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嫣霞?郭曉杰
【摘要】 目的 探討輸血溫差導致空氣栓塞的臨床情況及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3年12月~ 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術大搶救且需大量輸血患者為觀察組;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術治療且輸血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未注重輸血溫差對患者的影響, 觀察組針對臨床上輸血溫差而導致的空氣栓塞問題, 使用輸血加溫儀、恒溫箱等方法減少輸血溫差, 以保證輸血安全。比較兩組患者出現空氣栓塞的情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3.33%)出現了輕微空氣栓塞情況, 經及時處理均無生命危險, 觀察組患者無一例出現空氣栓塞,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輸血溫差是輸血過程中的一個風險因素, 降低輸血溫差可提高輸血的安全性,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手術大搶救;輸血溫差;空氣栓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83
輸血是臨床上尤其是大搶救手術中的一種有效的補救措施, 但并不是絕對安全有效的。因為血液制品的儲存要求高, 需要在低溫保存, 但手術尤其是緊急大搶救時, 分秒必爭, 醫護人員給患者輸血時往往忽略了血液儲存溫度與輸血管壁外加溫儀溫度的差異, 從而導致了輸血時輸血管壁上出現了小氣泡[1]。這些外源的空氣栓子可隨著血液速度(加壓輸血)經輸血管進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環, 引起其肺、腎、腦等重要器官動脈栓塞, 血流中斷, 組織供血不足等, 臨床上稱之為空氣栓塞。因溫差所致氣泡生成, 若不及時發現并處理, 可致患者出現輕中重不同程度的空氣栓塞, 可導致嚴重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輸血時, 醫護人員應當盡量縮小輸血溫差, 為輸血安全提供保障。本院自2013年采取血液恒溫箱等措施以來, 取得了一定成效,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術大搶救且需大量輸血的患者為觀察組, 男77例, 女43例;年齡12~39歲;血型分布:A型23例, B型34例, AB型11例, O型52例。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術治療且輸血患者為對照組, 男73例, 女47例;年齡13~39歲;血型分布:A型24例, B型36例, AB型16例, O型44例。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輸血期間除了血液溫度控制外, 其余輸血措施均一致。對照組患者在輸血過程中未十分注重輸血溫差;觀察組患者在輸血過程中, 在手術時間允許情況下, 血液出血庫后至輸血期間使用恒溫水浴箱加溫并運輸、儲藏血液直至血液被使用;在輸血期間使用輸血恒溫儀給患者輸血, 以保證輸入患者體內的血液與其體溫的溫差<2℃。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逼、唇紺、肺栓塞、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癥狀, 隨后患者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痰、出現意識障礙、多次全身抽搐, CT檢查結果為肺水腫、胸腔積液、右側顳及頂葉缺血性腦梗死等為空氣栓塞。空氣栓塞的搶救方法:調整患者體位為頭低足高左側臥位, 高流量吸氧, 給藥改善微循環、水腫、強心利尿擴血管, 再進行血液灌流聯合透析等方法過濾進入體內的空氣等。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空氣栓塞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3.33%)出現了輕微空氣栓塞情況, 經及時處理均無生命危險, 觀察組患者無一例出現空氣栓塞,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手術患者尤其是手術大搶救患者, 在手術過程中易流失血液, 輸血是手術治療的重要補救措施, 其旨在補充流失的血液量以維持有效循環血液及內環境的穩定, 確保機體的正常運轉。與其他治療方法一樣, 輸血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 其中血型匹配程度、血液傳染病等已經備受醫護人員的關注, 但往往忽略了輸血溫差而導致的嚴重后果[2-5]。血液的儲藏溫度為2~6℃, 這與正常人體溫度(36~37℃)相差甚遠, 即使手術中患者的體溫有所下降, 但與血液出庫時的溫度相差仍很大, 情況嚴重者可在手術時或術后出現空氣栓塞。其可導致患者肺梗死、動脈系統廣泛痙攣、嚴重缺氧甚至死亡等后果, 其發生機制可能是當血液溫度過低時, 輸液管壁上容易產生空氣栓子, 這些空氣栓子不易排出, 但由于量小、分散, 隨血液流通陸續流入左心房、左心室, 進而流入全身動脈分枝, 運至身體各個器官, 致使其所到的器官堵塞而形成嚴重后果[6, 7]。
本院近兩年針對輸血溫差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①血液出庫后, 采用恒溫水浴箱加熱使血液回溫, 其中恒溫水浴箱的溫度設為37℃, 血液在出庫至使用前均儲藏于恒溫箱內以保持血液的溫度;②在輸血過程中, 使用可保持血液溫度的輸血恒溫儀, 且輸血期間嚴格監控患者的體溫情況及關注患者是否出現了空氣栓塞的臨床癥狀, 以防止因手術室內溫度過低而致使血液降溫造成的輸血溫差[8, 9]。臨床數據及文獻調研結果表明[10], 我國大多醫院并沒有清晰地認識到輸血溫差在輸血過程中的危害并對其進行有效預防, 這將嚴重威脅輸血患者的健康, 應當引起注意。本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3.33%)出現了輕微空氣栓塞情況, 經及時處理均無生命危險, 觀察組患者無一例出現空氣栓塞,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減少輸血溫差可降低空氣栓塞的發生率, 可有效地提高輸血安全性,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素碧, 王冬梅.對臨床輸血的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當代醫藥論叢, 2014, 12(13):214.
[2] 秦欣, 張三明.臨床輸血風險分析與預防措施.當代醫學, 2011, 30(2):163-164.
[3] 王勇.臨床輸血風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 24(13):3040-3041.
[4] 姜華, 張歡.肝移植術患者術中大量輸血的危險因素分析.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1, 27(3):213-215.
[5] 蘇茂旭. 1例發生空氣栓塞患兒的搶救護理及原因分析 .內蒙古中醫藥, 2012, 31(19):166.
[6] 王恩真.手術中空氣栓塞的診斷、預防和處理.中華麻醉學雜志, 1996(10):513-515.
[7] 任寧, 吳中亮, 李永琦.經頸外靜脈置管注藥致空氣栓塞1例. 醫學爭鳴, 2002, 23(21):2012.
[8] 何珊, 劉加林.血液灌流搶救空氣栓塞患者1例護理體會.山東醫藥, 2009, 49(36):102.
[9] 馬挺, 蔡兵, 徐娜, 等.胸前多普勒超聲監測技術應用于坐位神經外科手術靜脈空氣栓塞的監測和處理.臨床麻醉學雜志, 2008, 24(8):710-711.
[10] 張志方, 葉小平, 梁啟波.坐位后顱窩及上頸髓手術麻醉期間及出現空氣栓塞時血液動力學變化.中華麻醉學雜志, 1999, 19(11):653-656.
[收稿日期: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