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鳳英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討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 以便制定相應的防范策略。方法 選取600例進行生化檢驗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溶血結果血液中的肌酸激酶、血鉀、乳酸脫氫酶含量明顯高于復檢結果的含量(P<0.05)。在患者輸液同側采血患者的鉀、鈉、血糖含量分別為(7.5±0.8)、(153.7±5.3)、(22.8±2.1)mmol/L, 高于對側采血的(3.9±0.4)、(132.2±6.4)、(6.4±3.5)mmol/L (P<0.05)。纖維蛋白中析出血液中的氯、尿素、糖含量分別為(99.4±2.1)、(5.9±0.4)、(6.1±1.2)mmol/L, 高于未析出血液中的(26.8±5.3)、(0.7±0.1)、(0.8±0.3)mmol/L (P<0.05)。結論 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主要為處理血液標本不正確、抽取患者輸液側血液、發生溶血現象等, 對其制定相應對策, 是保證實驗室結果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生化檢驗;影響因素;對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28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 人們對生化檢驗水平逐漸有了更高的要求, 檢驗方式不僅需要多樣化, 而且檢驗結果也要更加可靠、準確, 生化檢驗已經成為重要的考核指標[1]。如果在生化檢驗過程中出現一些干擾因素, 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探究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 避免在日后檢驗中發生類似錯誤, 本文對本院600例生化檢驗資料進行篩選, 對誤差較大的資料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 8月在本院進行生化檢驗的6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均為病情相似的患者, 排除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神經疾病、嚴重血液疾病患者。
1. 2 研究方法 對比分析600例生化檢驗的初檢結果與復檢結果, 共篩選出60例初檢與復檢結果誤差較大的患者資料。為這些患者提供技術熟練且專業水平過硬的生化檢驗人員, 嚴格按照生化檢驗流程對這些患者的生化檢驗資料進行復檢, 詳細記錄檢驗過程。
1. 3 整理復檢結果 對60例生化檢驗資料再次復檢, 與初檢結果相對比, 結果顯示造成生化檢驗發生誤差的因素主要有2個方面:①臨床因素, 主要包括:溶血現象、血液標本未及時送檢、抽取患者輸液側血液等, 有40例患者因臨床因素導致生化檢驗結果發生誤差, 占總數的66.7%, 其中溶血現象20例, 血液標本送檢不及時4例, 抽取患者輸液側血液16例;②實驗室因素, 主要包括:處理標本不正確(水溶時間長、離心處理不充分), 20例患者因實驗室因素導致生化檢驗結果發生誤差, 占總數33.3%, 其中水溶時間長8例, 離心處理不充分12例。
1. 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本次研究的生化檢驗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溶血結果和復檢結果的誤差因素比較 溶血結果血液中的肌酸激酶、血鉀、乳酸脫氫酶含量明顯高于復檢結果的含量(P<0.05)。
2. 2 不同采血方式血液中的各項指標比較 在患者輸液同側采血患者的鉀、鈉、血糖含量分別為(7.5±0.8)、(153.7±5.3)、(22.8±2.1)mmol/L, 對側采血分別為(3.9±0.4)、(132.2±6.4)、(6.4±3.5)mmol/L;輸液同側血液中的鉀、鈉、血糖含量高于對側(P<0.05)。
2. 3 標本處理是否得當對血液各項指標的影響比較 纖維蛋白中析出血液中的氯、尿素、糖含量分別為(99.4±2.1)、(5.9±0.4)、(6.1±1.2)mmol/L, 未析出血液中的糖、尿素、氯含量分別為(26.8±5.3)、(0.7±0.1)、(0.8±0.3)mmol/L;析出血液中的糖、尿素、氯各項指標高于未析出血液中的含量(P<0.05)。在處理血液標本時, 應確保纖維蛋白全部析出, 不然會對血液中的糖、尿素、氯的含量造成影響。
3 討論
臨床檢驗是一個嚴謹的過程, 從采集標本到實驗室檢驗出結果之前, 任何的疏忽都會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 從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生化治療對臨床治療的重要性[2]。找出從采集標本到檢驗過程中有可能產生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 并制定相應的防范策略, 這樣才是生化檢驗質量得以確保的有效手段。
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不僅發生于實驗室檢驗階段, 在采集標本時, 也容易忽略很多細節, 造成檢驗結果發生較大誤差, 如采血方式不正確會造成血液檢出各項指標偏高;由于血液中的紅細胞具有一定的活動, 所以采集好的血液應及時送檢, 防止因血液存放時間過長影響細胞活性。
本文結果顯示, 溶血結果血液中的肌酸激酶、血鉀、乳酸脫氫酶等含量明顯高于復檢結果的含量(P<0.05);說明溶血現象是影響檢驗結果的重要因素。在患者輸液同側血液中的鈉、鉀、血糖含量高于對側(P<0.05);這會導致醫生對患者病情誤判, 延誤診治時間。析出血液中的糖、尿素、氯各項指標高于未析出血液中的含量(P<0.05);這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不利于后期治療, 與王植雄[3]研究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 應找出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各種因素, 并制定相應對策, 這是保證實驗室檢驗結果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楊靜, 余少培.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海南醫學, 2013, 19(4):289-291.
[2] 馬紅.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標本處理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13(2):267-268.
[3] 王植雄.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1(11):176-178.
[收稿日期: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