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國
摘 要:新課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自主體驗意識的形成,區域“課堂轉型”理念也要求教師做到“多學少教”“以學定教”,努力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根據小學低段學生的生理特點,耐久跑就是一項鍛煉心肺耐力的極佳活動。通過耐久跑,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有氧耐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堅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但在以往的耐久跑教學中,由于理念滯后,教法手段單一、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夠顯著。如果教師能夠更新理念,設計出更加新穎的耐久跑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就能很好地展現出其有效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達到身心統一的和諧發展,受益終生。
關鍵詞:小學低段;耐久跑;自主性
一、概念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導、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2)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和“學到什么程度”;(3)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
方式。
“小學低段學生耐久跑課堂有效教學”是指體育教師在新課標和“課堂轉型”理念的指引下,經過精心設計和準備,通過多種方式、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耐久跑的學習當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玩中學、學中練,玩樂中學會技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二、意義
小學體育課堂的“以學定教”理念指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體驗機會,讓孩子們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探索、挖掘,在他們體驗結果的基礎上老師再加以引導和點撥,最終達到學會技能,強身健體的目的。這個理念指引下的課堂教學十分有效,不但學生對技能掌握得又快又牢固,老師也教得輕松愉悅。耐久跑是單調枯燥、很容易產生疲勞的一項運動,對注意力和意志品質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針對小學低段學生來說,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挑戰。面對這個問題,教材要想落實好“以學定教”的理念,達到教學的有效性,關鍵是找出能夠不斷刺激孩子們興奮點的策略和方法,以此轉移他們的疲勞感,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三、具體方法和策略
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探索和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提高小學低段學生耐久跑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1.創設情境,讓孩子感受快樂
小學低段學生年齡小,單純,如果我們上課過程中過早地按照高年級學生的標準給他們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很容易束縛他們的思維發展,導致其失去孩童的天真爛漫,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厭煩情緒,抵制上體育課,所以針對低段的學生應該讓他們更多地“玩”,特別是面對枯燥無味的耐久跑教材,我們可以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境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提高他們的興趣。
2.變換形式,讓孩子體驗樂趣
(1)變換圖形跑。傳統的圍繞跑道容易讓孩子們產生視覺上和心理上的疲勞,還沒有開始練習,心里已經開始抵觸。同樣的距離變換別的圖形進行練習,孩子們就會很樂于參與其中,并感到樂趣多多。
(2)增加跑的多樣性。一般的耐久跑就是排好整齊的隊伍保持一定的速度和節奏進行練習。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傳統的形式,通過變速跑、輪流領先跑、追逐跑等方法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和積極性,克服疲勞的狀態,以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
(3)自然地形跑。利用校園的自然地形,包括走廊、籃球場、臺階、林間小道等讓學生在此自由地奔跑,學生的注意力會因為周邊不斷變換的環境而分散,基本都能很好地完成練習任務。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一定要提前進行好安全教育,制定好詳盡的路線和方案。
3.引入競賽,讓孩子分享喜悅
小學低段學生自我表現欲強,有一定的好勝心。經過階段性的學練之后,孩子們的耐力素質會有明顯提高,上述方法對他們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這時候就可以引入競賽機制,通過實力相當的同學之間的比賽,感受勝利的喜悅,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練習。對低年級孩子們來說,如果戰勝老師,那將是無比大的榮耀,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適時加入進來,通過“小手段”激勵他們有更大提升。
4.參與游戲,讓孩子愉悅身心
提高小學低段學生耐力素質的練習中完全可以穿插各種奔跑類游戲,這樣既調節了孩子們的身體狀況又讓他們的能力有了更深層次的挖掘。
總之,提高小學低段學生耐久跑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智慧,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突破口,以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為保證,通過營造熱烈而歡快的氛圍,將跑步體驗與快樂感受相結合,并將趣味性和競爭性融為一體,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增強學練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運動機能和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朱瑞明.耐久跑趣味教學幾法[J].江蘇教育,2007(18).
編輯 薛直艷