05),其余偏頗體質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平和質百分比顯著增加(P<0.05),氣郁質百分比無變化,濕熱質百分比上升,陰虛質百分比略下降(P>0.05),其余各偏頗體質百分比均明顯下降(P<0.05)。結論:除陰虛質和濕熱質外,三伏貼療法可以糾正支氣管哮喘患者的體質偏頗狀態。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 三伏貼療法; 中醫體質
First-author’s address:North China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 General Hospital,Renqiu 062552,China
支氣管哮喘是呼吸系統的過敏反應性炎癥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全球范圍內有3億多哮喘患者,而中國占10%左右,約有3000萬人,更糟糕的是,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產生了很嚴重的不良影響[1]。近年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3]。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EOS)、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清晨發作、加重,多有兩肺呼氣相哮鳴音,具有氣道高反應性和氣流受限可逆性。其發作多有誘因。目前尚無從根本上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西醫在發作期采用抗炎、解痙、平喘等治療,雖可暫時緩解癥狀,但不能改變易患體質,因此病情仍會反復發作且逐年加重。
冬病夏治三伏貼療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傳承的一種特色治療方法,在人體榮衛通達、腠理疏松開泄的夏季,將藥物貼敷于人體特定的穴位,達到藥物最大限度的吸收利用率,緩急弊病,實現陰陽平衡,達到冬病治愈效果[4],不良反應輕微或無不良反應[5]。大量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三伏貼治療及護理緩解期哮喘患者,可提高患者生理舒適度及機體免疫力,降低哮喘復發率[6]。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7]將人體體質分為9類,平和質為健康體質,其余8種為偏頗體質,各種偏頗體質均有相應的易患疾病。本科對三伏貼治療后患者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判斷該方法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體質的改善情況。筆者應用三伏貼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非急性發作期患者152例,體質改善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52例患者均來自2013年本科門診實施三伏貼療法的患者,經臨床確診為支氣管哮喘,均反復發作,且緩解期未使用支氣管哮喘相關藥物治療。患者中男92例,女60例,年齡18~80歲,平均49.5歲。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支氣管哮喘發作前有受涼或過敏等誘導因素,呈發作性,發無定時,以夜間發作較為多見。發作時有如下特征:呼吸困難,氣短喘促,鼻翼煽動,不能平臥,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嚴重者甚至出現紫紺。檢查:呈桶狀胸,叩診呈過清音。聽診:滿肺哮鳴音,可伴干、濕性啰音。有感染癥狀者,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總數增高。必要時進行X 線胸部攝片,檢查血鈉、鉀、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心、肺功能,或進行血氣分析等。
1.3 納入、排除及剔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1)年齡≥18周歲且≤80周歲;(2)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且處于穩定期或非急性發作期;(3)本地常駐人口,有固定聯系方式,具有隨訪可能性;(4)對調查知情同意者。
1.3.2 排除標準 (1)血糖未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液病、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擴張、胸膜病變、惡性腫瘤等患者;(2)哮喘急性發作或加重期間;(3)妊娠及哺乳期婦女;(4)對體質問卷調查不能理解和配合的。
1.3.3 剔除標準 符合納入標準依從性差患者,或者資料填寫不完整,影響統計結果者,予以剔除。1.4 質量控制 調查問卷與評價、診斷過程分開,由專人調查,專人核對。數據結果由3名專門培訓的研究生分別進行填寫、錄入及審核(注:參加人員均具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
1.5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三伏貼療法:將延胡索、肉桂、甘遂、細辛、白芥子按1∶1∶0.5∶0.5∶0.2比例共為細末,混勻后用新鮮姜汁調成糊狀,做成直徑為2 cm的藥餅,貼于肺俞、脾俞、膈俞、大椎、天突等穴位上,用膠布加以固定。每年入伏之后每隔十天敷貼1次,每次根據個人耐受情況貼敷2~12 h,至三伏結束,3年為一療程。貼敷后局部有蟻走感或皮膚出現發紅、灼熱、疼痛時可提前將藥膏取掉。
1.6 體質辨識方法 發放的問卷由患者獨立完成,問卷填寫完畢后,由本院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資格的中醫師綜合判斷其中醫體質。中醫體質分類方法采用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年4月實施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斷表》,該表由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淤血質、氣郁質、特稟質9個亞量表構成,每個亞量表包含7~9個條目,各個條目按5級評分,計算原始分及轉化分,依標準判斷體質類型。
1.7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年后各進行一次體質量化評分(注:治療前于2013年5-6月統計,2013-2015年7-8月三伏期間治療,連續3年,治療后于2016年1月統計),觀察體質偏頗改善情況;并觀察干預前后患者體質類型的整體變化。
1.8 療效判定標準 平和質轉化分≥60分,且其他8種偏頗體質轉化分<30分時,判定為“是”,平和質轉化分≥60分,且其他8 種偏頗體質轉化分均<40分時,判定為“基本是”,否則判定為“否”。偏頗體質轉化分>40分判定為“是”,30~39分判定為“傾向是”,<30分判定為“否”。亞量表分數越高,該體質類型傾向越明顯[6]。
1.9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體質評分情況 治療后患者陰虛質評分較前升高,濕熱質評分略下降(P>0.05),其余偏頗體質評分明顯下降(P<0.05),見表1。
2.2 體質類型分布 治療前,15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中,平和質10例,占6.6%;偏頗質142例,占93.4%。部分患者同時兼有兩種體質,稱為兼夾質,在分類計數時,重復計數。治療后平和質百分比顯著增加(P<0.05),氣郁質百分比無變化,濕熱質百分比上升,陰虛質百分比略下降(P>0.05),其余各偏頗體質百分比均明顯下降(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患者體質評分比較(±s) 分

表1 治療前后患者體質評分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氣虛質 陽虛質 陰虛質 痰濕質 濕熱質 血瘀質 氣郁質 特稟質治療前(n=152) 25.73±3.52 40.16±9.48 23.74±4.62 24.26±6.04 20.12±4.26 29.65±3.4l 20.52±4.37 15.68±2.54治療后(n=152) 20.52±4.01*29.52±5.17*24.77±4.41 15.34±4.15*19.48±5.83 18.68±2.58*15.55±5.18*10.33±1.58*

表2 治療前后患者體質分布情況比較 例(%)
明代張景岳也指出:“喘有宿根,遇寒即發,或遇勞即發,亦名哮喘”。根據《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和冬病夏治等理論,對于遇寒冷季節易發病的支氣管哮喘,適宜夏季治療,以養陽為本[9]。
三伏貼配方中所用的白芥子、細辛、甘遂可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開竅通絡,細辛還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減少抗原抗體反應,降低過敏發作機率,也減輕過敏癥狀,姜汁則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綜合使用有助改善氣喘。中藥穴位貼敷通過藥物的發散走竄,借助腧穴,透入肌膚,憑借諸穴部位對藥物進行吸收,經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最大限度地驅風散寒,預防哮喘,更能夠明顯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癥狀,減輕發病程度,減少患者發作次數,縮短治愈所需要的時間,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中藥穴位敷貼藥物吸取平緩,不存在注射或口服給藥的時間一藥物濃度曲線上的峰谷現象, 而且避免了口服腸胃、肝臟等首過效應的影響, 充分發揮中藥三伏貼的作用[10]。對哮喘患者來說,是一種簡單而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11]。
中醫體質學認為,各種體質偏頗者均有其好發疾病,體質狀態決定發病與否以及發病的傾向性,體質還決定著癥候的形成與演變,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是病、證產生的背景和重要的物質基礎[12-13]。從亞健康到疾病的發展,關鍵因素在于體質。各種體質類型其臟腑氣血陰陽的偏頗則是疾病狀態時陰陽失調的內在因素和依據。中醫體質分型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通天》記載:“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14-15]。中醫體質辨識以人的體質為認知對象,根據體質狀態及不同的體質分類特性,制訂防治原則,選擇相應的治療、預防、養生方法,進行“ 因人制宜”的干預。辨證論治的實質是辨體論治,在辨病與辨證的過程中,要始終考慮到患者在患病前和患病后的體質狀況,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因此,要做到及時治療,防止疾病惡化,必須通過體質辨識,積極調整和改善疾病賴以形成的體質基礎,才能從根本上控制病傳,治愈疾病[16-17],更有利的發揮中醫藥的傳承作用,弘揚中醫中藥幾千年前就開始發揮的“治未病”作用。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長年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疾病,發病因素復雜,西醫理論認為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的根本原因是氣道的高反應性及炎癥[18]。但中醫理論認為哮喘的內因為痰滯血瘀,痰和瘀皆為肺、脾、腎氣虛陽弱的病理產物[19]。冬季外寒時陽氣削弱,與蘊痰瘀血結合導致哮喘發作[20]。本研究中,氣虛質占21.7%,陽虛質占45.4%,痰濕質占40.8%也充分印證了中醫理論中對于哮喘病因病機的認識,即脾腎陽虛是病理基礎,痰濕導致的痰飲內伏是主要病因。
三伏貼療法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本研究中,三伏貼療法治療后,隨著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的改善,氣虛質、陽虛質以及痰濕質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從疾病的病因病機著手,達到了治病求本的效果。平和質所占比例由6.6%顯著上升至19.1%,血瘀質和特稟質也得到了改善;但對于陰虛質及濕熱質的改善效果不滿意,考慮到與三伏貼本身的溫熱性會加重患者的陰虛及濕熱狀態有關,所以鑒于本研究的結果出發,不推薦陰虛質及濕熱質患者在緩解期采用三伏貼療法來治療支氣管哮喘。
綜上所述,三伏貼療法擇時運用,根據中醫整體理論標本兼治,辨證的通過補正祛邪改善患者體質,糾正患者的體質偏頗狀態、達到去除疾病的根源、預防復發、控制病情發展的目的,提高機體免疫機能,使患者消除癥狀并具備一定的抵抗力,從而達到遠期效果,是一種預防支氣管哮喘復發的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石健.冬病夏治法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2012,21(9):310-311.
[2]張秉坤,楊坤琪.全球哮喘防治創議貫徹實施體會[J].現代醫藥,2004,20(2):105-106.
[3]李明華.哮喘病的新概念和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生,2004,2(2):2-4.
[4]董倩,張之愛,李爾珍,等.復方蓼大青葉口服液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J].北京醫學,2013,35(10):874-875.
[5]代艷敏,劉海燕.冬病夏治三伏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探討[J].光明中醫,2011,26(3):562.
[6]李芳.三伏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觀察[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9(9):84-85.
[7]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8(4):1.
[8]宣麗華,徐福,張舒雁,等.治未病貼膏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冬病夏治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0,1 (5):442-443.
[9]文碧玲,周華,劉保延,等.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防治慢性咳喘穴位處方探析[J].中國針灸,2010,30(8):647-652.
[10]李麗萍,包燁華,楚佳梅,等.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防治支氣管哮喘130例療效觀察[J].中醫雜志,2012,53(4):307-3l0.
[11]李云秀.冬病夏治“三伏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2014,11(34):589.
[12]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7157-2009)[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4):303-304.
[13]靳琦.“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的理論要素與臨床應用[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9(1):41-45.
[14]山東中醫學院,河北中醫學院校譯.靈柩經校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31-32.
[15]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6,11.
[16]楊俊麗,郭文海,李海濤,等.中醫體質辨識與亞健康調控[J].中醫藥學報,2013,41(3):12-13.
[17]楊秋莉,徐蕊,于迎,等.中醫個性體質類型與亞健康[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9,15(5):383-384.
[18]諸麗華,沈林興,凌惠菊.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及護理對策[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4):256-257.
[19]馮新萍.中藥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202-204.
[20]劉俐,黃啟嵩,黃金蓮.中藥“三伏”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J].中華養生保健,2009,9(6):10.
①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 河北 任丘 06255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0.029
收稿日期:(2016-03-24) (本文編輯:蔡元元)
*基金項目: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計劃項目(2015184)
通信作者:吳雅楠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SanFu Plaster Therapy to Bronchial Asthma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WU Ya-nan,WANG Hao,GUO Hai-yu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0):106-109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anFu Plaster therapy in improving the physique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Method:Treated the 152 patients who met with the standard,with SanFu Plaster therapy for 3 years which was one course of treatment.Then carried out constitutional quantitative scoring for each patien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judgment tab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and the damp heat and quality score decreased slightly(P>0.05).The scoring of the rest biased constitu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After treatment,the percentage of fit constitu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Qi stagnation percentage had no change, damp-heat constitution raised in the percentage,yin deficiency percent slightly decreased(P>0.05),the percentage of the rest biased constitu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Conclusion:In addition to yin deficiency and damp- heat constitution,SanFu Plaster therapy can well correct the biased constitution state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Key words】Asthma; SanFu Plaster therapy; TCM co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